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年过四十不学艺,可西安的一位九旬老太却挑战自己的极限,在83岁时开始学习写诗。如今,90岁的她已经积累了300余首自己创作的古体诗,老人笔耕不辍的精神,感动了一大批同龄读者和年轻学子。
昨日(8月27日),记者在青海省西安第一干休所里,见到了90岁高龄的洪光远。老太太精神矍铄,谈起六七十多年前的往事和诗歌创作滔滔不绝,思路格外清晰。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家乡在广州,少年时期的班主任是一位地下党,经他介绍,她于1938年坐火车来到西安,经八路军办事处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公学就读并入了党:“那时我只有16岁。”
工作后,洪老的职业虽与诗歌无关,但她心中一直有着诗歌情结。直到2006年,洪老走进了老战士大学诗词研究班,以83岁的高龄成为班里年龄最大的诗歌学生。她动情地对记者说:“我从小喜爱文学,但一直没有得到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我喜欢背诵毛主席诗词,也常读陈毅、董必武等革命领导人的诗词选集。”
初学写诗时,洪光远找来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的作品研究,偶然一次接触到朱熹的《观书两首》时,茅塞顿开。此外,《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作诗的过程,也被她细细研读,终有体会。这几年,洪老的多首诗词在《青海日报》《中国老年报》《无锡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老人家创作的诗词以描写风景、人物为主,在《重访八办旧址》中,老人深情写道:“回顾风雨沧桑六十年,西安八办貌依然,七贤庄饮延河水,故地今来霞满天……”
回顾7年来的写诗历程,老人说:“我常在半夜醒来想起一两句诗,就急急忙忙写在纸上,诗情经常在枕上、路上涌上心头,兴奋之情不能自已,立即写出来才十分舒畅。”如今,洪老近两年创作的300首古体诗已集结成册。(记者职茵 实习生孙悦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