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励高中生课堂发言

2019-05-23 17:08:36  阅读 127 次 评论 0 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采纳数:77124获赞数:465074本人199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一直任教初中科学学科。包括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内容。向TA提问展开全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与先前大不相同了。同时要给那些既不配合又要讽刺打击发言的同学以批评、教育。只有抓好这两个环节.才有可能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课堂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改变提问方式:变质问为对线;

  拨动孩子的心弦在大多数教师的工作中,他们的课堂教学都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的,在这些教案中,往往以教师的提问代替学生的发问,他们的教学目的多为寻求“确切的答案”,这被称为“质问式”问答。它只是一种检阅形式,教师只关心设计好的、期待的、正确的回答,或只热衷于把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答案、结果公之于众,这样的提问方式会扼杀很多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成为落伍者,失败者,可以说有时候是教师亲手制造了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

  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会发出特有的声响,要使孩子的心弦对准基调。”因此我们必须一改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教师评的单向输出模式,而为师生间、同学间的多向互问互答方式,特别注意把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意愿和自我发现的积极表达者;同时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选择和现实条件,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既有积极性又有可能性的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对话中来,在对话中让每一个学生感到自己对别人是有用的,共同学习带来的是大家互惠互利的双赢结果。

  比如一位老师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课前他把这篇课文的相关材料发给学生,学生自我备课,课堂自我学习,自我讨论发言,记得课上一个学生深思后向老师发问:“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中诗人为什么写鸡和狗,而不写牛和马呢?”这一发问,看似细微的小问题,其实它直通题旨,揭示了隐者的文化内蕴,因而引起了全体学生和老师的注意。生、生与师、生之间展开了热烈的对话,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认为写“鸡鸣、狗吠”更能体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写“牛鸣、马嘶”则表现出一种农家的紧张、繁忙,与陶诗的主题、基调不符。这个问题因为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所以提问题的学生和参与对话的学生,他们都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成功的喜悦,课堂上也就充满了鲜活感。。

  无需举手,自由发言不愿发言,还因为课堂有一条陈规是“要发言,先举手”,这对于渐渐走向成熟的高中生,无疑多了一种束缚,而教师面对越来越少的举起的手,常常无奈之下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提问方式,这更加重了学生举手发言的逆反心理。因此,我在课前就声明上课“无需举手,自由发言”,你可以站起来说,也可以坐在座位上说,但有一点,声音必须响亮,保证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也能听见;我上课提问也尽量避免用这样的问话:“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问话中的“能”“愿意”等词语的运用,不尽妥当,往往抑制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产生逆“激励效应”,而常常用“请同学们谈谈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则用激励的话语:“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回答问题则用“交流交流”“随便说说”。这样,就使教师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关系中来,打消学生的畏惧感与负重感。在以后的调查中,学生认为:“发表见解不必再由老师钦点,没有约束,心理状态比较好”。在自由讨论中,往往连一些原来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会受到气氛感染,情不自禁地起来发表意见,而一旦冲破心理的束缚,便会集中心思体会上课的乐趣,课堂上就会出现“争先恐后”、“面红耳赤”的景象了。

  延时评判在课堂答问或发问中,甲或许是考虑不周全,或许是表述不够清楚,这时,教师可能很快转向其他学生:“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时对于甲,教师的“金口玉言,一锤定音”已经剥夺了他纠正、补充的机会,甚至竞争没开始就已经被判为失败者,如此,他的发言积极性肯定大受打击,那么,其他一些学生想的说的还不如学生甲,就更不敢说,不愿说。而据研究者发现,在实验条件下教师的发问候答时间增加至3秒以上时,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其次是创造了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更为宽松的课堂气氛。美国创造力教学专家帕内提出:“当学生全力以赴观念生产时,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暂停对观念产品的评判。”通俗地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说法、做法不要急于盖棺定论,留出充裕的时间,以便给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腾出足够的时空场地。同时也避免对其他同学的思维形成定势。有关研究表明,当教师把学生回答后的评判时间增加至3秒以上时,师生之间的问答性质就会由“质问式”变成“对话式”,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提高成绩。我们要让学生相信:等待的背后是掌声。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33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