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颜宁开讲啦演讲稿:人生的意义在于你为世界留下什么

2019-05-24 10:31:34  阅读 146 次 评论 0 条

  颜宁教授于2016年5月中旬应央视之邀,在《开讲啦》节目中为我们描述了从结构生物学角度看到的世界,分享了她的科研经历和科研心得,讲述了作为一名女性应该怎样不惧世俗,遵从内心,追求性别平等,勇敢成就自己。以下是新鲜出炉的完整视频:

  说起女科学家,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居里夫人、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白大褂,厚厚的演镜片,手里拿着各种试管,这可能是大家对于女科学家的最初印象。但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可能会颠覆我们对于“女科学家”的印象,穿着打扮时尚、谈吐幽默风趣,看起来真的不像一位科学工作者。

  2016年8月31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在线刊登了清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一项重要成果,题为“Structure of th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Cav1.1 at 3.6? resolution”。这项研究在3.6?标称分辨率上,解析了兔Cav1.1复合物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清华大学的颜宁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本周六晚22:38,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将邀请到这位“美女科学家”,她将在现场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在颜宁看来——科学家不应有男女之分,她鼓励所有的女性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做自己。

  长发飘飘、紫色上衣、一双高跟鞋,当颜宁从讲台通道走出来时,观众们都大为惊艳。连小撒也调侃道:“您可以不叫颜宁了,叫‘颜值’好了!”颜宁立刻回应道:“那‘宁’送你了!”颜宁出场后,小撒直言“颠覆了我对女科学家的想象”,没想到这一句遭到颜宁直接“反击”:“科学家就是科学家,为什么前面一定要加个‘女’字呢?这叫歧视!”

  关于女科学家为什么这么少,颜宁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出国经历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见解。2015年,颜宁参加瑞典结构生物学年会,带给了她很大的触动。在瑞典,女性科学家演讲者的比例竟然占50%,而在中国、美国等其他国家,女性科学家的比例都少得可怜,颜宁不禁自问,女科学家都去哪儿了?颜宁说:“我的学生中,女生都很优秀,可最终选择科研这条道路的女生少之又少。”对此,颜宁分析,女性在面对家庭和事业选择时容易陷入困惑,外在因素影响了女生选择坚持走科学之路。但颜宁认为——“我们需要让这个社会慢慢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成功。”并现场鼓励所有女性,遵从自己内心,勇敢做自己。

  演讲中,颜宁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科学梦源于小时候看《西游记》,当她看到孙悟空可以无限变小,她就幻想如果小到可以进入细胞内部会怎样呢?由此激发了她走进科学,对细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关于她的科学研究成果,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是“饿死癌细胞”这一说法。在网上,只要搜索“颜宁”的名字,就会跳出很多新闻——“清华大学教授说可以治疗癌症”、“清华教授说可以‘饿死癌细胞’”等等。这些颇具吸引力的标题是真的吗?节目中,颜宁主动辟谣,澄清被大众媒体广泛传播的“饿死癌细胞”这一说实则是不正确的。并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她说:“科研从基础研究到制药,或者产生一个疗法,实际上还是漫漫长路。”并反复强调,科学是严谨的,“当它变成一种大众媒体上的一个标题的时候,其实就会变成了误导”。

  作为一名科学家,颜宁坦言,自己研究的越多越有谦卑感,越能试图去理解生命,带着好奇去探究生命的奥秘。最后她还呼吁年轻人,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

  颜宁在与撒贝宁的对话中表示:不要叫我”女科学家“,这带有歧视。如果叫你”帅哥主持人“,这意思就是你是靠脸吃饭的,而不是靠实力。

  她强调,只要你在本科接受了足够的训练,在后期的研究生或博士阶段,学术能力是跟性别没有关系的。

  自己门下的优秀女博士辍学,放弃科研,坚持要去参加工作,让颜宁倍感惋惜,同时也让她开始关注女性科学家群体。

  颜宁表示,每个个体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她希望女孩子们要勇敢,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论选择去做家庭主妇,还是选择去做文员,都是自己经过独立思考所作出的慎重决定,而不是屈从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颜宁同时也辟谣了”饿死癌细胞“的言论。她表示,从基础研究到药物上市,需要十几二十年的过程,没有那么容易。

  学生问颜宁,相比《欢乐颂》里面的安迪,你付出的努力更多,名望更高,而她却赚了那么多钱,你不会感觉不平衡吗?颜宁回答,她赚那么多钱,就一定比我幸福吗?金钱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是看你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人都是向死而生,世界一直是公平的。

  越年长,越经不起挫折。因此,你遭受的挫折越早,可能对你的整个人生更有好处。颜宁回忆起自己在美国求学的痛苦经历,至今难忘,而这也成为了自己的一笔财富。

  没有必要再弱项上逞强,可以在自己擅长的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财富不足,智商可以弥补。

  精彩对线、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向死而生,那么你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刚才撒老师,宁宁老师已经跟我提到了,我们已经谈到了葡萄糖转运蛋白。而在过去两年我和人谈起这个转运蛋白,就比如我跟我爸爸说转运蛋白,他会立即想到转运气。我就意识到可能我们日常所进行的这些工作对于大多数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世界,很遥远的世界,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这个世界。

  我们经常会说什么价值观、人生观,就是三观,我不太愿意去跟大家谈这些东西,因为我觉得太宏大,这个路你慢慢走出来就好了。可是我真的有些时候也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我们所谓的三观要被社会上很多世俗的想法,或者网络上的声音所左右。我看《欢乐颂》,我有一个学生就过来跟我说,颜老师,我想了一下安迪,大家知道《欢乐颂》的女主角叫安迪,刘涛饰演的。他说:“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没有你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安迪她的工作强度一定没有你的工作强度大。可是你看她赚多少钱。你每天那么辛苦,你工资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难道心里不会不平衡吗?”然后我就盯着他说:“那你觉得安迪就比我幸福吗?难道金钱就变成了衡量自己的幸福感的一个标准了吗?”我觉得不论是谁,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向死而生。我们每个人最后归宿是一样的,所以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几十年到百多年的尺度,那么你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对我而言,只是觉得我很简单地去喜欢这么一个世界。

  像刚才跟大家说过,包括刚才我跟撒老师对话也可以看出,其实我骨子里一直是一个比较活泼的人。我在小学的时候其实就是很爱玩,回家从来没有写过作业,都是在校园里就写完了。到家以后稍微听听广播,因为我爸妈不让我看电视,他们怕我视力不好,因为我现在眼睛还是有点问题。就是一直听广播,听完广播我就坐在床上看外面的星空。当时看着星空的时候,就一直想知道,宇宙外面是个什么样子,宇宙是无穷的,什么叫作无穷,宇宙到底有没有边。其实现在想想我也挺神往的,我那么小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么多高深的问题,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当时那些艰深的问题把我打退了。初中我知道了一个概念,叫作细胞,于是我又开始好奇,细胞是什么样子?我相信在座的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对不对?《西游记》里你最喜欢谁?大多数人我相信还是美猴王。美猴王的特异功能七十二变,我不知道你们想变成什么。但是我那个时候就在想,他七十二变,可以无限地缩小,如果小到像一个分子大小,然后进入我们的细胞,他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所以我在准备今天这个演讲的时候就想了想,可能在我初中就有了这个萌芽,我很想知道细胞内部到了分子世界这么一个尺度,你会看到什么样子?

  来,我请导播帮我们呈现出第二个动画,我给大家准备的。大家请看,这个动画展示的就是细胞内部小小一隅这么一个世界。这上面每一个小斑块都是一个蛋白质,而这个在旋转的,叫作ATP合成酶,它的作用就是把我们从葡萄糖里面获取的能量储存在ATP合成酶中。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刚才这个动画其实是三分真、七分假。为什么?因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细胞里面的世界还不是特别了解。如果我们真的可以理解到这种程度,那我也就失业了。正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不明白,所以我们很多很多的科学家,包括我的学生们,一直在试图张开人类观测分子世界的眼睛。这就是结构生物学。刚才大家也看到了,里面转得非常漂亮。这些就是蛋白质,蛋白质一方面是高能量,提供营养,但最重要的是它支撑起了我们的生命活动,支撑我们的生老病死。如果这些蛋白质产生了异常,比如说该有它没有;或者本来需要很大量,它的量非常少;又或者不该在这个地方出现,它出现在这儿,会有什么后果?疾病。其实我们的疾病很多时候就是与它们的功能失常或者是表达失常有关。我们科学家需要揭示的是正常情况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间接地我们也可以揭示出当它异常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这就叫作探索疾病的致病机理。

  到现在为止我说的话,大家有听不懂的地方吗?其实没有,对不对?这就是科研。其实科学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高高在上,好像说出来都是子曰,那不是科学家;然后谈必爱因斯坦、牛顿,不是这样子的。其实我们做的是非常有趣的研究,就是把大家日常生活中的想当然不断深入挖掘下去,或者说我们总是想找出它的分子基础,找出它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科学家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其实很美妙。

  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个话题,就是女科学家,本来我自己是比较抗拒这个话题的,但是两年之前,我自己慢慢有意识地去谈这个话题,为什么?科学就是一个浅显易懂的世界,它其实没有任何门槛,只要你在本科接受了足够的训练,到了研究生阶段,或者到了后面这个研究阶段,我个人认为它对于性别是没有任何偏向性的。去年我去瑞典参加“瑞典结构生物学全国会议”,它是请全世界的一些科学家过去做这个主题报告,当时我大开眼界——怎么所有报告人里面竟然有一半都是女生。这个问题我之前竟然没有想过。因为我自己也组织过很多的国际学术会议,其中有一个要求,很多国际学术会议有一个要求就是女性演讲者的比例不能低于20%。中国大学里面,特别是独立领导实验室的女性科学家的比例确实很少。但是我去瑞典的时候就发现他们竟然有50%,然后我就跟瑞典本国的科学家聊天,我说:“这真是太神奇了,你们竟然有这么多女性科学家。”他们就说:“这不是很正常吗?”但是不仅仅是我国,包括美国,更别说日本,甚至欧洲其它的国家,女性科学家的比例都少得可怜。是女性科学家的能力不行吗?大家想一想,中国科学类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谁获得的?屠奶奶。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美国科学院的华裔院士中,女性的比例是要高于男性的。

  我已经回到清华九年了,其中有五年我是在研究生招生委员会的生命科学招生委员会担任“Committee Chair” 主席。我们在面试的时候,发现女孩子们的表现好极了,她们不论是知识,还是表达,包括那个风采,你看到的都非常优秀。可是再往后面去做博士后了,甚至再往后面要开始像我一样从事独立的科研工作了,你会发现女科学家去哪儿了?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大家自己可以想一想。但是为什么我开始说这个关注女科学家的问题,其实一个起点是我自己的学生。她其实做得非常好,在我看来她非常优秀,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间跟我说,她想要不读了。我说是我对你不够好,你在实验室压力太大吗?她说不是。她就是觉得正好有一个应聘的机会,她很担心以后自己找不到工作。我就跟她一直说,你看你现在做得这么好,马上就可以出成果了。当时她听了以后,也想了想,说:“好吧,我觉得您说的是对的。”结果过了三天,她又回来跟我说:“我跟家人讨论了一下,还是觉得我应该去工作,而不是留在实验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于是我又跟她探讨了一遍,然后她又被我说服了。这样四次之后,我最后说:“好吧,没问题,我支持你的任何选择。”但是在第四次之后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她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已经发表。当时她已经可以作为一个博士去毕业了。我自己心里说实话是挺不好受的。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都在想,为什么?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大家在青葱岁月求学都是自由自在的,男生女生没有区别。但是如果你读了博,你立业的时候也恰好是你成家的时候,更别说女性她要怀孕,然后生孩子。其实这个过程,我自己思考了一下,有可能是对女孩子们的事业造成一个扰动的阶段。

  所以大家应该努力地去追寻、追问自己的内心。对我而言,我最近有一些想法,前不久在我的微博上也写过。就是说我们人生在世,只要给你钱,消费的能力谁都有;作为一个动物或者说生物,只要给你食物,消化的能力也基本上谁都有。可是区别每个个体的是你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创造能力的不同。这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悟,过十年会不会变,我不敢说,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我是这么想的,我给自己定义了我的存在价值。每位同学,我不是希望你们听我说完,就会觉得我们都应该创造怎么样。我是希望你们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同样,对于女孩子们,我对我的学生也是这样说的,如果你选择去做全职妈妈,或者你选择去做文职人员都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这是你经过思考做出的独立的选择,而不是屈服于家庭的压力,屈服于社会的压力。我就是希望每个女孩子要勇敢,要遵从你的内心,认真去想一想你到底想要什么。所以好好地分析自己一下,了解你自己,勇敢地做你自己。

  井瑞:这么说来留不下什么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了?那些天生瘫痪或智障、完全需要别人照顾的人的存在就是无意义的?难道颜宁的人生意义大,大街上乞讨的人意义就小了?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涉及到什么样的人更有价值。我相信所有人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并且具有平等的价值和意义,people are created equally.每个人都值得被爱,被接纳。如果我们觉得人与人的价值不一样,那么我们就会区别对待,反之,则会努力为弱者创造福利。一个社会对弱者的爱心和接纳取决于社会的价值观是否扭曲。

  英英:真是奇怪了,这么正能量的演讲,有人竟然读出了什么“清傲”或“人的价值都是平等”等等其他意思,不得不承认中国平庸哲学之影响深刻!是啊,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但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也是不同的,但是这种观念被有些人看来却是陈旧的。。假如大家都能变成讲奉献、严谨自律的好公民,那这个社会的氛围该多好,国家何尝不强大?!

  郑渝川:呵呵,第一次写留言,挺忙的。看到一些说颜老师不对的,我来说说。为什么一些人能成功?因为他是向善向上的,一切正能量能被汲取;为什么一些人会失败,因为他对很多事情存在了不合理的批判!残疾人能留下什么?他能留下心残志不残的故事(霍金、海伦);农民养殖者能留下什么?能留下能量、蛋白质,同时可以规范生产,减少药残,推进食品安全;普通文员能留下什么?他们能推动一个公司的正常运行,进一步奉献社会;所有的人都可以厚德载物,留下一个好名声、好口碑、好榜样,同时,还可以留下一个优秀的孩子,继续造福社会,德行可以延续。一个不断前进的人,都可以留下点什么。颜老师,她是我国拔尖的科学家,说话怎么能没底气?别人讲了复旦什么的,那是很真实的想法,追逐超越强者很正常,敢于分享不好吗?我喜欢看到自信真实的女神颜宁!

  aprilchen:看了有些留言,心情说不出的沉重。颜教授的本意是,人生短暂,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应轻易屈从外界的压力,而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坚持选择真正想要的生活,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不知道为何被误读成歧视农民工,歧视复旦。既然懂得尊重努力生活的残疾人士,辛勤劳动的农民工兄弟,那么也应该懂得尊重长年甘守艰苦寂寞的科研工作,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顾陈夏Chenxia:看完视频喜欢上了撒贝宁……不过,颜宁的故事真的很不错。从对《西游记》里美猴王七十二变的品读和感悟,就很不一般。小时候的这份经历给颜宁未来道路的选择埋下了种子。不过有时候希望撒贝宁转述一下颜宁的话,效果会更好。颜宁多次提到自己清华和普林斯顿的背景,透出一种“清傲”,复旦则无辜躺枪,替复旦的学生感到一丝不爽。既然都在同一个实验室,别人哪怕连复旦都不是也不比你差。感觉缺少一点风范。还有回答别人真心实意提出问题的时候总是从自己角度出发。视频中一些观点感觉也比较陈旧,也许是我看到得晚。我只提到了视频中的一些小缺点,不过人无完人嘛。很希望看到科学世界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希望这样的节目多多益善

  嘉易:我想,她的演讲标题主要探讨的是选择,或者说独立思考下而求本心的选择,意义反而没有过多阐述。在她看来,选择利益、意义、奥秘都是自己的事,不应为他人左右。 而评论区的解读虽有见仁见智之说,但可能也反应出了观众的一些认识局限,一如,不够谦虚和善于学习。比如,独立宣言里,葛底斯堡演讲引用的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当然这也是一种想当然,真相还需要验证。二来,一些专业术语也应该被普及而家喻户晓,观众们也不能靠着科普和媒体喂食,不做科研,也需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钟华:看了某些人的留言,想说两句。颜宁老师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向上,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献出正能量。这样说有错吗?并没有否定残疾人、农民工的人生价值。残疾人留下身残志坚的故事,农民工留下踏实苦干、勤免敬业、然后成就一番事业的传奇人生。总之,是激励人向上,而不是平庸颓废。难道你教育你家孩子,希望他碌碌无为一生吗?

  熬夜看完女神的演讲,很满足。 想起看到过的这样一句话, 在享乐者和奋斗者的眼里,对方都是可悲的。 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满足自己,无它。颜值的讲课里包含了很多深刻的思考,比如人生的意义,人存在的意义。不错!科学家到一定境界就会思考更多的哲学问题了。我想说颜值这个名字真的很难听,什么时候可以不拿人的外貌说事儿,把焦点放在启发民智结构药理学实验室的师姐伴随着劲酒看完了颜值的演讲。

  哦,结婚生子是不是谋杀了好多女科学家,诺贝尔获奖人,女总裁,女老大!!!哈哈哈!!!除了拿这是我的选择,来掩盖自己的懦弱和懒惰,粉饰自己的无能,还有啥好辩解的!这话只能少数人听懂,应该还说多数人是向钱而生,却一辈子缺钱!

  不是每个人都有她那样的童年,闲下来时间看着星空想着宇宙有多大,很多孩子还在想,明天吃什么?不管是哪个伟人,科学家!他们的成就都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有自身的,也有外界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就好比一个笑话说的,如果当年牛顿坐在榴莲树下,那可能我们都不用学物理了……

  我觉得学术和艺术差不了太多,挺难的。虽然只要你有货,学术世界还算公平,但想想,这世界哪那么多真货,每年发那么多论文,先不说很多学术造假的,垃圾就占大多数。我眼中的学术界其实挺无聊的,你得为你的生计考虑,你很难安静下来。或许真正的学者本身就应该是清贫的吧。你得耐得住寂寞。

  谁都想随心所欲。正如她所说的那个女学生,可能她的家庭已经尽力的培养了她30年她想尽早挣钱去报答,可能她找到爱的人想做个小女人。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适合自己的生活,谈论女学生的“可惜”,实在是无意义,她有她的路。

  颜宁教授低调却并不严肃、刻板。“除了在学术上非常push(施加压力)之外,颜老师可是很亲切活泼的!”曾师从颜宁的一位硕士生说,颜老师常常与大家一同在食堂吃饭、一起出去游玩。有一次实验室停电,大家又忙着赶进度,情绪非常焦躁。在颜宁提议下,大家一起去唱K,放松放松。“唱SHE的《中国话》,学生负责唱,颜老师负责绕口令部分,节奏超带感,嗨爆全场!”

  因为打扮时尚、谈吐幽默,“最美科学家”的称呼如影相随。在弟子眼里,颜教授的穿着打扮总是非常得体。平日以科研和教学为主,就把长发扎成马尾,不施脂粉。“她穿着印有清华字样的连帽衫时,真的好像大学生”,这位学生对长安街知事APP说,但如果需要在公众场合发言或者接受采访,颜宁就会认认线年科技盛典上,颜宁身穿黑色礼裙,发髻松松挽成。瞬间颠覆了人们脑海中“白大褂、厚镜片”的科学家形象,令人大呼惊艳。

  好吧告诉你吧,颜宁现在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2007年回国以后,实验室发牛文无数,也获N多荣誉 (包括2014年《细胞》杂志的全球40个40岁以下的牛人)。今年五月份在《Nature》发一重量级牛文,解了人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 是世界范围内几十年未解的难题,从而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全面关注。

  为什么要写呢,除了趋炎附势、沽名钓誉外,有几个原因——一个是相识多年,一直不觉得有啥必要“总结”自己的亲密友情。但是那天看到无数人转的新闻,就给颜同学打了个电话,我们俩又没着没调地瞎聊一通,“政治及其不正确”地喷了一通各路相关不相关的人物。互相的话没说完就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笑地前仰后合,觉得这么多年能保持这样一份又“纯”又“蠢”的友情,真的是一件及其难得的事情。

  另外一个原因,是有点气不过。媒体和舆论这个东西是很玄妙的,一方面大家在找正面的东西,一方面有了正面的东西以后,大家又总是试图在找一些野路子的“真相”——总觉得,人不可能这么美好吧,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吧。而且舆论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就是越是传播的广了,人物越容易被标签化和空壳化 - 由于不认识,所以可以无情,可以无忌,特别是对公众人物。虽然颜宁木有自己计划,但毕竟成了公众人物,所以一些乱七八糟的评论俺看了有气。

  不过先说一下哈,我和颜宁一定程度上都属于不靠谱的,而且互相都认为对方更不靠谱一些!所以不排除以后互相拆台的局面,所以事实最终都靠我们俩互相PK记忆力来验证。颜同学似乎高我一筹,因为彼同学大学坚持记日记。但她日记本能不能找得到也是个问题——总之不靠谱无止境,大家千万不要抱着科研的态度看就对了……

  女生都住六号楼。记得当时入校,一走进那宿舍楼就心凉了半截——黑咕隆咚的大长走廊,吊满了洗了晾着的内裤胸罩,有的还在滴滴答答滴水。楼长大妈上来给每人俩白纸包的粉儿, 一个是蟑螂药,放在床板上,一个是耗子药,放“衣柜”里——所谓的衣柜也就是一个大深抽屉。就这样,我们憧憬已久的清华生活开始了。

  我们班的15个女生,四楼上12个,住了三间,449、451、452,剩下三个在一楼 117。现在打出这些数字,都感觉亲切。我们四楼的三间是在楼尽头,挨着水房和厕所,现在仿佛还能听到厕所里的水箱一天不断的哗哗啦啦和水房里洗漱洗头的女生说说笑笑的声音。一楼虽然是化学系和生物系的主场,但当时我们在楼上的感觉,是117的女生多少有那么点派驻外番的意思,不像我们有个把角的完全属于自己班的小世界。我住在452,最头上一间。一层52个房间,一间4个人,想想我们这破旧黑暗的宿舍楼住了小一千个女生,还是很壮观的。当时本科女生楼还有我们前面的7号楼和后面的5号楼。这三座楼, 就是所有清华本科女生的所在了。

  当年的六号楼,可是有世界中心一般的地位,三座女生楼的中间一座,楼前就是七食堂风味餐厅,当时应该是清华最好的食堂,远一点是清东餐厅,八号楼的小卖部,再远一点是地下舞厅……各种食色场所就对了。六号楼和七号楼之间,西边是七食堂,中间一片空地,终日人声鼎沸,东边是一个花园,这花园一到晚上就有成双成对的人头攒动,所有和本科女生谈恋爱的清华男生应该都在这里报过到。像我和颜宁这种没有固定男友的(听着怎么有点) 是很少在那里出没的。但有一个夜晚我们俩也在这里逛了半夜,那是我的生日,应该是大三那年吧,颜宁送给我的礼物是按照一张寻宝地图找到一个录音带,录了很多她讲的话。讲的是什么都记不住了(不过现在颜宁有名了,我哪天一定要把那录音带翻出来!),但那晚上嗖嗖寒风里的温暖记得很清楚。后来每次回到清华,看到那片花园,就想到那个夜晚 (越写越像爱情故事了)。

  颜宁这个住番外的同班女生竟然也没有回家,而且她的家就在北京!虽然稍微觉得有些蹊跷,不过在清静的校园里有个伴儿一起打饭打水 (对那时候要自己提着暖壶打开水) 总是好的。所以互相发现的那一天我俩就一起去买饭,然后到452我宿舍里一起吃——顺便带这位番外女生参观一下本部女生的宿舍。吃饭一聊,弄半天颜宁也曾经被微积分所扰,第一学期考试差点垫底,突然感觉同病相怜,一下近了很多 (这么说真的要感谢我们的高数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当年的数学神童,促成了我们这段“感情”)。不过拉得更近的,是她的心事,具体是啥我不说。

  我和她当时也不熟,也不知道她怎么这么好眼光,知道我是一个可以倾听可以信任的人。我当时就觉得因为有了对方的一个秘密,而突然从陌生人变成了亲近的朋友。现在回想当年,能记住的就是夏天的静静的校园,窗外树上的知了声,和我们俩在宿舍里的这顿午饭。

  成了朋友之后,发现我们俩其实是特别不一样的人。我是家里根正苗红,一本正经,有理想有抱负。她是从小学就开始看武侠小说,着迷于各种明星八卦,被正经的我所不齿。我那时候忧国忧民,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她每天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为了她的花边电影的选修课到处看电影,每天YY她以后立志要当一名娱记的伟大理想。总之就是我无趣的奔前程,她有趣的无前途就对了。

  不过在她的各种不良影响下,我也开始恶补金庸,好像发现了宝藏。而且我被她拉的品味降低,在思考人生价值之余,全力投入到看美女的事业中去——我们俩那时候中午爱去九食堂吃饭,唯一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5字班似乎是水利系的气质超好、酷似奥黛丽赫本的美女总去九食堂吃饭。我们俩为了看美女也坚持有可能就去吃,直到美女毕业。后来读到女人比男人更好色的理论,深以为然,终于给自己当年的行为找到了理论基础。

  大二我们俩看4字班5字班的师兄师姐都在上专业课的时候看托看G,觉得如果专业课不学,生物岂不白念了。所以决定早考托考G,以把大三的宝贵时间用来全身心地学习专业课。大二的时候让我老爸帮我们俩报名考托福。老爸辛辛苦苦排队报名,但拼音不过关,填颜宁的名字的时候把Ning拼成了Nieng,而且没法改了。后来我们的宁同学就不得不一路用Nieng这个名字申请学校。

  不过当时我就很有远见地说,以后你要出名了,这名字肯定好,因为叫Ning Yan的肯定一大堆,但Nieng Yan只有你一个!后来果真,Nieng Yan这个有特色的名字现在成了响当当的国际论文霸啦呵呵。要是哪天Nieng同学得了诺贝尔奖,一定得感谢一下我老爸的说!所以我们俩大二考了托,大三考了G。觉得大三大四可以对得起自己的专业了,至于有没有,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为我根红苗正,是班里的团支书。她不正经不着调,大二我俩又考完了托考完了G,她在大二开学为了摆脱心事跑去竞选系里的学生会主席,我们那时候小系一个(一个年级就一个班, 后来7字班8字班才有俩班),但她竞选成功,突然也成了学生干部。我们俩就这样双双成了“干部”。不过干部这个她不那么当回事的。当时有一个高我一级的靠谱青年(也是学生干部)对我表示了好感,也是冬天,和我弄个自行车走到校园里某角落,好像有逼我表态的意思。我紧张得不行,振振有词地对他说,“你看……我们都是学生干部,这样不合适吧……”(此处没看到各种吐)后来和颜宁交流了我的发言,她笑得打跌,认为这是我说过最经典的话,可以笑我一辈子。

  后来到大四,我们俩都到诺和诺德在上地的研发中心去做毕业论文。那时候中心的领导是陈克勤(Kevin),温文尔雅的科学家,是早年的CUSBEA(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毕业生。那段经历,是我真正接触科研的开始。颜宁还是每天嘴里跑火车,说话不着调,做实验毁掉整个细胞间。以至于后来 Kevin知道我们俩的“下场”,非常惊讶,说以为会是反过来的——我会成为靠谱科学家,而颜宁会成一个每天胡说八道的商界人士,谁知道造化弄人啊呵呵。

  【因为我是生01的班主任,今天下午参加了清华生命学院的毕业典礼。毕业季,看着一张张年轻笑脸,又想起了大学的片段,终于改变主意,把一篇本来该由一诺发到微信上的文字贴在这里。一诺率先起意写写我们俩,生怕记忆真的会随着时间而消逝。她的文字昨天发在了微信上。两个好友,隔着大洋通过电子传媒这样叙旧,在将来,这又变成我们有关友谊记忆的一部分。】

  两周前,一诺从美国打来电话,我们俩疯疯癫癫地又说又笑一个多钟头。其实俩人已经有三两个月没联系,她刚生了宝贝老三,我一直忙着讲课、改paper。自从大学毕业,我俩到了美国各奔东西,动不动好几个月杳无音信。可是任何时候,只要俩人一搭上,不联系的时间似乎从来就没存在过。这就是我们俩,现在流行叫“闺蜜”,那时只知道一个词叫“死党”。

  而每当我提到一诺,脑子里自动闪出的是两个画面,第一个是在一个夏夜,清华大学六号楼楼长室外面。熄灯之后,只有这里灯光明亮。一诺为了安慰我,开始唱“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说来好笑,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几周后它将成为当年最著名的口水歌。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在清华的日子不再孤单,因为这个女孩直接唱出了我心底所有的情绪,我也是从那一刻把她引为至交。

  第二个画面是我们到资料室做什么事情,记得当时长长的队伍,除了我俩,基本都是男生。记忆中好像是复印机坏了,影响了某个进程。就见李一诺把袖子一挽,冲过去开始摆弄坏掉的机器。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从那一刻起奠定了之后三年我对清华男生腹黑的基调。传说中强大的清华理工男们怎么可以如此袖手旁观,让一个女孩儿去挑头做维修类的工作?

  这两个画面背后是一个有担当、有主见、爱折腾、争强好胜又心思细腻的李一诺(虽然她自诩为一诺千金,我可有她不守诺的黑历史,嘿嘿,就不告诉你)。

  说来有趣,我的整个大学生活,除了自己第一次期中考试高数67、期末又成功逆袭到学期成绩87;大四暑假在东灵山头平生第一次看到银河这么几件小事,其他的所有记忆里竟然都有一诺。我一直告诉别人,当年在清华我是一诺的小跟班,她做了啥决定,我俩就乐颠颠地做起来。他们一直不信据说“气场彪悍”的我会有这样的岁月。直到去年我拉着一诺见了我回清华之后新结交的几只损友,他们一致同意:一诺是颜宁的升级版。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因为在我心智变成熟的重要几年很幸运地遇到了几位充满正能量的至交好友。我这个人不论表面看着多么aggressive,多么ambitious,其实骨子里是懒散淡漠的。不到十岁,我就开始思考人活于世的意义—说实话,我其实至今也没想明白:既然太阳系总有一天都会毁灭,不论贫富贤愚,到头来这一身难逃那一日,那人类一个个地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所为何来?想是想不明白,但是既然活着,总不能辜负对你这么好的家人。所以我小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就一个目标:让家人高兴,这是我存在的唯一意义。我努力学习,每次考试第一,都只为让家人开心骄傲。可是考入清华,第一次离开家人与以前素不相识的三个女孩同居一室,心里突然就惴惴不安。在清华的前几个月,新鲜感抵不过又一次找不到方向的无措;对未来的迷茫、对环境的不适、没征得我同意就恶狠狠砸过来密密麻麻让人喘不过气的新知识……在清华开学军训之后的前三个月于我如同炼狱。

  对清华的不适到了期中考试终于达到崩溃,我牙齿打战、完全看不懂题意地参加了高数的期中考试,以为这下要平生第一次不及格了,我最紧张地是该如何向父母交代。好像是回家跟妈妈说着说着就哭了。但是令我意外的是,妈妈完全不在意我是否会挂科,只是心疼我不开心。我才意识到,从小学到高中,因为我从来没有成绩差过,所以其实并不知道父母对于我的成绩到底多么在意,只不过自以为是地觉得好成绩会让他们高兴。成绩下来,我竟然奇迹般地得了67分。要知道,这可是我在大脑完全不运转的情况下考出来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深刻明白了原来父母最在意的只是我是否健康开心,成绩只不过是个附属品。

  直到我与一诺因为《心太软》而交心,她于是成了我在大学里的主心骨。更有趣的是,我因为要调整心情,玩笑似的在大二开学参加系里的学生会主席竞选,竟然战胜了五字班的WGQ (还记得,结果一出来,我那胳膊肘向外拐的辅导员WHW咬牙切齿地说:但凡WGQ用一点点心思也轮不到你呀。哈哈,HW你可别抵赖,等我报复哦)。于是学生会主席的我和系里好像叫做党支部副书记的她都成了「学生干部」(一诺注:应该不是,具体是啥记不住了,总之是个靠谱的人才能做的职位,呵呵),除了一起吃饭上课,又凭空多出许多交集。不过一诺总结的很对,她是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些责任,我是嘻嘻哈哈地以玩闹整蛊为乐;结果便是,她是被组织信赖、师弟师妹敬仰师兄师姐刮目的“诺姐”,我似乎一直被定位的就是“不靠谱”。现在回想,两个人那么多时间在一起,竟然没腻,也真是奇迹。

  我大二大三的日子就这样心甘情愿被一诺主导着。她说,哎呀咱们这学期课太少,干脆去考托考G提高英语吧,我就欢快地跟着她报了新东方,每次跟着她快快乐乐地骑着车上下课,几乎创了生物系在大二就考托G的先河,我们俩的成绩还都高的离谱;她说哎呀我们要早进实验室,于是我就在大二暑假进了个实验室,到现在除了氯仿抽提啥也不记得了;她说我们去看画展,于是我就迷上了M.C.Escher至今(一诺注:这个应该不是我的主意,我也是跟风的);大三暑假,她说咱们高年级了,该去荷园吃饭了,于是我就喜欢上了荷园的凉皮 (直到上一周才知道她放弃九食堂的真正原因竟然是漂亮师姐毕业了,我真是后知后觉啊);一诺自己联系了在上地的诺和诺德中国研发总部做毕设,说多好多好,于是当我有了机会,也在大四的深秋义无反顾地追随她跑到那里做毕设;一诺用功,我就变成了每天上自习回宿舍最晚的一个。

  当我们班大多数同学还在三四五教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我已经跟着一诺进驻了旧馆401、402,那些高年级学生的专属自习室 (托G准备室)。夏夜,柔柔的风从窗口闲闲地吹进来,远处是荷塘的蛙鸣,我脑子里总会闪出“夏风沉醉的夜晚”。我们上一会自习,我就拉着一诺跑去荷塘散步,偶尔也不小心大声喧哗,于是惊起鸳鸯无数,只得呕吐呕吐……还有一次是冬天,外面难得地飘起来大雪花,旧馆402的自习室不晓得什么时候只剩下我们两个,一个五字班的师兄跑进来善意地提醒我们得早点回去。于是我们收拾书包,出门……无数只雪球迎面飞来,原来是中了五字班的伏击,很快针对我们的战争就成了大家的混战,那可真是愉快的一场雪仗……我就说,大学开心的记忆里,一诺童鞋总在那里。

  大学的我是个比现在质量多出将近20斤的胖丫头,几乎没有感受桃花的机会;可是一诺尽管外表是个假小子,却总为桃花朵朵而烦恼。我们两个基本无话不说,彼此完全没有秘密。于是,我就成了她最好的听众。谁谁谁,外貌不过关;谁谁谁,太忧郁;谁谁谁……还记得后来成为清华十杰的某力学系童鞋为了追她,天天到我们系馆上自习。我可不懂风情,只对这种侵略别系领土的行径表示愤慨;所以谈到这位童鞋,我只有差评差评差评。好不容易,终于有一个被我肯定为偶像实力派兼具的师兄勇敢的向她表白了(一诺注:没有这么浪漫啦这个),我立即批准,不过跟他俩吃饭总有那么点小别扭,我于是刻意地回避了,心里难免落寞。可是也才三周,一诺来找我,说分手了。原因竟然是:跟他在一起不如和我在一起舒服。我那叫一个洋洋得意,当然也免不了假惺惺地劝她别任性。

  因为一诺,我的清华岁月五彩斑斓,喜怒忧欢,还让外人看来似乎成绩斐然。天晓得,我只是一路跟着她的方向跑。可我又是那种做什么都要尽力做到最好的做事习惯,于是便也成就了一个光彩照人的本科CV。

  因为一诺,我的大学在无穷的热闹折腾中似乎只是一转眼就过去了。2000年7月,我们在班里聚餐哭得稀里哗啦、毕业舞会只顾着感慨那些一直被腹黑的男生们竟然一个个变出了貌美如花的女朋友之后,离开了清华园;8月,我去了美国东岸的Princeton,她去了西岸的UCLA。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哼唱的都是黄安的《匆匆》(用“匆匆黄安”去百度一下,超级好听)。

  38岁,对于许多中国女性来说,是一个忙于照顾上小学的孩子的年纪,是一个逐步承担更多生活琐事、为家庭而收敛的年纪。她们时而为额头眼角冒出的皱纹而惆怅,时而为双重的责任而迷茫。

  可生活中还有一些“她们”,选择以另一种方式赢得尊敬。这份尊敬无关年龄、无关性别,关乎人类生活、科学进步,甚至国家荣耀。

  清华大学颜宁近日登上中央卫视节目而走红,颜宁的颜值非常的高,但是年龄已经接近四十岁了,四十岁的颜宁并没有结婚,所以大家也在怀疑颜宁为什么不结婚,颜宁和施一公一直被网友们怀疑有什么关系,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揭秘颜宁和施一公的关系,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

  颜宁研究组在《科学》发表长文 报道首个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2017年2月10日,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Structure of a eukaryotic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at near atomic resolution)的研究长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以下简称“钠通道”)的3.8 Å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为理解其作用机制和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科学家霍奇金和赫胥黎发现了动作电位;之后发现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 通道)引发动作电位,而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通道)则终结动作电位,恢复至静息状态。自此科学界展开了针对钠通道方方面面延续至今的系统研究;可以说,对钠通道的研究构成了过去60多年电生理研究的重要基石。

  钠通道是所有动物中电信号的主要启动键,而电信号则是神经活动和肌肉收缩等一系列生理过程的控制基础。在人体中,一共有九种已知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亚型,在不同的器官和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钠通道的异常会导致一系列与神经、肌肉和心血管相关的疾病,特别是癫痫、心律失常和持续性疼痛或者无法感知痛觉等;迄今已经在人体的九种钠通道蛋白中发现了一千多个与已知疾病相关的点突变。此外,钠通道也是许多局部麻醉剂以及自然界中大量的神经毒素的直接靶点,许多蛇毒、蝎毒、蜘蛛毒素等,都是作用于钠离子通道而产生不良后果。

  最后,真核钠通道包含有比较多的柔性区域,还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翻译后修饰,这都对其结构解析构成很大挑战。

  在最新的《科学》论文中,颜宁研究组成功地克服了以上的层层瓶颈,获得了性质良好的蛋白样品,并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的方法,重构出了可以清晰分辨绝大多数侧链的真核生物钠离子通道(命名为NavPaS)的三维结构。颜宁研究组利用电镜技术,但是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对于大分子量蛋白的追求,而利用序列分析选取长度最短的真核钠离子通道,成功利用重组技术获得了表达量较高、性质稳定均一的美洲蟑螂(电生理重要模式生物之一)的钠通道蛋白。该结构的解析为理解钠通道的离子选择性、电压依赖的激活与失活特性、配体抑制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为解释过去60多年的大量实验数据提供了结构模板,并为基于结构的分子配体开发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由一支年轻的团队倾力合作完成。清华大学生命学院五年级博士生申怀宗、医学院副研究员周强、医学院博士后潘孝敬、生命学院二年级博士生李张强和生命学院五年级博士生吴建平是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获得了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平台雷建林博士、李小梅和李晓敏的大力支持,数据采集于清华大学于2009年购置的Titan Krios冷冻电镜。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和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分别为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提供了支持。科技部、基金委、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本研究提供了经费支持。本研究还获得了清华大学医学院和生命学院肖百龙、熊巍、陶庆华、Cecilia Canessa等实验室的帮助。论文通讯作者颜宁是清华大学医学院拜耳讲席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颜宁自2007年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建立实验室伊始即开始了针对电压门控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的结构生物学攻坚,并于2012年在《自然》报道了来自一种海洋细菌的钠离子通道NavRh处于失活状态的晶体结构。此后,颜宁课题组又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Cav1.1的高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生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肌肉收缩偶联过程)的分子机理打下了重要基础。历经十年,颜宁实验室终于解析了真核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结构。至此,所有经典的电压门控阳离子通道都有了三维结构模板,而其中由单链折叠而成的真核钙离子和钠离子通道结构都是颜宁实验室率先获得,奠定了其团队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35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