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疆有一所建在沙漠边缘、胡杨林中的大学;也被称作离沙漠最近、条件最艰苦、最后进入城市的大学。她就是塔里木大学。
5日,纪念塔里木大学60华诞庆祝大会召开。校党委书记赵光辉说,塔里木大学与新疆屯垦戍边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在60年办学历程中,几代塔大人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继承发扬南泥湾革命传统和“抗大”作风,以国家利益为至高利益,忠诚履行屯垦戍边职责使命,形成“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优良校风,培育出以“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胡杨精神,确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办学理念,明确“做塔里木文章、创区域性优势、建综合性大学”发展思路,形成“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研究特色,彰显“用胡杨精神育人、为稳疆固边服务”鲜明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有特色、跨越式、可持续的学校振兴与发展之路,为新疆尤其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教育战线上的一支奇兵。”
塔里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1958 年10月15日,为了适应国家屯垦戍边事业和开发塔里木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时任农垦部长王震将军倡导和关怀下,塔里木河农业大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和塔里木河畔成立。在学校发展的困难时期,王震多次来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亲自题写校名并长期担任名誉校长。
纪念塔里木大学60华诞庆祝活动中,许多年逾花甲的老校友站在气派的综合教学楼前合影留念。这所大学建校时只有一栋小二楼,被称为“独楼学校”。他们说,建校之初只有19名教师、500多名学生,自然条件恶劣,物质条件匮乏。师生发扬南泥湾精神和“抗大”作风,天当房,地当床,田野做课堂;手拿笔,肩抗锄,大地写文章。师生凭着一双手和扁担、筐子、坎土曼,在万古荒原上开荒造田,治沙治碱,伐木脱坯,边学习边劳动建校,没有校舍,自己盖;没有粮食,自己种;没有教具,自己做。住的是地窝子,睡的是红柳床,黑板挂在树干上,讲义放在膝头上。
从塔里木河农业大学到塔里木农垦大学,再到今天的塔里木大学,60年来,塔里木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优势,农、理、工、文、管、法、经、医、教育、艺术、历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经历了条件简陋、资金奇缺、教师流失、搬迁动荡的坎坷。一次次蜕变中,学校在条件艰苦、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和塔里木河河畔顽强生存、发展壮大,完成了从农业院校到综合性大学的跨越。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来校视察时说,塔里木大学发扬了南泥湾优良传统和“抗大”作风,扎根边疆、艰苦奋斗,为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开发塔里木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新疆和兵团特别是南疆地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摇篮。
塔里木大学建校初期就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塔里木大学坚持以南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十大工程”,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为抓手,着力打造育人高地、人才汇集高地、创新高地、服务高地和文化高地,实现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南疆能力的重大突破,奋力开创南疆特色综合性大学建设新局面,努力为兵团向南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服务“向南发展”中发挥特殊作用,在新疆、兵团尤其是南疆地区发挥了显著的科技创新服务、引领和支撑作用。
塔里木大学打牢科技创新基础,着力打造特色育人高地,为南疆建设发展培养政治可靠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入实施“人才质量工程”,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以“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双语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应用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靠得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人才,打造南疆特色人才库。新增“双聘院士”“兵团特聘专家”“领军人才”“昆仑学者”等高端人才1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兵团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天山学者、兵团英才、兵团学术技术带头人、兵团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高层次优秀人才41人,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19人。
围绕南疆对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在巩固提高园艺、作物、畜牧、兽医、生物等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新增设施农业、纺织工程、化学化工、食品科学、物联网工程、园林、学前教育、水利水电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网络与新媒体等本科专业,稳步扩大办学规模。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大类招生培养,开设“棉花实验班”“农经实验班”,实施“部(院)校共建”相关专业,新增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启动建设特色品牌专业10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项、重点课程1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
塔里木大学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人才,毕业生遍布南疆各地州、县,兵团各师团党政机关、基层单位、山区牧区。用人单位普遍评价塔大毕业生具有政治可靠、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强的优良品质。
塔里木大学着力打造创新高地,为南疆建设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大学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紧紧围绕提升创新能力这一主线,创新“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的科研合作方式,创建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推广”为一体的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建立以产业发展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研创新体系,聚焦南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学校目前建有4个自治区重点学科、4个兵团重点学科、1个博士学位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已建成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兵团与科技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兵团协同创新(培育)中心、3个农业部观测试验站、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5个兵团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3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3项,科研总经费达2.51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制定标准26部、选育新品种1个、授权专利716项。
塔里木大学紧紧围绕南疆、兵团产业发展布局和南疆重大科技需求,着力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在南疆五地州13个县市和兵团四个师22个团场开展长期稳定的科技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持续开展“百名专家、千名学生下基层”活动,形成20多个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在南疆建立了6个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引进新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40余项,培训科技骨干3000多人次、职工和农牧民3.6万余人次。
与南疆师市、地州深化全面合作,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产学研用合作联盟3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南疆产业发展。先后选派30多名干部和教师到地方和团场挂职科技副县(团)长,选派50多名干部、教师驻麦盖提县、三师50团、51团、十四师皮山农场和一师11团等地开展“访惠聚”工作,为自治区、兵团20多个部门驻南疆50多个重点村和兵团60多个重点连队“访惠聚”工作队提供支持服务。
加快建设新疆一流、南疆特色综合性大学步伐经过多年发展,塔里木大学创新平台已成为南疆地区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的窗口。
校长张传辉表示,塔里木大学迎来建校60周年,开启新甲子新征程。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我们要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科技创新、开放办学”五大战略,打南疆牌,走特色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及国际交流合作的整体水平,加快建设新疆一流、南疆特色综合性大学,在服务“向南发展”中发挥特殊作用,实现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