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为自己力量微薄不能为村民办更多的事痛心……”2012年5月2日15点02分,当在网上与郭炜靖初次联系的记者对他的工作成绩表示敬意时,他如此说到,文字没有表情但却饱含着感情。他是一个普通的80后,活泼、健谈、爱上网;他是一个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做着最基层的“官”,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他在克安村的小舞台上激昂自己最绚烂的青春。他就是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马山乡克安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团支部书记郭炜靖。
2008年7月,郭炜靖刚刚毕业,作为学生会主席的他本可以留校工作,但当中央发布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公告后,他却做出了一个家人朋友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到农村去。
对他的选择,旁人非常不解:“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怎么又回到农村呢?这大学不是白上了吗?”郭炜靖耐心地对他们讲了自己关于“鸡和凤凰”的理解。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家子弟,考上大学就总被说成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但为什么“凤凰”飞出了那么多,农村还没变成“凤巢”呢?关键在于农村缺乏人才,城市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农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可了不起啊!他坚信凤凰回巢,一定可以把鸡窝变成凤巢。家人犟不过主意已定的他,不得不同意了他的选择。当年9月,郭炜靖通过层层选拔,正式被分配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马山乡克安村任职。
真正到了村里,他才体会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从城市到农村,一个人住在村委大楼,孤独感一下子涌了上来,没有电视电脑的夜晚里,他只能靠看书看报或和同学打电话来度过。而最让他头疼的还是语言不通带来的工作不畅。作为一个外地人,村民们说的本地土话对郭炜靖来说好像是“火星语”。语言关过不了,怎样能开展工作呢?于是他开始从自己身上着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跟随村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调研,仔细听他们的对话,学习当地语言。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后,郭炜靖就能与村民们顺畅地交流了。
为了更好地与村民们打成一片,掌握民情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郭炜靖还把自己的姓名、职责、专业特长、联系电话等印成“大学生村官便民服务卡”,分发给村民,群众遇有困难和问题时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咨询或到村委求助。现在,村民们早已不把他当外人了,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郭。“小郭做工作细致、耐心、热情,和我们都很谈得拢。”克安村的群众这样评价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