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权游》烂尾,豆瓣9.7分神剧《切尔诺贝利》挽尊:没有故事比它更恐怖
于5月20日播出大结局的《权力的游戏》最终季,已然无可挽回地烂尾了,从9.8分跌至7.3分,编剧之一迫于压力已经关闭了自己的Facebook账号,官方开通求助热线,粉丝可通过电话和该剧顾问聊天吐槽,每小时40英镑(合人民币350元),截至5月21日,请愿最终季重拍的人数已超过135万。
幸好,为HBO挽回颜面的还有5月6日美国首播,最近刚更新到第三集,由英国Sky和HBO联合制作的新纪实迷你剧《切尔诺贝利》。该剧目前豆瓣评分为9.7分,烂番茄新鲜度为95%,Metacritic均分高达83,IMDB均分为9.6。
梁文道在给“看理想”的《切尔诺贝利,被迫沉默的悲鸣》中写道:“鬼故事固然恐怖,可我们知道他是虚假的。什么样的‘故事’会比鬼故事更加恐怖?——现实世界中,真实发生过的恐怖故事。……基于切尔诺贝利真实发生的那场人为灾难事故,它令人窒息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部恐怖片。”
这部神剧基于20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虚构纪实作品《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而改编。原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了三年时间深入核辐射区,走访了上百位当事人,以第一人称形式记录他们的真实经历,许多文字不忍卒读。
“我抬起他的手臂,骨头松松垮垮,晃晃荡荡的,身体组织已经与它分离。肺的碎块,肝的碎块从嘴里涌出来……他常常被自己的内脏呛着……我手缠绷带伸进他嘴里,把东西抠出来。”这是牺牲消防员肖瓦里·伊格纳坚科的妻子的自述。“我的女儿出生时不是一个婴儿,而是一个小袋子,除了眼睛之外,没有任何开口。没有尿尿的地方,没有屁股,只有一个肾,病历卡上写着‘多重先天异常’。”这是一位母亲的自述。
此次灾难时放出的辐射量相当于400颗广岛,至少9.3万人因此死亡,27万人罹患癌症,更多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此后有不计其数的畸形婴儿出生,多达33万民众被疏散离开家园,至今仍有500万人受到辐射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约两千亿美元(已计算通货膨胀)。
在维基百科和新闻报道里,这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当呈现于荧屏,观众才会更深刻认识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腐烂、消逝。而在娱乐之外,HBO作为媒体平台也承担起了更深刻的社会历史责任。
谎言与灾难、线日,因核电站而建立的工业小城普里皮亚季,4号反应堆爆炸产生的致命粉尘飘飘扬扬,被一束火光照亮,如初雪降临,而被笼罩在粉尘下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人们,浑然不知这是死神的召唤,他们仰起头,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在一起打闹嬉戏。
“也许炉心会熔毁,也许在反应炉下挖坑道的矿工,能拯救几百万条人命,也许我只是害矿工们白白送死。我不想干了,但我办不到。你也一样,尽管活在愚蠢和谎言之下,甚至被关押,但你仍然被驱使着,什么都无法阻止你找出答案,因为那就是你的本性。”“一个疯子?”“一个科学家。”负责调查事故的列加索夫教授,对因调查真相被关押起来的核专家乌拉娜说道。
第一集中,事故发生后,领导层互相推诿责任并试图隐瞒,不知情居民没能第一时间撤离,消防员和工人们以血肉之躯直面辐射,几个测量计都爆表了,他们按爆表数字“3.6伦琴”上报,甚至仍在庆祝五月劳动节庆典。无知带来傲慢,当权者表示“我们封锁城市,谁都不许离开”。第二集中,再度测量,事故现场辐射值相当于1.5万伦琴,厂房屋顶为2万伦琴。当权政府关注的却是“必须阻止民众发生恐慌”。
正常大气中的辐射值是0.000012伦琴左右,1.5毫希沃特是胸透CT照片的辐射剂量,500毫希沃特是人体能承受的辐射极限,淋巴细胞减少。1希沃特即1000毫希沃特,人体出现恶心呕吐等被辐射症状。2希沃特,死亡率达到5%。3至5希沃特,死亡率达到50%,失去生育能力、白内障、皮肤出现红斑。7至10希沃特,死亡率99%。2万伦琴,相当于200希沃特/小时。
仅仅再现普通民众的痛苦博取流量显然不是该剧意图所在,以此作为历史断面切入,《切尔诺贝利》更试图描绘众生群相,自保虚伪与无私牺牲,还原事故真相,深入剖析当时冷战局势下,苏联解体前夕,官僚体制的僵化。
编剧克雷格·麦辛如是说。导演乔韩·瑞克曾执导过豆瓣评分每一季均在9分以上的“封神之作”《绝命毒师》,主演阵容主要由实力派戏骨组成:包括艾美奖提名获得者杰瑞德·哈里斯(《本杰明·巴顿奇事》《大侦探福尔摩斯2》)、奥斯卡提名获得者艾米丽·沃森(《她比烟花寂寞》)、柏林影帝斯特兰·斯卡斯加德等。
当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死亡、鬼城、恐怖的同义词,这场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故,也成为诸多创作者的现实创作题材与灵感来源。每逢事故整十周年或整五周年,都会有大批相关作品诞生。
对于真实灾难题材,“纪录片”无疑是一种秉承尊重历史态度反思、避免过度娱乐化和消费苦难引发反感、具备人文关怀的较好形式。因此纪录片也是切尔诺贝利相关题材最多的一类。
2003年,《切尔诺贝利之心》获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奖,2006年,《抢救切尔诺贝利》借当时的照片和档案影片还原了当年的抢救过程,2008年,《切尔诺贝利:死区生灵》记录了遭受核辐射之后成为无人区的切尔诺贝利的动植物,2015年,《切尔诺贝利:30年后》记录了后续处理和世界范围内的核电隐患。
切尔诺贝利上空萦绕的死亡气息,核辐射带来的基因异变传闻,使得它成为了诸多恐怖、惊悚、科幻题材乐于选择的故事背景。2012年的《切尔诺贝利日记》,2017年的《切尔诺贝利·禁区-无人原样而归》均属于此类。
深受事故之害的乌克兰曾经推出《潜行者》三部曲,以乌克兰社会上现实存在的一类青年人群体为原型:非法进入电站周边地区搜刮当年撤离居民遗留下的宝物,以寻求刺激,他们被称为潜行者(Stalker)。《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中的关卡任务也以此为背景。2016年,在事故30周年之际,波兰游戏团队The Farm 51推出了一款名为“Chernobyl VR”的VR游戏。除此之外,“暗黑死亡版历史文旅”也悄然兴起。
作为历史类剧集,《切尔诺贝利》介于纪录片与虚构之间,偏向纪实,选择只有5集的迷你剧形式,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长剧集注水、烂尾的可能性,同时也更碎片化,
适合在HBO的流媒体HBO Now 和HBO Go上播放。甚至有媒体提前预测《切尔诺贝利》将有望今年的艾美奖、金球奖。不过,挽回“HBO出品必属精品”的尊严,切割Netflix、Hulu的市场份额,还需要这位昔日的美剧王者作出更多努力。
“被污染的不只是土地,还有人心。……爆炸的不仅是反应炉,而是整个价值体系。……切尔诺贝利就是我们仅有的世界,我们也同样迷失了,唯一没变的,是人的苦难。苦难是我们的象征,是无价的!”有的影视作品为廉价娱乐而生,有的影视作品观感压抑难过,但却能引人深思,并试图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这部剧无疑属于后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