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35人】坚守大院三十三载 青春不败 “庆”春仍在

2019-06-21 20:46:25  阅读 111 次 评论 0 条

  “人生能干几乙烯,今日不搏待何时?”1984年,在淄博大地上,数以万计的“石化人”开始了一场豪迈的征途——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他们挥洒着汗水,浇灌着热土,用35年的光阴岁月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时代赞歌。

  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记载了无数齐鲁大地建设者的风采。站在35周年的节点上,齐鲁石化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35年35人”系列专题报道,寻找30万吨乙烯项目的决策者、建设者、亲历者和记录者,唤醒回忆,讲述那段企地协作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推动企地融合发展,开启企地合作新篇章!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1986年的那个秋天与以往并无不同,然而王庆春心里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那时起,从临沂一轻技校分配到齐鲁石化氯碱厂的王庆春,把三十三个春秋和他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座烧碱大院。如果说王庆春这个名字和“青春”谐音,那么坚守大院三十三载的他,即是--“青”春不败,“庆”春仍在。

  说起他三十几年来的点点滴滴,王庆春几次哽咽,故事还要从王庆春刚入厂讲起。“来了以后呢,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培训就是半年多。”王庆春说起刚招工那会儿,仍难掩激动之情。

  当时他们一边扎根现场,配合施工,一边对照流程图,跟着施工师傅反复熟悉现场,基本一个月下来,磨坏一双鞋很正常。“我们当时年轻,虽然文化程度都不高,但好在有着一股子倔强劲儿。”对新生事物接受快,让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争先恐后的学,就怕自己落在后面。当时的宿舍,3米见方的空间,居然能容下6个七尺男儿。白天转现场,根本没时间学,他们只能向黑夜要成绩,考试前一战到天明,那是常有事。住在上铺的王庆春回忆说,仇志勇当时住在下铺,带着大伙一学就到后半夜。所以,宿舍里几个人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也就不足为怪了。随后顺理成章,宿舍中的仇志勇、程刚、谢永强和王庆春四人成为了烧碱车间四个大横班的班长,开启了他们各自的新征程。

  时势造英雄,虽说在王庆春口中并未表露半点时代楷模的风采,但那个时代就是幕后推手,不自觉中,倒逼着那时的人们勾画出一幅幅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画卷。

  王庆春永远忘不了1988年5月26日这一天,炼厂医院的声声婴儿啼哭连同产妇的无助,打破了整个医院的宁静。

  当时正在为6月开车争分夺秒的王庆春根本无暇他顾。妻子郑培兰回忆说:“当时若不是护士长在产床边的悉心陪伴,我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过来。”

  第二天才赶到的远在临沂的婆婆,在那个交通极不便利的年代,鞭长莫及,也只能干着急。直到孩子已呱呱坠地,王庆春也没出现。“但是我理解他,为了氯碱开车,他和其他那些没日没夜守在装置里的人一样,真的拼了!”说到这,郑培兰再没忍住眼角那一汪清泉。

  月子里,王庆春更是无暇顾家,好不容易挤出点时间,想煮几个鸡蛋给妻子带去补补,不料全煮糊了。“这个当爸的,怎么这样!”护士长看不下去了,直替产妇抱不平。可她哪里知道,王庆春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晚上7点的三路车(职工通勤)大通道上,乘客稀稀寥寥。加完班,正往家赶的王庆春带着一身疲惫,不知何时竟睡着了,坐过了站。

  “当时只好在第二化肥厂门口下车,等着通勤车返程。”一时间,没法通知家中的妻子,令他心急如焚,却只能蜷缩在站牌下默默祈求通勤车能快点回来。

  这样的事,平凡到说上一天也说不完,但却能让这个不善言谈的汉子几次哽咽。但在他心里,与氯碱的发展相比,他认为都是值得的!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55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