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读书篇 (一) 读书的作用 1. 读书可以塑造一个完人。 一个人打开一本书, 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 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着自己的主角, 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 不由自主地把别人的命运、 别人的勇敢精神与自己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 感到遗憾、 怀疑、 懊恼, 他会笑、 会哭、 会同情和参与---这里就开始了书的影响。 所有这些, 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 就是“感情的传染” 。 几乎在每个人的命运中, 印刷的话语都起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最值得遗憾的人就是不曾醉心于一本严肃的书的人---他抛弃了第二现实和第二经验, 因而最终就缩短了自己生命的时日。 ...
名人名言 读书篇 (一) 读书的作用 1. 读书可以塑造一个完人。 一个人打开一本书, 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 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着自己的主角, 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 不由自主地把别人的命运、 别人的勇敢精神与自己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 感到遗憾、 怀疑、 懊恼, 他会笑、 会哭、 会同情和参与---这里就开始了书的影响。 所有这些, 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 就是“感情的传染” 。 几乎在每个人的命运中, 印刷的话语都起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最值得遗憾的人就是不曾醉心于一本严肃的书的人---他抛弃了第二现实和第二经验, 因而最终就缩短了自己生命的时日。 (俄罗斯) 邦达列夫 历史使人聪明, 诗歌使人富于想象, 数学使人精确, 自然哲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 总之, 读书能陶冶个性。 (英) 培根 读书并且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 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 (英) 培根 读书能给人乐趣、 文雅和能力。 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 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谈话的时候, 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 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 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英) 培根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 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 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而书中所示, 如不以经验范之, 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 无知者羡读书, 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书并不能用处告人,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 而在书外, 全凭观察得之。 (英) 培根 读书是意味着, 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 (德) 叔本华 2. 读书可以使我们跟上时代。 不读书的人, 不光人要变得浅薄, 也将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 (日) 池田大作 在今天这个时代, 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他是否善于在知识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 (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 还可以通过书籍, 使作者和读者在对话中, 产生生命的共鸣, 共同去塑造人生。 (日) 池田大作 读书就是力量, 因为读书可以帮助工作, 可以增加工作的力量。 (法) 拿破仑 有时, 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 确定他终生的理想。 (苏联) 米哈尔科夫《一切从童年开始》 (二) 不做书呆子, 不要死读书 读死书是害己, 一开口就害人。 鲁迅 倘只看书, 便变成书橱。 鲁迅 不要盲从“开卷有益” 的成语, 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 的迂谈。 叶圣陶《读书的态度》 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 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许多手段之一。 要使书为你自己用, 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 叶圣陶《读书的态度》 不读书者, 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 然而, 读死书, 死读书, 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其他多方面的书, 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 , 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茅盾《谈独立思考》 书是死的, 自然是活的。 读书是间接的求学, 读自然书乃是直接的求学。 只知道书不知道自然的人是书呆子。 李四光 学问之道, 是人格的建立、 生命的领悟、 凡事广涵的体认而不是做一架“念书机器” 。 三毛《不满、 不满、不满》 书籍不仅对于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 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俄) 乌申斯基 我兴奋地惊异地阅读了许多书, 但这些并没有使我脱离现实, 反而加强了我对于现实的兴趣, 提高了观察、 比较的能力, 燃起我对生活知识的渴望。 (苏联) 高尔基 博览群书而不动脑筋, 犹如饕餮贪图腹欲; 满肚子美味佳肴, 常常是弊多利少。 (英) 乔提尔威斯特 读书而不思考, 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英) 波尔克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 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法) 约诺里斯 (三) 怎样选择书 1. 读书要尊重自己的感觉。 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 它能调剂我的精神。 我也喜欢那些给我带来慰籍、 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法) 蒙 田 凭感情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享受, 所得到的是一种灵魂上的涵咏与自由自在, 和一种被了解、 被同情的感受。 (法) 罗曼罗兰《书与我》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俄) 别林斯基 2. 读书要宁精勿滥。 加紧学习, 抓住中心, 宁精勿杂, 宁专勿多。 周恩来 据估计, 一个最勤奋的读者, 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两千本。 因此, 必须严格地挑选书籍,善于指导青少年怎样去读这些书。 (苏)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的建议》 与其匆匆博览百书, 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英) 奥斯本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 有选择地读几本书效果反而更好; 读书太滥只能满足消遣而已。 (英) 布尔沃利顿 为赚取稿费的作品, 无时无地都存在着, 并且数量很多。 因此, 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 不滥读有方法可循, 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 切勿贸然拿来读。 凡为愚者所写作的人是常会受大众欢迎的。 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 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德) 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坏书有如毒药, 足以伤害心神。 (德) 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人生短促, 宁静的时间又极少, 我们不该看无价值的书而浪费时光。 (英) 拉斯金 3. 经典名著最靠得住。 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 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的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 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的养料。 (古罗马) 塞涅卡 所有的书都可分为两大类: 只供一时所读的书, 和可供一切世代阅读的书。 (英) 约翰罗斯金《芝麻与百合》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 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 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法) 笛卡尔《方法谈》 名著之多, 我们已经无暇一一问津。 要相信前人的选择。 一个人兴许看错, 一代人也兴许看错, 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 (法) 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四) 读书的方法 1. 读书要循序渐进。 要读好书, 必须先打好基础, 读好了基础书, 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 基础要求广, 钻研则要求深, 广和深也是统一的, 只有广了才能深, 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 吴 晗 读书譬如饮食, 从容咀嚼, 其味必长; 大嚼大咽, 终不知味也。 朱 熹 读书, 始读未知有疑, 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 后渐渐释,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可疑, 方始是学。 朱 熹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 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 先浏览多页和好多章, 然后才从头重读起, 以求获得精密的知识, 我们对该题目越熟悉, 理解的能力就越增加, 读到该书的终末, 就懂得它的起首。 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之唯一的正确的方法。 (英) 狄慈 当我读一本历史或者其它类似严肃的书籍时, 我总要在扉页上记上一些概括思想主题的词句, 并在每个词的后面标好页码。 这样, 在需要时, 我不必重读全书, 而可以直接找到要找的地方。 (法) 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2. 关于精读。 学者须精熟一两书, 其余如破竹数节, 后皆迎刃而解。 苏 轼 读书之法, 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朱熹 《性理精义》 理解不足, 只好精读, 只好深思, 换句话说: 便是只好待时。 待到自己的经验足时, 终有彻底理解的时期出现。 郭沫若《雅言与自力》 对于书本知识, 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 要深入钻研, 过细咀嚼, 独立思考, 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粗枝大叶、 浅尝辄止。 马寅初 我在青年时代, 我的读书方法使我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别人, 因为我看的书比我的同志少。 他们看书比较浮皮潦草。 但是, 浮皮潦草地看书, 有许多精彩的东西消化不了, 看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 至于我看书的办法, 能使我得到十分清晰牢固的印象。 所以, 随着岁月的推移, 我的库存要比我的同志丰富得多。 (苏联) 柳比歇夫 精读一本书, 深深挖掘下去, 就能寻根求源, 探得其中之奥妙, 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日) 池田大作 温习乃研究之母。 任何重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因为读第二次时, 在各处都会有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 因此, 所得的印象也就不同, 此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般。 (德) 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 有的知识只要粗知。 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 仔细揣摩。 所以,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 有的书只须其中梗概即可, 而对于少数好书, 则要精读, 细读, 反复地读。 (英) 培根 阅读的方式不一, 有些书必须浅尝即止, 有些书必须囫囵吞枣, 少数的书必须咀嚼再三, 彻底消化。 (英) 培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