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习主席的画像贴在我的新房子上,感谢他让我过上了好生活。”11月20日,市住建局脱贫验收组在安居区东禅镇团房村验收时,年过八旬的贫困户代锡均感激地说。
自脱贫攻坚以来,团房村着力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切切实实搞脱贫,让贫困户生活有了保障,生活有了希望,还因地制宜发展起了香桂产业,让村民生活更有奔头。
11月23日,记者来到团房村,一栋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整齐有序、错落有致,屋前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见到代锡均时,他刚从自家的香桂地里回来,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是代锡均还是精神满满。
走进代锡均的新家,习主席的画像已经牢牢贴在了新房子的正墙上,代锡均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这边是我的房间,旁边是孙儿的,我还给他换了好看的被套,屋里屋外基本上啥子都有了,所以我要把习主席画像贴上,我要感谢他。
今年年初,代锡均老人一家搬进了村里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告别了30多年前的破旧老房子。
住进新房子的不只代锡均一家。自脱贫攻坚以来,团房村着力改善贫困户的居住环境,让大家挪“穷窝”换新宅。目前,该村31户贫困户已全部搬进了村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大家告别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住得安稳了,生活也更有奔头了。”团房村杨龙告诉记者。
此外,为了真正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团房村还着力产业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团房村是我市典型的丘陵村,坡高沟夹,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差,在脱贫攻坚前更无产业可言。“要想拔‘穷根’还得走产业发展的道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驻村工作组组长吴建军想起刚到团房村的情形,难受不已。
按照这一思路,团房村因地制宜发展起了香桂产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村里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加入进来,实现了家门口增收。
今年73岁的补术荣老人是村里的非贫困户,看着村里发展香桂产业,她也将家里的三亩多地用来种植香桂,补术荣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按照村民、公司、合作社5:4:1的比例分红,我也能分得不少钱,增收致富,大家还是要一起啥”。
目前,团房村已实现全村45户14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低于1.32%,已完成了8公里的入社道路修建,切实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306亩香桂也长势喜人,新谋划的丹参产业也即将落地。
拓产业,真脱贫,团房村走上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产业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