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模考季中考阅卷老师披露考生“煽情雷同”

2019-05-20 23:56:24  阅读 131 次 评论 0 条

  鲁网5月10日讯(山东商报记者 张雯雯)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孩子都认为是“痛苦的事”。尤其是写命题作文,很多学生日常缺少素材积累,无论什么题目都爱生搬硬套,内容空洞。更让老师无奈的是,学生为了煽情,时常拿自己的亲人“下手”。一位去年曾参与中考阅卷的老师告诉记者,他看了一千份试卷,有数百篇爷爷奶奶“去世”,若干篇爸妈生病……省城一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其实老师阅卷时更喜欢看到表现真实生活的作文,“写真事,说真话,一样能得高分!”

  前不久,济南全市进行了初三中考模拟测试。随后,各区开始自行阅卷。看着学生们写的作文,不少参与阅卷的初三语文老师又经历了一场情感洗礼。有的是被学生所描写的真挚情感所感动,然后毫不犹豫地打了高分。而有些一看就是学生为了博眼球盲目煽情,内容虚假让老师哭笑不得。

  一位市中区参与阅卷的初三语文老师告诉记者,本次中考模拟测试作文题目是:那一刻,我读懂了你。大部分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事写了有关亲情、友情、兴趣爱好等内容,也有少部分学生上升到了一些历史名人的丰功伟绩,对自己的精神追求进行了描写。

  “但也有一些学生过分煽情,又拿自己的亲人‘开刀’了。写爷爷奶奶过世后自己多么怀念,爸爸妈妈生重病如何难过等。”该老师说。这种情况去年批阅全市中考语文试卷时也曾遇到过。去年济南中考作文题目为: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一场考试,我批了一千份试卷,有数百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世’,若干名爸爸妈妈生重病,孩子们写的那些话明显感觉和真实情况不符,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中学生写作文盲目煽情致内容虚假、空洞,小学生虽然写作情感还没那么充沛,但对于写作文这件“痛苦的事”,不少孩子也十分应付。

  记者采访了几位小学不同学段的语文老师,他们感觉,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周末的时间大都在各类兴趣班和辅导班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少,也不会观察生活,日常与父母等家人交流也不多,所以素材积累不够。

  一位有着近30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她刚当老师时,看学生们写作文,说起做家务活,八成以上学生都会写洗衣服,一双袜子恨不得洗10分钟,能写三四百字;一说做饭或者“第一次……”,全班学生都做西红柿炒鸡蛋。“现在这些学生都做父母了,他们的孩子也上学了,这两样‘技能’得以传承,现在的孩子一说做家务还是洗衣服,一说做饭还是西红柿炒鸡蛋。”

  小学生如此,中学生也是。现在中考作文都是命题作文,要求内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很多学生为了图省事,会在日常写作训练时摘抄整理一些名人名言或者文字优美的散文片段,抑或收集一些较为常见的生活素材,看到合适的题目就套用。“套用的准确勉强能通过,但有的学生真是生搬硬套,内容显得不真实,刻意煽情。”一热点初中语文老师说。

  “比如,描写亲情的,就一定要写父母生病或亲人去世;描写友情,就说和同学吵架,然后又怀念同学怎么对他好,最终两人和好如初;描写风景,一定要套用大段的散文和诗句……”。

  如何能在中考有限的时间中让作文得高分?平时练习时又该注意什么问题?中考临近,济南实验初中初三语文老师伊彬为学生支招。

  伊彬表示,这几年中考都是命题作文,固定了题目,但没有固定思路和形式。而且题目中有很多暗示信息,包括立意角度、写作要求等,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审题。“很多学生一看题目就下笔,生搬硬套一些固定素材,导致作文跑题,表达内容不伦不类。”

  其次,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会观察生活,随时随地积累素材。伊彬说:“一说写作文,学生就发愁,说不知道写什么,其实这就是平时积累不够。中考作文考的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积累。”但现在很多孩子写作时选材陈旧,让写生活中的小事,却写成了琐事,啰啰嗦嗦描写大段无用的信息,将其当作细节描写,老师看后完全不明白写作意图。

  此外,最重要的是要说真话,写真事。“这也是现在学生写作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过分煽情,刻意营造情感氛围。比如,之前有个学生写难忘的事,说他的奶奶在农村,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却给他办了一场生日晚会,还说了一些很煽情的话,明显与奶奶的身份和经历不符,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伊彬说:“学生写作和日常情感表达一样,就是要该哭哭,该笑笑,语言哪怕很平实,但只要写真事,说真话,一样能得高分。”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28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