原标题:【人物风采】袁志军:永丰良心企业家卓越、超越、飞越的创业励志故事
永丰沙溪,袁志军的故乡,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故里,永丰南部的一个千年小镇,这里开门便见山,远行路就阻,出去实在不容易。但故乡又似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她的儿女,回归故里,造福一方。江西三越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军,就是这样一位走出沙溪,又回到故乡的年轻企业家。
1992 年,16 岁的袁志军,带着好奇和追问,离开家乡,第一次走出沙溪,无一技之长可施,无亲友可投,可那个时候珠三角地区电子工业发展迅猛,需要大量有些技术的工人。于是袁志军进到一电子技术职业学校学技术。那时,职业技术学校遍地开花,全省各地不少未能考上高中或大学的少年,怀揣梦想学习三五个月,便被派遣到广东一带,送上一条条电子厂的流水线,成了一代产业工人。袁志军也如愿进了一家电子厂,做上了流水线。山里娃能吃苦,肯学习,不到两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小工,提升到了领班的岗位,没多久又晋升为课长,不到三年的时间,在自己的努力下晋升为经理。经理需与供应商打交道的岗位职责,给了袁志军思想上巨大的冲击,原来挣钱,不只是流水线上那么一方小小的工作台。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就是在与不同的思想对话。袁志军的眼界打开了,他看到了这个行业更远的地方。
1999 年,袁志军决定辞去现有的高薪职位去做销售。那时候的广东,工作还是挺不好找的,跑业务,常年在外奔波, 居无定所不说,工资还没有保障,搁到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可在袁志军看来,他要趁年轻挑战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天地广阔,才有可能赢得更大的未来。
2002年,正当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时,袁志军又开始“不安分”了。2003 年初,袁志军辞去业务员的工作,把不到一岁的孩子放到姐姐家,抱着闯一闯想法,来到陌生的昆山,投身到一个台资企业做业务员。尔后两年的时间里,他跑遍长三角城市,走进一个个工厂,踏入一间间写字楼,见到过大老板,也接触过小 BOSS。他渐渐明白了点做生意门道。这段时间,他挣到了钱,也积累了思想经验。他在观察,也在等待,他明白眼前所拥有的这一切,都不是他最终想要的。
2005 年春,正当昆山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时,袁志军却辞职,奔向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 中国鞋都温州, 跨界到了皮革助剂行业。对袁志军来说,这是一个全新行业,是以前从未涉足的领域,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好在温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是一个人口与机会都密集的城市,袁志军在温州三年,从零开始,走遍长三角地区的大小城市,业务从小到大,从万到千万。也正是在这过程中,他也结识了更多化工行业的人,对于这个行业的生产、销售,他都了如指掌,挣到了人生满满的第一桶金,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经济快速发展,给身处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带业的挑战和机遇。
2008 年春,袁志军成立了第一家公司:昆山金色助剂贸易有限公司,一家主营皮革助剂的贸易公司。虽说公司规模很小,五六个员工,但却从来未放弃做大做强的梦想。从开始的单做业务,帮别人销售产品,到后来自己独立研发生产,从开始的仅能维持温饱,做到年营业额五千多万,袁志军和他的团队用四年的时间,在狼奔豕突的助剂行业,硬是拼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008 年是个不平静的年份,中国人圆了世纪奥运梦,中国人也经受了汶川地震觞,屋漏偏逢连阴雨,金融危机又席卷全球,中国这个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企业就是在这场风暴中被吹垮卷走,特别是一些小企业。袁志军的公司也在这次危机中,面临着市场萎缩,销量急剧下降。一些做助剂的大企业,也在不断压缩产能,以最大限度减少库存,降低成本,以求自保。
可袁志军却不这么想,他敏锐地意识到,要能够在这场危机中生存下来,为将来赢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现在就得逆风前行,走出一条自救之路。于是,袁志军用这些年赚来的钱,来了一次“豪赌”— — 加大研发投入,引进生产设备, 扩建生产线。若成功,则可能实现超越,若败则就是倾家荡产。当时袁志军要顶住家人的不解,扛住资金的压力,无暇顾及同行的嘲笑,他就像一匹独狼,行走在暴风雪里。最难的日子,没钱买原料,也没钱付工资,真是到了水尽山穷的地步。袁志军不敢说一声放弃,凭着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他终于扛过了那段度日如年的日子。
时间来到 2010 年,中国经济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开始触底回升,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当别的公司无产品可售时,袁志军的公司则货源充足,正好迎合了经济恢复增长的市场需求,业务慢慢好转。正是这次危机,让袁志军的公司迎来了发展的井喷期。危机中所做的投入和研发,终于展现出了它的竞争力。此后的那几年,公司盈利真可以说是日进斗金,这助剂行业真像一片蓝海,而袁志军犹如这海中的一条白鲨,在行业内开始有了自己的霸气,有了自己的领地。
人生是该为一些大事而来的。恰好当是江浙沪一带正在有序引导化工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和转型发展。家乡沙溪的干部几次到他公司考察,诚恳邀请他回乡投资办企业。
永丰、沙溪、欧阳修,多么熟悉的字眼,梦里不知身是客,醒来方晓异乡人。乡音依旧,乡情依然,不塘口,还是那个不塘口,一条崎岖的小道逶迤向前。沙溪,泷江水悠悠,欧阳修终生都想回来的地方。或许这就是一代代沙溪人的宿命使然吧。袁志军决定回去。当然,他的这次回归,可不是简单地产业转移,他要做一家与众不同的企业。
2013 年 9 月,带着回乡开疆拓土梦想的袁志军,把他二次创业的公司— — 江西三越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家乡永丰工业园南区。对于为什么把企业取名叫“三越”,袁志军说,自己回乡办企业,一定不能给家乡增加负担,一定要为家乡留下点自己的东西,特别是不能带来污染。“三越”决心要做一家追求卓越、自我超越,最后到全面飞越的良心企业。建厂当年,虽然只上了一条颜料和一条助剂生产线 亩,用的还是老厂房,上的是旧设备,靠的是老员工,但由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帮扶,产品适合市场需求,利用好了在温州开拓的市场,起步之年便实现赢利,不得不说,这是家乡给袁志军最好的回馈。
2014 年,袁志军一边布局销售网点,先后设立温州、昆山两个办事处,一边开始谋划扩建厂房,筹备研发中心,以适应不断扩大的市场,跟上行业发展趋势。当年 10 月,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的处理剂生产基地破土动工。回到家乡后,袁志军感觉自己的人生像是开了挂,企业也像是开了挂,虽有小波折,但总体顺风顺水。
2016 年,福建、广东和本省相继建立了办事处,企业也通过环保、消防检测,被省评为环保合格企业、消防安全模范企业。占地 30 多亩的二期工程也正式上马,扩大了生产面积,也添置了生产设备,这一年,三越有了规模,有了效益,也有了社会口碑,一个内迁企业,能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做到产品上线,市场拓展,营业额破亿,实属不易,更何况还荣获吉安市“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
三越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做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因而特别注重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不惜重金从外面引进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从四川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从高校引进化工专业人才,投入 300 多万添置了研发和检测设备,并收购距离现厂区百米左右的一家30几亩的厂房,作为他的发家项目助剂的生产点。
2017 年,三越公司有 7 项专利获批,至今已有8项专利,并被省科技厅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同年,袁志军根据当时企业发展的情况,制定了走集团化的战略目标,要将现有的颜料、表处、助剂做成三家独立经营的公司,走集团化上市路线。于是,袁志军在峡江购买了一块近40亩的标准化工用地,为自己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8年,袁志军又将自己目前在永丰城南工业园区一厂和二厂中间的30多亩土地买下,为扩建颜料生产线做准备。现在的三越,已有四个厂区,永丰有100多亩的占地生产面积。三越已形成三大类别二十多个系列产品,跻身行业的明星企业了,被县里评为诚信企业。并且当年还获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新四板挂牌企业。除此以外,江西三越新材料有限公司至今已向国家纳税1000多万元。
你若芬芳蝴蝶自来,2018年,袁志军获得多项荣誉,“温州永丰商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会长”、“欧阳修文化艺术团名誉团长”、两项“爱心企业”荣誉。
如果你不曾经历贫穷,你就不会真正对贫困人群充满感情;如果你不曾遭受困境,你就永远不可能体会生活的艰难。一个人的经历,不是让他越来越坚硬,反而是会让他越来越柔软。
一个人对财富的态度,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智慧。袁志军除了把一部分财富用于投资再生产外,他也在考虑,怎么用自己的财富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财富不论多少,总是要回馈社会的。
2013 年,他个人捐资 20 万元,修建通往家乡的 1.7 公里水泥路,从此小车可以一直开到村子的山坡前。
袁志军一直将宣传永丰文化,为永丰文化宣传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当成第二份事业在做,自 2016 年以来,他一直赞助县欧阳修文化艺术团的排练和义演活动,让这个草根艺术团一步步健壮成长,成为永丰人民一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赞助编制《走进龙冈》一书,让更多人了解永丰畲乡之情。
2018 年,通过当地政府牵线拱桥,袁志军挂到老家沙溪的一个村子做精准扶贫工作,还重点帮扶三户特困户。看到这三家人的生活情况,他动容了,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因意外而导致瘫痪在床,于是他先为每家捐款 5000 至 10000 元不等,同时还资助张承彪、曾凡行两名贫困户的孩子读书直至毕业。
投资老年公益事业和社会养老事业是所有企业家的义务,2018年,袁志军在县政府的号召下资助老年体协,让老年人晚年更加幸福,更加康健。
当金钱决定人生价值的观点甚嚣尘上时,我们看到了一 个企业家的低调和内敛;当社会对为富不仁现象深恶痛疾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家的慈悲和柔软。
一个企业的卓越可立足,超越能立身,而当它真正实现飞越时,则可立命。三越,应该是一家这样的企业,而袁志军则是成就三越这个平台的立命之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