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公号坚持日更原创文章,发表的网络课程辅导广告,都经由胡老师的认真审查。眼下,网络授课已经成为中小学生课外学业的途径,大家可酌情尝试。网络上的理财广告,只要让您掏钱存储的,请一定提高警惕。
从1990年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坚持写作了29年。就写作量而言,怎么都有几百万字了。我的写作生涯中,很多文章,其实就是向读者灌输心灵鸡汤。
最初的写作阶段,写文章很简单。起一个貌似有哲理性的标题,然后编故事,结尾要抒情,归纳出一个道理、一种哲理。因为前面有了事例,于是,归纳的道理就貌似有说服力。
心灵鸡汤类的文字,往往是看着蛮有道理,但是帮你解决不了问题。譬如,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只狐狸发现一鸡窝,却因为太胖攒不进栅栏。于是饿了三天,终于进入。可是饱餐后又出不去了,只好重新饿了三天才出去。最后它哀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过了个嘴瘾,基本上是白忙一场了。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啊。赤裸裸来,赤条条走,无人能带走一生经营的财富与盛名。
瞧,这么一个故事,貌似有道理吧,其实就是瞎忽悠。人生在世,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成功的人生就是像故事里的狐狸,有过了饱餐,才有人生的美好。
谁不知道人生赤条条地来去呢?如果直接从出生就看到了死亡,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而放弃了奋斗,那这一生还有什么价值呢?
学历就是一张火车票,清华北大是软卧,一本是硬卧,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专科就是呆厕所角落的,下车后,老板不会问你是怎么来的,而是看你肚子里装了多少货,这意味着学历并不是评价你能力的第一要素。
在现实中,学历其实就是能力的一种表现。学历不是座位,而是力量。如果把学历转化为力量,那么,清华北大能抗10000斤,一本能抗2000斤,二本能抗1000斤,三本只能抗500斤,专科能抗200斤。老板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自然要选择学历高、力量强的。
这些年,心灵鸡汤、赏识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直在蒙蔽着很多人的心,他们真的以为说几句冠冕堂皇、激动人心的话,人生真的就会有改观。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真的以为把孩子夸成了一朵花,孩子就会出类拔萃。
昨天,我还看到有人夸赞电影《银河补习班》,称这部电影体现出父爱的力量,给家长们教育子女补了几节课。这真是扯淡的观点,我就不明白,有几个家长弱智到靠所谓的银河补习班的几句虚伪的哲理,就能培养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我经历了高考恢复后的40多年历史。我认真地说一句,在任何考试中,只要是用分数说话,都必须要大量做题。当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大量做题未必奏效,但是,不做题就想取得高分的学生,我迄今没有听说过或者见到过。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那个近乎变态狂的阎主任被视为反面人物。实际上,如果某个学校要培养出高分学生,把他们送到名牌大学里,阎主任的做法就是正确的。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当实现社会阶层逆袭的途径只有高考时,那么,心无旁骛地做题,为了分数牺牲娱乐、玩耍、旅游,都是必要的。甚至,在紧张的学习中,为了考高分,就要收起来那个与眼前考试无关的飞机模型。
电影故事可以随便杜撰,但是,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在现实中,如果你的试卷因为没有合乎阅卷老师的要求,而被打个低分,哪里有翻盘的机会?如果你在中考和高考写作文时,试图弘扬个性,瞎写胡写,超出了阅卷打分的标准,最终倒霉的就是你。
对于个体学生而言,宁可遇到阎主任那样的老师,也不要听凭马皓文那样的父亲,随便忽悠了几句,陪着孩子上几天“银河补习班”,就把孩子补到年级前十名。
有一个情节令人注意。马皓文把儿子书包的各类资料都倒出来,只剩下厚厚的一摞课本,用尺子量了量,告诉孩子,每天读0.1厘米,然后就能取得进步。影片中没有出现马飞刻苦学校的镜头,模仿单靠0.1米,真的就考了年级前十名?
电影中,快要期末考试了,马飞非要领着孩子离校游览,没有经过老师的批准,就溜之大吉。马飞经历了一场与洪水的搏斗后,在马上开考前才回到学校,立足未稳就开始答卷。
考试的结果是,尽管作文被打成0分,马飞依然获取了年级第65名。这简直是蔑视观众们的智商。如果谁觉得能,你可以选择一个学习风气很正的初中,看看你能用什么样的办法,让倒数第一名学生的成绩,用几个月的时间,提升到年级前65名。
千万不要迷信这两句话——“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这两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可是,你再想想,它们跟“只要你吃饱了,肚子就不会饿”,有什么区别吗?这样的话,其实都是废话似的真理。每个人都会胡诌这么几句。
读多了心灵鸡汤,就知道,那是一篇篇、一段段的麻醉剂。读的时候,觉得津津有味,振振有辞,感人肺腑,可是,读完了,也就完了,你还是原来的你,你不会因为几句貌似有哲理的话而改变自己。
所有的心灵鸡汤,总结起来无非是两句话,一句话是态度上的,如“知足常乐”;另一句是行动上的,如“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想想看,但凡是启迪读者积极上进的鸡汤类文字,都出不了上述两句话的范畴。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时光向前,人生向后。这个年代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急着往前赶。似乎,谁跑得最快,谁就会离幸福最近。
佛陀说,黑暗中,你要成为自己的光。流年老去,我们终会发现,无论身处何,那道照亮内心的光芒,其实就在心底最温暖的地方。不管我们怎么跑,跑的有多快,或多慢,它一直就在那里。
这样的话,读起来很动听,但是,谁能告诉我,这句话想表达什么呢?琢磨了半天,这句话大约是说,不管怎么样,都有要梦想,有信念。
它们像极了“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电影《银河补习班》其实,就是想给观众灌输上述的心灵鸡汤。所有的故事都是假的,那些貌似感染的情节,其实在现实里是不存在的,这样的故事其实就是为了所谓的哲理,而假冒伪造的。
有朋友告诉我,她的老公是个高中老师,在观看《银河补习班》时,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开骂。出了影院,老师恨恨地说,这哪里是励志啊,这是在误人子弟。提高学生成绩,不是靠量量课本厚度就能实现的,想从倒数第一考到年级前十,不做题,不苦读,说再多的梦想,喊再多的不认输,都是徒劳无功。
抛弃品德谈情怀,抛开应试谈素质,抛开能力谈爱国,这是很多人的通病。《银行补习班》也在有意无意地犯病。
电影在貌似在排斥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可是,验证马飞成长进步的指标,却是考了年级前十名。应试有应试的规律,马飞考了年级前十名,却略过了做题、背书等考高分必须要下的功夫。
这种人为地割裂成绩与理想的故事,其实就是瞎扯淡,乱忽悠。其实,社会现实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通常而言,如果你未来的理想目标极具技术含量,青春时代,你必须要在学校里有个好成绩。
如果对埋头苦读、刻苦学习的环节轻描淡写,马飞就迅速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这不是在贬低观众的智商吗?谁要是觉得这样的电影很感人,那好,干脆你回家也给孩子讲一些激动人心的励志格言,或者在考试前带着孩子去放松几天,试试看,你家孩子的成绩不下滑才怪呢。
素质教育在迷惑人,应试教育却在考验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千万不要试图靠所谓父爱的感染和银河补习班似的的励志,就让孩子成为年级前十名,记住,白日做梦,门儿都没有。那种难度,比马飞在太空中接通电路板还要大。
学习是枯燥的,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之前,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振奋起自己的上进心。励志格言有其独有的激励作用,但是,要想实现成长的硬指标,就必须在考场上勇往直前。任何试图绕开考场的理想,都是空中楼阁。
当很多人在陶醉于《银河补习班》的父爱和励志格言中时,我则要提醒大家,如果你是平民阶层,成长就是在学校里闯过一次又一次的应试关。那些心灵鸡汤似的“银河补习班”,不是欺骗就是忽悠,谁信谁傻。
如今,已经不是20多年前,可以抛开学历谈创业的阶段。考取一所差强人意的大学,是每一个成功者都很难绕开的关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