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中国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正式收官。本季节目在第一季的基础之上,增加了素人传唱的比重,扩容了诗词涉猎的范围,精耕细作经典的时代性与时尚性,在“和诗以歌”的同时积极拓展融合传播,掀起了一场“读诗成曲”的全民互动热潮。
节目的收官,并不意味着“经典”的“流传”就此告一段落。5月19日晚,《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传媒大学校园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协办。
现场,来自文艺界、教育界、传媒学术界、出版界等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以“经典咏流传:如何从流传走向流行”为核心,围绕“挑战经典,你知道有多难吗”“经典离你很远吗”“经典的魅力为什么这么大”“如何让经典从流传走向流行”四大话题展开多方对话,不仅提炼了节目价值和制作经验,也为经典的深层“破圈之道”建言献策,积蓄更大力量。
《经典咏流传》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推出。节目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致力于让经典“活起来”更“火起来”。第二季被新华社通电全国,《新闻联播》两次预告,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0多家主流媒体多次点赞、关注,相关媒体报道辐射10亿+人次,覆盖全球五大洲多家通讯社,微信10万+文章达123篇。
立足融合传播的大势,《经典咏流传》在酿造内容精品的同时,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一举打通“台、网、端、微、屏”各种资源,人工智能“读诗成曲”将AI技术首次跨界应用到电视综艺中,整体实现了从“以播出为中心”到“以传播为中心”的理念升级,真正做到“在价值引领中创新传播,在创新传播中彰显文化自信”。
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表示,作为国家级媒体旗舰频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始终践行“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责任与要求,以高标准打造高品质、好口碑、强传播的节目。这几年来,频道在守正创新中不断锻造“文化标杆”,一次次让传统文化、主流价值亲近年轻人群,积极引导新时代的新青年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深层唤起大家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未来,央视综合频道将继续坚守价值阵地,展现国家气质,走好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创作更多兼具高度和深度的创新节目,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拥抱年轻人、拥抱全世界。
《经典咏流传》有一颗亲近年轻、引领年轻的热忱之心。本次活动走进中国传媒大学,获得了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年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国内电视文艺领域涌现出以《经典咏流传》为代表的多档文化类节目,这些优秀的节目让传统文化穿越时间,历久弥新,直击心灵,直抵人心,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现场,陈文申书记特别感谢节目的创新和探索,让经典走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同时勉励广大学子作为未来的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也应担负起“做新时代文化的记录者、讴歌者、建设者”的使命。
本次活动其中一项重要主题,是《经典咏流传》的新书发布。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表示,“我们联手央视,充分发掘这档优秀节目的资源,邀请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老师作序,以在创新中传承、在继承中创新、源于节目、高于节目,让经典再次流行为编辑宗旨,策划了可以满足不同年龄读者需求的四个版本。我们希望经典诗词不仅在中国流行,也能飞向世界,让不朽的经典焕发出更鲜亮的时代色彩,为增加国际话语权贡献力量,希望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越来越多的读者亲近经典、传诵经典,让经典永远流传!”
《经典咏流传》里的许多诗词在没有被改编成歌曲之前,很多人都觉得它们很陌生、很遥远,但这些诗词一旦插上音乐的翅膀,瞬间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有的歌曲甚至在网上拥有上千万的点击率和传播量。这些成功的节目实践,对于如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经典应该有很强的穿透力,不光穿透岁月,还要穿透国界,这就要求在创作中兼具当代的眼光和世界的视野,这需要勇气,还需要才气。节目中,美国小朋友传唱中国古诗词,以及海外华人华侨表达对经典艺术的浓厚兴趣,这都说明了经典的穿透力。在破解传承经典的难题上,《经典咏流传》给了文艺创作很多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认为,《经典咏流传》所做的,就是把曾经的流传想办法再让它流传,这个难度很大,因为时代变了、语境变了、文化变了、里面的价值观可能也变了。节目要把传统经典转变成为今天的年轻人接受的话语表达,就不光是传承,更多是在创新,用虔诚的心和非凡的想象力做了全新的包装。
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兼艺术学部副学部长关玲看来,“《经典咏流传》的功绩,在于它把集体的文学记忆进行了全新的视听打造,让大众产生共鸣,不管历史距离我们多么遥远,思想和情感都能走得很近、贴在一起。”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站在一个传媒人的角度,对《经典咏流传》产品形态、传播方式的创新表达了欣赏和肯定。他认为,传统经典会让人觉得遥远,虽然“远”也是一种美,但是在节目传承经典的过程当中,给了大众一种置身其中的参与感,这样就把大家从一个远远欣赏的位置拉到了一个很近的角度,因此能够深入人心。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持续关注《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最打动她的是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以及林志炫的《长相思》和李宇春的《人间四月天》。她点赞节目给予了创作者极大的尊重和空间,让传唱人在吃透经典的基础上,将音乐和诗词达成了灵魂上的默契、感知与沟通,既挖掘了原有精神,又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使得观众对经典有了更深的认知,还和当下产生了关联和对话,做到了悦耳、悦目、悦心,彰显出积极的、专业的艺术精神。她期待节目未来可以进一步迈出国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面对不同肤色、语言、文化的受众,做好对经典“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解读。
央视市场研究执行董事总经理、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徐立军点评道,“经典的魅力来自于它蕴涵着人类的情感主题和文化基因,它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打磨的。《经典咏流传》之所以这么火热,就是因为抓住了经典进行节目创新,它不是消遣品和快消品,而是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多意义和价值的耐用品、营养品。”
作为一档原创节目,《经典咏流传》横跨诗词和音乐,其创作的烧脑程度、复杂程度都是超乎想象的。节目中的每一首音乐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创意到呈现,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推翻和建立,建立又推翻。除了制作团队的所有同仁,大量的文化学者、音乐人们不辞辛苦,呕心沥血,谱写了余音绕梁的时代之声,推动着经典从流传走向流行。
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引用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一段花絮:一位对话者问印度影坛的代表人物阿米尔汗,你是怎么让你的电影走向世界的?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让我的电影走向世界,只是让我的电影走进我的内心。
许文广表示,“这句话特别适合去表达《经典咏流传》创作的理念,先要走进我们的内心,才有可能从流传走向流行。那么怎么走向自己的内心?文明如水,润物无声,经典也像水一样,经典要走进我们当下,走到生活当中,重新成为源头活水,体现出经典的当下价值。”他同时还表示,现代性、科技性、参与性是《经典咏流传》希望去进一步实现的目标,希望经典成为大众身边“真性情的朋友”,希望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推动经典回归每个人的本心和内心,去找到一份感动。
《经典咏流传》制片人、总导演田梅现场分享道,伴随节目一路成长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一颗“敬畏之心”,“面对经典诗词的音乐改编,大家经常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不是简单地为诗词配上旋律,而是要传递小诗背后的大精神、展现经典背后的大时代。我们不敢说自己能够再造经典,但是我们是努力着的追梦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连续两季坐镇《经典咏流传》,以“文学担当”的身份为观众妙解诗词,言简意赅却令人久久回味。现场,他依旧妙语连珠:“我们和经典是什么关系?首先,我们是他们的孩子,当父母把他们的那些经验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对他们是有一种孝敬之意的。第二,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当我们迷惘的时候,经典为我们指引方向;第三,经典还是朋友,经典的陪伴会让我们感觉人生是不孤独的。在接力传承的过程中,经典将永远流传,《经典咏流传》也会一直成长。”
对于这档节目,深度参与其中的音乐人萨顶顶、赵照、曹轩宾感受同样丰富,他们特别感谢经典诗词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这对当今文艺创作的启发是经典拥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无论是哪个时代的作品,我们都能找到它的当下价值以及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鼓舞今人,也指引未来。
在去年的北京国际书展上,《经典咏流传》向海外签出了5个国家7个语种的外文版,中国的传统诗词通过图书这座桥梁,飞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作为本次活动重要环节的新书发布,堪称《经典咏流传》在探索与实践多媒体融合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其中,《经典咏流传娃娃读诗》将读者对象锁定在学龄前儿童,为耳熟能详的古诗词配上活泼可爱的插图;《经典咏流传学生背诵版》紧扣教育部统编教材要求,收录中小学生必背的214首古诗词,定制适合学生携带的小开本;大字版的《经典咏流传我为诗狂》即“大众背诵版”,选择大众应知应会的诗词共110首,封面由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题字,独具收藏价值;《经典咏流传》(电视版)则全面记录了节目精华,并在经典文本上加以延展,实现海量阅读。
现场,担任节目鉴赏团成员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和“经典传唱人”萨顶顶、赵照、曹轩宾一起,为四本覆盖全年龄读者的新书进行了推荐,并与现场热情的学生朋友展开互动,气氛热烈。
值得一提的是,《经典咏流传》系列图书通过运用AR技术,让一本书不只是书,还附带上了将近1000分钟的视频,让书变得可读、可听、可看,好像一台“活电视”,大大提升了图书的附加值,也让永不过时的经典诗词阅读变得更立体、更时髦,进一步让经典在生活中持续温润大众的精神世界。
经典永远回响,流传永不止步。未来,让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文艺创作再奏“时代华章”,既让世界听到一个古老文明崭新的声音,也壮阔我们继往开来的征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