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感悟”烂大街:怎可分期分批制造?

2019-06-21 20:50:43  阅读 134 次 评论 0 条

  ]“哲理”的油彩,“感悟”的外衣,“人生智慧”的幌子背后有多少自觉或不自觉的算计与猫腻就很难说。最起码,这样的写作策略,非唯可以糊口讨生活,顺带着也可献媚邀宠。

  刘瑜写过一篇《词语洁癖》,讲她对有些词“避之唯恐不及”。比如“美金”:“不就是个美元吗?为什么要用美金呢?难道一个国家有点钱,连个货币名称也要拽一点么?”

  我和她一样有“词语洁癖”对有一类词,我有一种天然的反感。比如“哲理”,比如“感悟”。“哲理”、“感悟”两个词被用得太滥,有杂志干脆就分别以“哲理”与“感悟”命名,哲理、感悟可以分期、分批地制造,谁说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差呢?有位叫Admin的网友在网上转了我的一篇文章。转文章我没意见,要命的是他把我的文章归入“哲理散文”一类。这个什么Admin要是住我楼上,我现在就会去敲他的门,叫他立马把“哲理”这顶帽子给我摘下来。

  细考“哲理”“感悟”类流行文体所“感而悟之”之“哲理”,其实都再熟悉不过,这些东东就是我们自幼所“承”之“庭训”,村妇也可熟练运用以“相夫教子”,果真值得煞有介事“著之竹帛”?比如说“忍”,或者“忍耐”。古典派则曰“忍小忿就大谋”,新人类则曰“忍耐是一种美丽”,诸如此类,名目虽不断变换,其为“忍”、“忍耐”好像我们“忍”了几千年还没有“忍”够似的。再比如“沉默”,此一“人生智慧”既有“守口如瓶”、“三缄其口”、“祸从口出”等本土精神资源的支持,又有“沉默是金”这样的西谚捧场,已俨然被普遍尊奉的人生信条好像我们“沉默”了几千年还没有“沉默”够似的。九十多年前闻一多先生放歌:“不要看几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沉默?”闻先生期待的可不是“沉默”,而是“爆发”!

  老实说,我是不相信这类所谓的“人生智慧”会被写作者“感而悟之”并“躬而行之”。“哲理”的油彩,“感悟”的外衣,“人生智慧”的幌子背后有多少自觉或不自觉的算计与猫腻就很难说。最起码,这样的写作策略,非唯可以糊口讨生活,顺带着也可献媚邀宠。于丹女士正是此类写作的“教母”,其所谓“《论语》心得”正堪称此类写作的“集大成者”。

  在我看来,写作永远只是思考的“途中”,而非思考的终点。与其说写作是向人宣示“哲理”与“感悟”,毋宁说写作是邀约读者与自己一起分享困惑和疑难。我以前只是邀约隔壁的老王一起分享困惑和疑难,这有厨房储藏间的一堆空酒瓶为证;后来有了野心,欲邀约更多的人听我唠叨,陪我叹息,只好借助于写作。

  木心先生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职司画事,业余写作。老先生在国内饱尝坎坷,后半生足迹遍布欧美,阅历可谓丰富,该有多少关于人生的“哲理”与“感悟”喷薄欲出啊!然而老先生说:“人生就是一系列的不知所措。”我觉得这句话里有一个写作者的诚实与品位。

  隐居还是入世?艺术家的世俗纠结与精神洁癖2013.06.07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56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