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一带一路“禧福祥6年西凤杯”青年散文大赛宝鸡采风活动出新招

2019-05-24 06:36:39  阅读 148 次 评论 0 条

  由西安晚报、宝鸡日报、陕西职工作协和宝鸡市职工作协联合主办的陕西职工散文创作推进会,近日在宝鸡市成功举办。值得一提的是,推进会阵容强大:参会者当中,有五位获得冰心散文奖:周养俊、吕向阳、高亚平、章学锋、李喜林;四位获得柳青文学奖:赵德利、白麟、马召平、李喜林;张静还曾获全国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近年来,全省职工散文创作不断掀起新高潮,成为文学陕军一支个性鲜明的创作生力军。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为及时总结陕西职工散文创作的成绩发现不足,更好地推进陕西职工散文创作情况,特别是给广大年轻的职工散文创作者以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主办方决定召开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也是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和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禧福祥6年西凤杯”青年散文大赛宝鸡采风活动的重要环节。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延安表示:“做企业,更需要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举办青年散文大赛,我们想把青春时尚、富有文化品位的生活理念,带给更多的年轻人。”为此,他不断鼓励青年散文爱好者深入生活、接地气,创作出有真情实感的散文精品。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从2015年起联合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每年举办一届青年散文大赛,倡导青年散文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创了在散文大赛中实地采风写作的先河,不断激励当代青年以文学的形式全面展示新时代的新作为、新成就、新面貌,创作出反映时代、讴歌人民的文艺精品。

  10月30日召开的会议,由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陕西文学研究所所长孙新峰教授主持,陕西省职工作协主席周养俊、宝鸡职工作协主席白麟、西安晚报执行总编程建设、宝鸡日报社社长吕向阳、宝鸡文理学院二级教授赵德利、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刘宁博士、宝鸡市作协主席李广汉、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策划部部长张雅妮等专家学者和西安、宝鸡两地散文作家、评论家一起参会。

  在谈到全省各地职工作协的情况时,周养俊特别说道:“宝鸡市职工作协成立以来,活动不断,而且丰富多彩,在全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省作协和省职工作协的多次表扬。要感谢宝鸡市职工作协的付出。”宝鸡市职工作协主席白麟也介绍了宝鸡职工散文创作情况。西安晚报执行总编程建设以及文化部主任高亚平,宝鸡日报副刊部编辑麻雪,分别介绍了西安晚报以及晚报副刊、宝鸡日报副刊的发展情况。

  此次推进会的高潮部分,在宝鸡文理学院二级教授、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赵德利,对著名报人、散文作家吕向阳的点评中展开。赵德利说:“吕向阳是中国文坛散文界冒出来的一个怪才,几年时间他先后出版了《神态度》《老关中》《陕西八大怪》等散文集,向文坛递交了一份关中民间传统技艺的民俗志报告。在动辄数千甚至万字篇幅的作品中,作家不仅描述关中的衣食住行风俗传统,而且解析民俗生活蕴藉的心意化内涵。他对陕西生活文化的深度解读,体现了他对社会转型中日渐消失的民俗生活文化的深情挚爱,对损害乡土品质的不良现象的直面批判,对民族民间文化传统的执着守望。”他以评论家的独到眼光,分析、提取出“吕氏文风”最特别的三点,即:文体上开创民俗志散文体式,立意上是民间风俗传统的解析与重构,修辞上重视简约描摹与哲理透视。当下,有不少文学作品描写“乡愁”,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散文创作题材。但是,吕向阳的“乡愁”,却别具风格。

  赵德利认为:“这几年文坛上盛产文化散文,一批作家忆写故乡往事,合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一时间乡愁情绪漫天飘荡。简单地用文化散文和转型社会中的乡愁,来概括转型社会生活世相,难以深刻感悟民族文化传统,进而领略作者蕴藉丰厚的人文意蕴。吕向阳面对日渐消失的祠堂、油坊、磨坊等日常生活事象,以其切身的生活经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敏感和学者的探索精神,关注思索家乡生活嬗变,抒发自我文化念想。忆写乡愁,进而批判社会残障,最终落脚到民族传统文化重建。这是他在近几年散文集中逐渐明晰的创作态度和审美理想。”

  陕西省散文学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文学博士刘宁则以“最是秦音动人心”为主题,谈了她作为一位女性评论家,对吕向阳散文的细腻感受。刘宁说道:“吕向阳的散文构建了一个全景式的传统农耕文明、乡村生活图景。作者能够抽取农耕文明的具象,涝池、窑洞,铁匠、木匠,还有做泥老虎的民间艺人等,使乡村生活复活,这种记忆不仅有重构往昔的历史功能,也有极大的审美价值。作者还惟妙惟肖地画出了关中人物谱,烛照出关中人的灵魂。”她说,慷慨激昂是秦音,吕向阳写出的是有知识、有生活、有思想、有情怀的大关中散文。

  吕向阳谈道,西安晚报对陕西散文创作的影响很大,这次在宝鸡举办采风活动,是“晚报搭台,宝鸡唱戏”,这种情怀源自他们的大关中的文化情缘;随后,又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创作感受,很幽默、贴切地比喻道:“我在写这些文章时,并没有想着能写成什么样,就像女人生娃一样,不管娃将来是当老师还是当作家,先把娃生出来再说。最大的感悟是,选择别人不想写、但我觉得应该留下来的冷门题材来写。所以,我写时,很艰难!大关中是中华文明的文明堡垒,但是,现在有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丢得太快,我们这些经历过乡间生活的人再不写的话,多少年以后,就无法清晰地保留下来。需要我们继绝存亡地把它们留下来!”

  宝鸡的散文创作,女性群体的散文创作,尤为突出!在一群“舞文弄墨却并不奢谈文学”的女子中,张静、赵洁是两位佼佼者。张静于近两年连续在《散文》《散文百家》《延安文学》《延河》等20多种公开刊物上发表散文50余万字,从文学期刊中闯出了自己的路,充分展现了她散文创作的才华,并于去年出版了散文集《散落的光阴》。

  宝鸡市作协主席李广汉评价道,张静的散文写得比较悠然、随性和洒脱,有赏心悦目之感;她散文集中的游记部分,写得嘈切有致。“嘈切”一词出于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里指快慢节奏,同时还有细腻和粗犷的交织、长短句的搭配,富有韵律,宛如一曲颇有气象、丰富生动的乐章。

  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潇然认为,张静像是一位绣娘,运用娴熟的技艺,编织着自己的生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锦绣旖旎的个人世界,有沉静、安闲和诗意三个特点。

  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崔妮谈道,“张静的散文再次印证了散文创作的非专业化,让我看到了散文的自由创作精神。《散落的光阴》思想自由、笔法灵活、长短不拘,于自然中见心性和文采。在静静流淌的笔尖下,与光阴从容交谈,品味那些光阴深处的美好和感动。”

  赵洁刚刚出版她的第一部散文集《花开半夏》。省青年文学协会执行会长马召平认为,赵洁的散文书写的是温情本真,散淡、随性;从她的散文里不难看出故乡是她的文学根据地,她的文字集中迸发,穿越了广袤的空间,唤醒我们对故乡的再次认知与怀念;她的散文似山歌又似小曲,简洁、透明、温暖,直抒胸臆;她的散文中没有抱怨和羞涩,呈现出的是一份份感恩。

  陕西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赵玲萍则以同为教师、同为女性青年散文作家的视角谈道,赵洁的《花开半夏》有三个特点,淑女如玉、细节生花、守望诗意;她身上传统女性温良恭谦的美德,和现代女性的独立自我很好地融合,展现着一种美好的精神特质,外化为文字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真诚的温和。

  陕西职工散文创作推进会期间,第四届一带一路“禧福祥6年西凤杯”青年散文大赛宝鸡采风团的成员,还分别前往凤翔县柳林镇的陕西西凤集团、眉县横渠镇的张载祠和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常羊山炎帝陵等地进行了文艺采风活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扶风县教师成宏博表示:“宝鸡的历史文化积淀,让从校园走出来的我感受特别深刻。此次采风既开阔了我的眼界,又使我的散文创作找到了生活的根基。当散文找到滋养的土壤后,就会更有生命力。特别感谢关心文化的爱心企业家、禧福祥公司王延安董事长提供的这次机会,这将促使我和许许多多青年文学爱好者在散文的百花园勤奋耕耘,为大家奉献更多的文学作品。”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34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