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厉归真,五代后梁人,善画山水、林木和飞禽走兽。相传,厉归真画的牛有“远观其牛如活”的艺术效果。为了画好虎,厉归真带着画具、干粮来到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老林里,躲在一棵大树上,细心观察老虎的坐、卧、跑、跳、捕捉小动物、相互嬉戏以及发怒时的神态,并且展纸挥毫,疾速地画下一张又一张素描。厉归真在树上待了好长一段时间,饿了吃点干粮,困了在树上打个盹,直到把老虎的生活习性和神情熟记于心,他才罢休。
回到家里,他一边作画,又一边“自衣虎皮,跳踯于庭”,模仿、琢磨老虎的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厉归真画的老虎“毛色明润,其视眈眈,有威加百兽之意”。
韩干,唐代著名画家,陕西蓝田人。少年时曾做过酒店的佣人。韩干因常给诗人、画家王维送酒,因勤劳好学,被王维看中,在王维的鼓励和支持下,离开酒店拜著名画家曹霸为师。在名师曹霸的精心指点辅导下,通过十余年的努力,他的绘画艺术已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被唐玄宗召入宫内作画,并要他跟画马名家陈闳学习画马。但韩干却提出要临厩学画马。得到恩准后,他就守候在皇帝的马厩里日夜观察,钻研各种马的习性、特点。长期的观察,使韩干对马的习性、神态非常了解,他画的马非常神骏、雄健,给人一种栩栩跃动的感觉,成为唐代杰出的画马名家。
陆佃,字农师,家境贫寒,但他酷爱读书,居贫苦学,从不放过一点空余时间,白天劳动间隙,晚上休息之余,都是他读书的好时机。夜间没油点灯,他就在月亮下,借着月光读书,直到月落西山。古代学校很少,求师也十分困难,求名师就更不容易了。为了拜师,陆佃脚穿草鞋,长途跋涉,到处拜师求学。为了学习经学,陆佃不辞劳苦,跑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金陵,向王安石求教。由于他学习刻苦,知识面广,进京考试,一举成功。在朝做官深得神宗、徽宗器重。
黄干,字直卿,宋朝福州闽县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从小受父母的严教。父亲死后,拜著名理学家朱熹为师。
黄干自从投入朱熹门下求学以后,更加勤奋,每夜不设床榻,不解衣带,经常读书到天亮。实在疲倦不堪时,就用凉水洗洗脸,或靠在椅子上打个盹,稍微养养神,又继续学习。黄干的刻苦精神,深得朱熹赞赏,说黄干:“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在名师的教导下,黄干很快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远近闻名的名士。
战国时期有个叫苏秦的洛阳人,年轻时,拜鬼谷子为师,学了一点纵横术,就想出门混个一官半职,结果到处碰壁,无人录用。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嫂不给做饭,爹娘也不愿认他这个没有出息的儿子。在失落面前,他痛定思痛,认为目前自己所处的处境,完全是自己不刻苦学习,“半瓶子醋”带来的恶果。于是,他下定决心,刻苦钻研兵法,以渊博的知识来赢得国君们的信任。
从此他奋发读书,念书累了,眼皮“打架”,想睡觉时,他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用疼痛、流血来驱赶瞌睡、振作精神,继续念书。有时为防止自己扑在案头上打瞌睡,他就拿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吊在房梁上,当脑袋要扑到案头上睡觉时,绳子揪住头发,他就醒了,这就是所谓的“悬梁”。
苏秦就这样悬梁刺股,刻苦用功,熬了一年多工夫,熟读姜太公兵法,在理论上有很高的造诣,终于得到君王的重用。
东晋名将祖逖,早年丧父,不肯用功学习,喜欢游玩,不拘小节。在兄长的极力劝导下,立志上进,决心做一个文武双全的能人。他边读书边练武,为了集中精力,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习武,祖逖半夜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练习武艺。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勤奋学习,刻苦练武,终就练成了一名文武双全的能人,被晋文帝封为奋威将军,为东晋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汉时,敦煌有个侯瑾,从小失去双亲,为了生计,他常常靠帮工维持生活。给别人做事,白天没有时间学习,晚上回到家里,又没有灯火。为了学习,侯瑾想办法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晚上打工回来,尽管又饿又累,他一边做饭,一边借着柴火的亮光认真读书。有时,读书着了迷,饭烧糊了也不知道。侯瑾对自己要求也相当严格,就是单独一人在家,也像面对宾客一样,注意礼貌和行为举止。由于侯瑾勤奋好学和严格要求,最后终于成为河西一带既有贤德,又有贤才的学者。
车胤小时候虽然很穷,却非常用功读书。在父亲的教导下,发愤攻读,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可是,因为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就没法读书。车胤因此而感到可惜。
一天晚上,他坐在院子里默诵,看见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发出点点萤光。他心中一动,决定用萤光照明读书。于是,他找来一块白布缝制一个口袋,把捉来的萤火虫放在口袋里,挂在床头。从此他每天晚上借着萤光夜以继日地埋头学习。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做过辅国将军、吏部尚书等官。
过去,穷人家的孩子很少能上学的,勤奋自学,是成才的主要途径。东汉时期的贾逵就是一个奋发苦读、自学成才的典范。
贾逵5岁那年,有一天,姐姐带他在庭院里玩,忽听隔壁有位老先生在教学生念书,就抱着他隔着篱笆听师生念书。没想到小贾逵一听入了神,一只小手紧紧抓着篱笆,侧着脑袋,把耳朵贴在篱笆上,久久不肯离去。姐姐见他如此酷爱读书,十分欢喜。但因家贫,又不能送他上学。于是,贤惠而聪明的姐姐,每天抱他隔篱偷学。
小贾逵一边听,一边跟着先生暗暗朗诵,一年四季,寒暑不断,学得非常起劲。就这样,贾逵隔篱偷学5年,到10岁时对经书已经非常熟悉了,可将《左氏传》、《五经》全文诵遍,一字不差。后来他为《左氏传》等写了51篇注释,被汉明帝看中,收藏于秘馆。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承人。他家祖祖辈辈种田,生活贫穷,匡衡从小就靠帮别人打工过日子。但匡衡酷爱学习,常常利用劳动之余刻苦自学。没有书,他四处借书,有时为了借别人的书看,他无偿给人家做工。因家里穷,晚上没有油点灯,他就在自己家里的墙上凿了个洞,借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学习刻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最后做了汉元帝的丞相,被封为乐安侯。
英国19世纪的文学家奥利费·高丹斯密,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牧师和医生。他对这些职业都不满意,最后,他辞了职,只带了一只笛子徒步去周游列国。他从英国出发,先后到过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和瑞士。他身穿十分褴褛的衣服,行程艰难,每走到一个地方,掏出笛子吹奏起来,然后请求听众留他食宿。几年后,他回到英国,根据“流浪”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游子》和《威克斐尔牧师传》两部杰作。
同学们,奥利费·高丹斯密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处处皆学问,创作来源于生活,写文章应注意对生活的体验、观察和积累。
28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在大庭广众间朗诵别林斯基给果戈理的信,遭到逮捕并判处死刑。12月的一天清晨,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押赴刑场,神父做了忏悔,刑行队正要举枪瞄准时,沙皇的赦书飞马来到,减刑流放西伯利亚。
陀思妥耶夫斯基流放10年,被禁止握笔写作。但他想,监狱只能禁止我握笔写作,但不能禁止我用脑写作。于是,他依然仔细观察罪犯中的种种不同典型,研究他们的思想奥秘,仅仅依靠头脑来进行创作的记忆。出狱后,写出了被认为世界文学史中暴露监狱黑暗最优秀的作品《死屋手记》。
1895年冬,列宁被沙俄当局投进监狱。一间阴森恐怖的监房,立即成为这位伟人著书立说的场所。
监狱条件很艰苦,不仅写作工具和资料非常缺乏,而且在监狱里写作是犯禁的。为了解决资料,列宁经常利用犯人到监狱图书馆借书的机会借一大堆书,从中搜集资料。在书写工具方面,列宁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面包做墨水瓶,即把面包掏空,倒进牛奶,然后用笔蘸牛奶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字。这样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出来,但用火一烤,就显现出来了。有一次,列宁正在写作被看守发现了,当看守进来抓他的时候,列宁不慌不忙地拿起“墨水瓶”放进嘴里大嚼起来,看守进来见他吃的是面包,只得默默地走开了。
奥利费·高丹斯密流浪著《游子》,我国秦代程邈却在狱中创作出隶书这一不朽的书法艺术。
程邈,字无岑,起初做县里的小官,后来犯了罪,被关进云阳县监狱。他在监狱中经过10年的研究,把小篆化圆为方,削繁为简,“而为隶书三千字”。后来他把这种字体上奏,得到了秦始皇的赏析,于是秦代奏本开始使用隶字。程邈也被起用为御史。
因秦时称职位低微的吏役为“隶人”,而程邈创制的这种字体,有助于地位低微的官吏用于书写,所以被称为“隶书”。
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的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搞了那么多的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
一天,马克·吐温走进一家书店,他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他自己写的书。他问小职员这本书什么价,小职员回答后,马克·吐温说:“鉴于我出版了这本书,我理应得50%的折扣的权利。”小职员同意了。“同时我又是这本书的作者,”马克·吐温又说,“我应该得到优惠50%的折扣。”小职员点头屈从。
“还有,作为这家书店店主的私人朋友,”马克·吐温继续说:“我相信你一定同意给我平时通常能有的25%的便宜。”小职员点头又同意了。
“那好吧,”马克·吐温一本正经地说:“根据这些条件,我认为我理所当然可以拿走这本书,那么,费用是多少?”小职员拿起笔,很快算了出来。小职员算罢,结结巴巴地说:“我大概算了算,先生,我们应该给您这本书,除此之外,还欠你25%。”
英国天才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从小就迷上了书,迷上了宇宙。有一次,他热情地向一位年轻姑娘求婚。牛顿轻轻地握着她的手,姑娘羞涩地低下了头,然而,正在这热恋的时刻,这位教授的思想忽然跑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满脑子尽是些符号公式,完全忘记了身边的情人。他的手抓着情人一个手指,误为是捅烟斗的捅条,硬往他的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起来。牛顿这才清醒过来,赶紧向姑娘道歉说:“啊,亲爱的,饶恕我吧!看来我是一辈子打光棍的。”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经常坐小汽车到各大学讲授相对论。有一次在去讲课途中,司机对他说:“博士,我听过你的课大概有30多次了。我已经记得清楚了,我敢说,这课我也能讲。”“那么,好吧,我给你个机会。”爱因斯坦说:“现在我们要去的学校,那里的人都不认识我,到了学校,我就戴上你的帽子充当司机,你就自称是我去讲课。”
司机准确无误地讲完了课。正要离开时,一位教授请他解答一个复杂的问题。司机想了想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很奇怪您竟然要问我。好吧,为了让您明白它是多么容易解答,现在我就叫我的司机来回答您。”
有一次,贝多芬走进一家餐馆吃饭,在桌边坐了半天,聚精会神地构思他的乐章。当构思好了之后,他把堂倌喊来说:“算账,多少钱?”堂倌笑了:“先生,您还没有吃东西,怎么就要付钱呢!”
一次,牛顿请一位好友吃饭。菜肴上齐了,可是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丢下朋友,又钻进他的实验室去了。朋友久等不见他来,有点恼火,但知道他的脾气,也就不去打扰他,自个儿把鸡肉吃得精光,将骨头放在盆中。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牛顿从实验室里出来,看到吃剩的骨头,惊讶地说:“啊,我还以为肚子饿着呢,原来已经吃过了。”于是又返回实验室。
一天,王羲之正在书房练字。到吃饭时间,书童进来叫了几次,他头也不抬,只好由夫人端来他爱吃的馍馍和蒜泥。
过了一会儿,当夫人进来收碗时,只见丈夫满嘴黑乎乎的,不禁哈哈大笑。原来王羲之正专心练字,竟拿馍馍蘸墨水吃了。
王羲之勤学苦练,功到自然成,他擅长草隶,笔力遒劲,书法高超,被誉为古今之冠。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笃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放着贵重的东西不拿,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为把书从烈火中抢出来,他险些葬身火海。事后他说:“书籍一方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方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无独有偶,我国文学家吴晗,一年春天,家中不幸失火。由于发现得早,火很快被扑灭了。这时,院子里堆了不少被抢出来的东西,其中,有许多是吴晗抱出来的书。旁人奇怪地问吴晗:“那么多贵重的东西,你放着不抢,为什么偏要去抢那些不值钱的书呢?”吴晗笑了笑说:“书使我变得聪明起来,跟家具相比,书更值钱,我为什么不应该去救书呢?”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一大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但不见新郎出门迎客,开始人们以为他在忙着布置新房和做迎新娘的准备,并未在意。当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仍不见新郎,急得大家到处寻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都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醉”。
相声大师侯宝林,因家境贫寒,仅上过三年小学。对于一个初小生来说,要继续学习和深造,是非常困难的。但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以读书为乐,达到了“书痴”的境界。尤其是对自己的专业书籍,几乎到了视书如命的程度。
有一次,他从朋友那里得知明代有一部叫《谑浪》的笑话书。他兴奋不已,为了买到这本书他跑遍了北京的所有书店、书摊和租书铺,但均未找到这本书。一时间,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梦中也在觅寻此书。最后,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真是喜出望外。于是,跑去借抄。
当时正值隆冬酷寒,他顶着朔风,冒着大雪,每天一早就率先进馆,专借此书来抄,通过18天的艰苦努力,这部长达十多万字的《谑浪》终于抄录到手。
侯宝林先生就是凭着这种孜孜不倦、读书如痴的精神,不仅使其相声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而且为纯洁祖国语言做出了贡献。
“一字之师”,说明学知识应谦虚,只要别人有一点长处就应该学习,不管他是幼者、贱者、贫者,都应拜其为师。
元朝诗人萨都剌,有一年漫游江南,在杭州千年古刹天竺,与法喜寺长老结为诗友,回来后写了一首七律寄给长老。这首诗写得有景有情,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特别是诗中“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两句,萨都剌更是自鸣得意。就在萨都剌高兴之时,他收到了一位乡村老者的来信,信中对他这两句诗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诗中的“闻”和“听”二字含义重复,希望他能改一下。萨都剌看信后,做了认真的考虑,觉得这位老者说得有道理。于是琢磨着更换这两个字,但换来换去,始终不能满意。于是,萨都剌决心登门求教。
萨都剌按照信上的地址,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这位老人。老人望着这位风尘仆仆的来者,为他的谦虚与真诚所感动,热情招待了萨都剌,并说出了自己意见。他说:“我以为,如果把‘地湿厌闻天竺雨’的‘闻’字改成‘看’,那么,这两句诗就变成了:‘地湿厌看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这一看一听字义不同,而且更有诗意。”萨都剌一听,拍手叫绝称好,当即拜老先生为自己的“一字之师”。
同学们,名家在写作上尚且如此反复修改、虚心求教,我们初学写作的人更应该树立虚心好学、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在修改文章时,要反复推敲,认真琢磨。
名人也有名人的烦恼。频繁的来访和社交活动常常影响他们在事业上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名扬天下的文豪想出了种种避客之法。
酣睡: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有意颠倒昼夜。黄昏至子夜,正是巴黎人社交的大好时光,而巴尔扎克却用来蒙头酣睡。当人们进入梦乡之际,巴尔扎克却奋笔疾书。
装病:法国作家、哲学家伏尔泰的家里,每天都门庭若市。迫于无奈,他只能用“生病”来挡驾,有人来访,即装病卧床,等客人一走,即从床上翻身而起,继续他的写作。
装疯:法国作家雨果为了躲避拜访者,横下心来,用剪刀把半边胡须和头发剪掉。有人来访,见他这副模样,误以为他疯了,只好怏然离去。而当他的头发长齐时,一部新著又问世了。
装死: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77年完成《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轰动了世界文坛。此后,他便被热情的人们包围了,使他应接不暇。托尔斯泰对此很是反感。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并对佣人说:“从今天起,我‘死’了,不过别忘记给我饭吃。”此后,见了来访的客人,佣人便会故作悲痛地告诉他们:“先生‘死’了。”来访者渐渐少了,到1899年《复活》完成后,托尔斯泰才真正得到了“复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