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既可以食补、温补,也可以下猛药、注射、输液,直至开刀动手术,身体的痛苦程度也依次递增。如果喝鸡汤就可以解决问题,为何要开刀呢?自虐?
·近些年出现了所谓的“毒鸡汤”,依我的理解,大概是有些虚假的故事观念不正确,向人灌输庸俗低劣的价值观,不是激发爱心而是煽动仇恨,不是修更多的桥而是建更多的墙,等等。但是这些黑锅,都不应由心灵鸡汤来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心灵鸡汤”竟然成了贬义词。我百思不得其解。世上所有的宗教不都是心灵鸡汤大全么?那一个又一个劝人行善积德的故事,都是一篇篇的鸡汤文啊。我们的心灵,难道都已非常健康,不再需要鸡汤滋补了么?或是嫌鸡汤不够麻辣,不够暗黑,不够酸爽?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口味太重,而不是鸡汤的错。治病,既可以食补、温补,也可以下猛药、注射、输液,直至开刀动手术,身体的痛苦程度也依次递增。如果喝鸡汤就可以解决问题,为何要开刀呢?自虐?
上世纪末,美国的两位激情演说家杰克和马克,搜集了近百个温馨感人的故事,出版了《心灵鸡汤》,很快成为超级畅销书。这些故事确实都很精彩。开篇第一个故事是《爱,创造出力量》。故事开头引用了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话:“随处散播你的爱心,就从对你的家人开始,多一份关爱给你的孩子,你的另一半,然后你的邻居……让每一个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给别人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怀抱,为上帝的仁慈做见证。”故事很短。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做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男孩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除了有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这位老师目前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还是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这样的心灵鸡汤,我觉得永远不会过时。初中生读了能懂,老年人读了也会有感触。我们实在没有嫌弃这些故事的理由。当然,资本出于逐利的本性,《心灵鸡汤》出了很多续集,其中有些故事不免浅薄,甚至是胡编滥造。尤其是近些年出现了所谓的“毒鸡汤”,依我的理解,大概是有些虚假的故事观念不正确,向人灌输庸俗低劣的价值观,不是激发爱心而是煽动仇恨,不是修更多的桥而是建更多的墙,等等。但是这些黑锅,都不应由心灵鸡汤来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