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荐】中国文学极简史:这30篇名作唱尽华夏五千年的荣耀

2019-06-01 05:13:14  阅读 145 次 评论 0 条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从《诗经》《离骚》,发展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至明清,各种小说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更遑论大部头的史书类,其数量之庞大,绝对超乎想象。

  于普通人而言,中国文学史如汪洋大海,浩浩荡荡,舀一瓢,简单,但要将其尽数读完,难!所以,我们今天以朝代更迭为时间轴,朝代内以散文和诗歌为两大分支,整理出一份极简文学史,带你重温华夏几千年来走过的文学之路。

  至西周初年,天下大安,周天子为了了解百姓生活,设了个采诗官,深入民间收集歌谣,也收集一些反映国家和朝廷的诗,时间久了,就积累出很多作品。

  后来,孔子将其编定到一起,就成了中国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如今仅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这是一本集体智慧的结晶,作者全无姓名,但她却影响了中国诗词上千年。

  孔子去世一百多年后,屈原读着《诗经》长大了,在依山傍水的楚国,屈子开始了“楚辞”的创作,而后吸引了宋玉等的模仿,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离骚》就这么产生了。

  但直到西汉末年,刘向才将17篇文章辑录成书。《离骚》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陈规,长短不一,参差有序的句子,启发了后代各种诗歌体裁的诞生。

  别看中国先有韵文后有散文,但其实,以《诗经》为首的韵文,和以《尚书》为首的散文,一直并驾齐驱。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即《尚书》记言,记录领导人发布的文告;《春秋》记事,记录事情发生经过。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由伟大教育家孔子编辑,时间跨度大,从尧舜到春秋的秦穆公,说是散文,其实就是国家的公文资料。

  先秦时期,文化上百家齐放,于是出现了诸子百家,顺势有了记录各家言论的“子”式散文。

  这些著作,不仅是散文,同时又是思想性的哲学著作,所以中国人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来看,这是完全无法割裂开的。

  今天将秦汉和魏晋南北朝合在一起讲,看看前后九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文学有了何种发展。

  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秦朝,设立了采集,编曲,训练的乐府机构,汉初一度停用,到了汉武帝时,重新成立了主管音乐的衙门乐府,一直传到魏晋时期。

  北宋郭茂倩将其编为《乐府诗集》,这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

  上学时必背篇目里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个来自汉代,一个来自北朝,被称为乐府双璧。

  汉赋可以算汉朝的一大标签,但“赋”先秦时已有,写赋的大家有荀况和宋玉,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叙事时用散文,形容时用韵文,此种文体,至汉最盛。

  汉赋写得好的,当属司马相如和贾谊,故有“如孔门要用赋,那么相如入室,贾谊登堂矣。”但儒家不用,汉皇室则喜欢另有扬雄、班固等人也善做赋。

  到了汉末,有了讲究对仗和声律的骈文,并盛行于南北朝,因其喜欢堆砌辞藻,影响内容表达,唐代渐渐被冷落,至宋时,出了一批散文大家,骈文也渐渐衰落下去。

  西汉司马迁修《史记》,全书五十二万余字,将文学与历史融合在一起;东汉班固写了《汉书》;南朝范晔《后汉书》;晋朝陈寿《三国志》。

  齐、梁时期,编纂诗文总集风气很盛,出生皇族的萧统主持编纂了,最早的汉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发展到七言,为唐诗的繁荣打下基础,散文也发展出史书、辞赋和骈文等,

  大唐璀璨的星空里,唐诗是那颗最耀眼的星。一本《全唐诗》九百卷,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诗,二千五百二十九个诗人,这长长的数字,诉说着唐诗的荣耀。

  初唐的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为唐代近体诗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五律写的尤为出色;

  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扫齐梁浮艳之风,将五言小诗化作七言长篇古体诗,他们给唐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扩展了以往狭窄的诗歌题材;

  有着游侠气质的陈子昂,一扫六代纤弱之态,高雅之风大显,他写送别,不落窠臼,扫除悲切之风,感情激扬,语气慷慨,读之如闻战鼓,气壮山河。

  “吴中四士”之一的贺知章,偶遇李白夸其是“谪仙人”,于是豪放浪漫的“诗仙”有了;

  终生未进政治圈子的孟浩然,却得李杜二人推崇,他与“诗佛”王维都是山水田园诗人,二人并称“王孟”;

  大唐疆域辽阔,东征西战,文人入军,挥笔吟诗,边塞诗人气象昂扬,大家辈出,有并称“高岑”的高适、岑参,另有王昌龄、王之涣等。这个时期,诗坛欣欣向荣。

  杜甫去世两年后,白居易出生了,初入长安,就得顾况赏识,初进官场,即遇至交好友元稹,元白二人以诗唱和,谱一曲人间知音;

  擅古文的韩愈和孟郊创了“韩孟诗派”,而“诗鬼”李贺以及贾岛均得韩愈提携,他们一起扛起中唐诗坛的大旗;晚唐一开始是沉寂的,直到“小李杜”杜牧与李商隐的出现,开始有了新面貌;

  唐诗走到最高峰后,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后来一个成了大唐最有成就的散文家,一个写的杂文和山水游记成绩斐然;

  大唐后的五代十国,甚是混乱,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灭南唐,俘李煜,开大宋江山。

  李后主开了宋词之风,白衣卿相柳永直接跑到市井中写词,阴差阳错的将婉约派做大做强,先后入了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张先等。

  比柳永晚生半个世纪的苏轼,延续范仲淹开阔,恢弘的词风,义无反顾地扛起豪放派的大旗,靖康之耻又催发一大批继承者,

  如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等,其中的领袖人物当属辛弃疾。

  宋初,欧阳修痴迷韩愈的散文,悉心研究,终有所成;改革家王安石紧跟而上,同时期的苏家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以及曾巩,都得欧阳修的赞赏和照拂。

  大宋朝的统治者重文,这时期可为文人的“天堂”,在重重外患之下,文学发展迅速,沈括写科学类书籍《梦溪笔谈》史学家辈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话本开始流行,如《三国志平话》《错斩崔宁》等,绘画、雕塑、书法等也不弱。

  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最出名的散曲四大名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与乔吉,我们最熟悉的是马致远。

  杂剧则是元代的歌剧,在当时十分流行,元后期,其创作中心逐步南移,与温州的南戏融合,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发展出昆剧和粤剧。

  杂剧五大名家和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还有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而关、白、马、郑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写高雅艺术的传统文人也不少,明代三才子杨慎、解缙和徐渭,还有刘基、宋濂、唐寅、张岱等;

  明朝各种派别更是争论不休,从前、后七子到“唐宋派”和“公安派”。清朝的多情才子纳兰性德。

  清末的谴责小说发展也很好,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刘鄂的《老残游记》。

  中国文学极简史,到此结束,那些一带而过的名字,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千年,拨开尘封历史的面纱,一言一句背后都是鲜活的故事,那是中国文学代代相传的锁扣。

  你若喜欢,可任意打开一环,捧卷而读,掩卷而思,感受华夏千年的文字之美,文学之美。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50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