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清华、北大医学学霸开烧烤店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人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讨论。
有网友质疑说“学了这么多年就去干这个?”、“浪费国家教育资源”。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又该如何理性看待大学生创业?
记者在北京西直门附近找到了这家名叫“柳叶刀”的烧烤店,不足百平米的小店只有10多张桌子,却吸引了很多有着学医背景的顾客来这就餐。
顾客:我们来也是有这么一个学医的经历,(这里)会有一些学术的氛围在里面。
顾客:如果你听到邻桌聊(医学)相关的(话题),比如像这个行业里边的东西,课题什么的,你还可以跟他交流下。
柳叶刀烧烤店合伙人郝璐:店开起来没几个月,我们就突然发现,来这里面好多都是学医的(顾客),经常就听到顾客说,你是北医的学长嘛,你是学姐嘛,大家都很熟,所以就特别的亲切。
据合伙人王建介绍,这家柳叶刀烧烤店是由18个合伙人一起开的,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医学博士或硕士,有的投钱多,有的是把自己的奖学金拿出来投。开店的想法也比较简单,只是觉得有一家店是自己的,平时可以放心吃烧烤,还可以成为医学圈儿探讨业务交流学术的据点。
柳叶刀烧烤店合伙人王建:虽然我们有名校背景,但我觉得开烧烤店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年轻人就应该勇于尝试,敢闯敢拼才有可能成功。我们可以倒闭、可以失败,但一定不会给自己学校抹黑。况且我们也不用亲自参与经营管理,会有专人负责这些事情,更多时间都会放在各自工作上。
事实上,这几年名牌大学毕业生创业经商的新闻不绝于耳,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当年被骂“丢母校脸”,如今已经成为励志典型,打造的壹号土猪销量超过10亿,在国内成为响亮的土猪肉第一品牌;90后北大毕业生张天一和他的小伙伴发起的餐饮创业项目,北京第一家正宗的常德市牛肉米粉伏牛堂,被视为与黄太吉、雕爷牛腩等齐名的互联网餐饮品牌。
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显示,90后成为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其中,对创新创业表示有兴趣的高校学生超过60%,占五分之一的大学生意向选择在大三创新创业,工学类学生创新创业更积极。由此可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推动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被点燃。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创业的团队和个人能力被他们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又差不多一半的人认为,创新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创新创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也是我们提倡创新创业的本质所在。
专业人士介绍,90后这个群体确实已经成为“双创”的主力,但同时存在对个人能力低估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如何补足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的短板。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高校学生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包括个人经验、创业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层面的关注与支持。
北京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从学校来讲,可以在他们的选修课当中能够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的课程,请一些老师,请一些创业的企业家们来给他们作辅导,对创新创业有一个思想的、知识的、能力的多方面的贮备和准备;从政府层面,我认为可以设立一些基金,让他们有一个创新创业的资金的保障,减少一些困难,更多的能够走向成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