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自荐(他荐)新闻作品《跨越23年的感恩——维吾尔族“哥哥”和汉族“妹妹”友善互助的故事》初评公示

2019-05-31 15:52:25  阅读 181 次 评论 0 条

  11月10日中午,位于徐州大马路的新疆和田乌卜力饭店里,一场热热闹闹的聚会正在举行。参加聚会的8个人分别来自两个家庭:一家是饭店的维吾尔族老板乌卜力,带着妻子和3个女儿;另一家则是他的汉族“妹妹”王艳华,带着丈夫和儿子。两家人以兄弟姐妹相称。

  席间,乌卜力3个年幼漂亮的女儿争相环绕在王艳华的身边,一个抱着她的胳膊,一个搂着她的脖子,还有一个依偎在她怀里撒娇,“妈妈、妈妈”地叫个不停。而王艳华一会儿亲亲这个,一会儿抱抱那个,还不忘腾出手来给她们夹菜,满脸都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这两个家庭,一个生活在徐州,一个来自遥远的新疆,仅仅在一年前,大部分成员还互不相识。他们的关系为何这么亲近?王艳华为何成了3个维吾尔族女孩的“妈妈”?这暖暖的亲情,还要从23年前一张特殊的火车票说起。

  1994年,16岁的王艳华中学毕业后来到新疆,在吐鲁番火车站打工,每天推着小车在站台上卖零食。而比她大两岁的乌卜力则是一名走南闯北的小商贩,经常去吐鲁番进货,然后在吐鲁番火车站托运部办托运。不过,两人没有说过话,甚至不知道对方的名字。

  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打工,让年少的王艳华倍感孤独,产生了强烈的回家念头。但当时,一张从吐鲁番到徐州的火车票要163块钱,这对于一个只有免费食宿、没有工钱的打工妹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1995年1月的一天,临近春节,望着站台上步履匆匆的旅客,王艳华频频抹起了眼泪。而这一切,被同样漂泊在外的乌卜力看在了眼里。问清了王艳华的心愿,他从裹在腰间的布兜里取出钞票,一张一张地凑出163块钱,为王艳华买了一张回徐州的火车票,并使尽浑身力气,将她从车窗托进了拥挤的车厢里。

  火车缓缓地驶离吐鲁番车站,乌卜力挥手和她道别。那一瞬间,王艳华的眼泪夺眶而出。望着车窗外给予她无私帮助的维吾尔族“哥哥”,她激动得甚至忘了问一下他的名字。脑海中留下的,只有这个青年友善的面孔。

  回到徐州之后,王艳华开始了平静的生活。她嫁了人,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还有了自己的事业,日子过得甜甜蜜蜜。但她心里清楚,如果没有当年那位维吾尔族“哥哥”为她买的火车票,她还不知道会在外地漂泊到何时。

  20多年来,王艳华感恩、报恩的心愿一刻也没放下。“怎么样都不能忘记你,我的恩人。我要带着今生的记忆,在人群中找到你……”

  她不止一次给吐鲁番火车站的人士打过电话,询问每一个从新疆来的朋友。她最爱唱的歌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等着我》,幻想着当舞台上的大门打开的那一刻,那个维吾尔族“哥哥”会从中走出来,再一次对着她微笑。

  去年10月10日中午,王艳华偶然间来到位于大马路的新疆和田乌卜力饭店吃饭。一看到老板,她忽然感到似曾相识,对方也盯着她若有所思。

  20多年过去,当年为生活而各自忙碌的姑娘小伙儿,如今都已是40岁左右,对照刻在脑子里的那张年轻的脸,王艳华不敢马上确认。两人相互加了微信号,王艳华让老板发来了他20多年前的照片。经过仔细辨认,一再核对事情的细节,没错,这就是她寻找了20多年的维吾尔族恩人!他的名字叫乌卜力 ?麦图尔荪!

  一切都像在梦中,但一切又是活生生的现实。朝思暮想的恩人突然就在眼前了,王艳华兴奋得两天两夜没有睡着觉。

  原来,乌卜力的家乡在和田县伊斯拉木阿瓦提乡齐格里克村,他自幼在家务农。1993年,一名汉族商人来和田收购土特产,看上了这个敦厚又能干的小伙子,就把他带到了浙江。乌卜力跟着老板学做生意,经常往返于吐鲁番和温州之间。1999年,在一个老乡的介绍下,乌卜力又来到了江苏徐州,在这里卖新疆土特产、开饭店,一干就是将近20年。

  这次意外重逢后,王艳华一有客户就会把人安排到乌卜力饭店就餐。看到乌卜力一家在堤北老营盘租住,房子小价钱贵,王艳华将自家一套闲置的三居室无偿提供给他们居住。乌卜力开饭店人手紧张,3个女儿在东华小学上学,妻子身体不好,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是个大难题。征得丈夫的同意,王艳华把3个孩子认作“干女儿”,接到自己家里住,还按照儿子的班辈,为每个孩子取了一个汉族名字。

  每天早上,王艳华开车送3个孩子上学,中午陪她们在饭店吃饭,晚上再接回来,给她们辅导功课。她的感恩之举得到丈夫和儿子的全力支持。在王艳华忙不过来的时候,丈夫会主动帮着她接送孩子。上大学的儿子每次回家,也总会给3个“妹妹”买好吃的。

  “人要懂得感恩,为了‘哥哥’的这份恩情,我要坚持把3个‘女儿’养大,直到她们出嫁的那一天。”王艳华说。

  今年3月,王艳华一家远赴和田,专程看望乌卜力的妈妈。早就听说汉族“妈妈”照顾自己3个孙女的事,老人高兴地认王艳华为“干女儿”,相隔千里的两家人成为亲密的一家人。

  王艳华多次问乌卜力:“哥,你那时挣钱那么难,又不认识我,为什么愿意给我买车票?”

  乌卜力回答:“当年,是一个汉族老板把我从家乡带出来,教我做生意、做人。他帮助了我,我也应该帮助有困难的人。”

  乌卜力很小就出来打工,深知生活的艰辛。作为新疆地区在徐经商务工的领头人,他诚实守信,生意越干越红火。他开的饭店位于火车站附近,遇到有困难的客人,他会免费提供食物,对饭店门前打扫卫生的人,他会主动给他们送吃的。附近的故黄河里有人落水,他会奋不顾身下河救人,为此收到了好几面锦旗。

  今年初,乌卜力专程回到老家,看望当地幼儿园的孩子们,并捐助了1万块钱。看到农户们种植的核桃、大枣等农产品滞销,他购买了价值1.6万元的新疆大红枣和纸皮核桃,带回徐州,慰问泉山区的老人们。鼓楼区下淀社区悦家老年中心厨房开业,他主动送去了热气腾腾的馕饼。他的饭店被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定为“营商环境工作联系服务点”,成为我市联系新疆维吾尔族经商务工人员的桥梁纽带。

  转眼间,王艳华和乌卜力重逢一周年了。在11月10日的聚会上,两个人高兴地约定:明年是乌卜力来徐州第20个年头,王艳华要用自己的公司加盟乌卜力的饭店,帮助他扩大经营规模,安置更多的维吾尔族兄弟就业,同时还要做更多的慈善事业,帮助更多的徐州老人。

  初冬时节,乌卜力的饭店里,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小店的最高处有一幅巨幅招贴画,印着“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几个大字。画面上鲜花盛开,手拉手的各族人民共同沐浴在明媚和煦的阳光下,满怀着喜悦与憧憬……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48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