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项目靠招引。抓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就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下,我市正在发起“双招双引”攻势,吸纳人才是这场攻势的“先手棋”。在这片富有活力的热土上,一座现代简约主义与中国古典韵味兼备的地标性建筑物已经悄然崛起,这就是青岛国际院士产业核心区试验区(生物医药板块)展示中心,也被称为“细胞厅”。这座设计行云流水、延展起伏的展厅已于近日建成试运行,将成为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的活动场地。未来,一批国内外的顶尖人才将在此集聚,建设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国际一流、具有首创性的院士创造创新创业创投高地。细胞厅内部装修风格大气。细胞厅内部装修彰显齐鲁风韵。细胞厅内部设计充满巧思匠心。细胞厅已经建成试运行。徐常青摄
中部下凹、两翼起翘,宛如一座巨型笔架,远处绵延苍翠的崂山从“笔架”中隐隐地透出婉约的身姿;曲面的造型完整而富于力度,又似一朵柔美的云,富于变化的建筑形态带着半分诗意、半分科技感,碰撞出强烈的“火花”;而从高空俯瞰,这座建筑物又像是一段DNA序列,辗转盘旋的双螺旋结构隐含着东方文化和谐律动的理念……驱车行驶在九水东路上,细胞厅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撞”进眼帘。通过空间的演绎,“人文与院士文化”这一园区设计主题被和盘托出。“自然、创新、发现”,就是这座建筑给予人们的关于建筑体验的散文诗。
“细胞厅是生物医药板块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主要具备会议、展览等功能。”该项目由中青建安施工,项目总工邹彬告诉记者,项目总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层,高31米,地上一、二层主要为会议、接待、报告、展览空间,作为科研产业形象及产品展示区,三层主要为会议及配套办公。记者跟随邹彬走进“细胞厅”内部,只见空间更加灵动活泼,观演、展览、会议等功能区被有机地串联起来,其内部装修风格彰显齐鲁风韵。该项目自去年8月底开工,历时8个月建成,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
细胞厅迷幻的建筑光影投射在地面浅水池中,深深地震撼和感染着每一名来访者。而其复杂多变的造型,不禁让人深思究竟是怎样的巧手匠心才能铸就这样鬼斧神工的佳作。尤其是建筑的屋面曲线既像天上的云彩,又似江河中的流水,要打造出如此自然而富有流动性的效果,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完美呈现屋面效果,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团队,按照模型进行施工、加工和安装。”项目钢结构技术负责人刘英波说,屋面共有6000多平方米,由1800余块铝板组成,常规的做法是先搭设钢结构龙骨,搭设完成后再测量、加工,而该项目工期紧张,如果等到龙骨搭设好再下料定制,肯定会延误工期。因此,项目部在龙骨安装时便同步使用BIM模型导出板材数据,送到工厂加工定制,并对其一一编号,龙骨搭设完毕即开始吊装铝板。
而为了实现“行云流水”的设计理念,采用折线双曲面拼接的外立面幕墙施工难度也不小。幕墙玻璃全部采用菱形玻璃梅花式拼装,从底到顶外倾设计,造型新颖独特。“幕墙看起来是平面,实际上是弧面造型。”幕墙技术负责人王旭宾介绍,整个幕墙约5500平方米,共有菱形玻璃1019块,采用钢化夹胶中空玻璃,其中每块菱形玻璃约5.5平方米,单块玻璃重达400公斤。“一块玻璃10个人才能搬起,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我们在玻璃上安装了电动吸盘,吸盘就像蜘蛛一样,6只脚牢牢抓住玻璃,然后采用直臂高空车将其吊起。”由于吊装过程中需要不停调整角度,每安装一块玻璃就要耗时1小时。
据悉,青岛国际院士产业核心区试验区是李沧区在2016年为打造国际一流的院士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而提出的,是打造“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的重要载体。该项目占地4500亩,是青岛国际院士港九大功能板块之一,承担着院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使命,定位为瞄准国际一流、世界首创,突出唯一性,倾力打造的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生物医药、生物科技、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八大产业体系。
其中,生物医药板块作为院士产业核心区试验区的率先启动部分,于2018年3月开工建设,占地211亩,总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该项目分为东、西两区,共有11座单体,细胞厅是生物医药板块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东区北侧为办公配套服务区,规划2栋塔楼及裙房,层高10-21层;西区A1#-A4#楼为公共科研实验平台,层数20-22层,A5#-A8#楼为园区主要的生产厂房区,层数7-14层,四栋楼成园区式布局,组团之间设置廊道,形成“高线公园”,将各个组团相互连接。围绕院士产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试生产等,生物医药板块将建设成为以院士原创科技成果为核心生产竞争力,具有集聚化、特色化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青岛市主城区新型产业服务运营空间。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傅春晓摄影徐常青细胞厅内部明亮宽敞,空间灵动活泼。
青岛国际院士港定位于网络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设计等产业领域,重点引进各国世界级水平的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以及海内外博士团队。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专注创业”的运作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以人才高地建设推进创新高地建设,以环境优势增强竞争优势,为李沧区追赶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打造以院士引领为鲜明特色的高端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平台。
通过院士创新创业活动,青岛国际院士港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转化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千亿级产业链,将李沧区打造成为国内院士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其中,引进人才方面,院士港累计签约引进108名院士,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国宝级”科学家马伟明、诺贝尔奖得主丹尼·舍特曼、国际云计算协会主席容淳铭等。项目落地方面,累计实现32个院士项目落地,已有13个项目产出38种产品,多个项目逼近产业化裂变式发展阶段。2018年,院士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税收10亿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