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朱自清逝世69周年

2018-01-14 14:22:42  阅读 121 次 评论 0 条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伦敦杂记》、《欧洲杂记》等。

  他的《背影》《悼亡妇》,被称“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他的《荷塘月色》《春》,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在他淡淡的笔墨中,没有半点矫饰,却蕴藏着动人心弦的力量。1898年的今天,朱自清出生。怀念他,也怀念那位在南京浦口火车站捧着橘子的父亲。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到今年,离背影发生的时间正好是100年,而当年朱自清父亲那个背影出现的车站,正是南京浦口车站

  他在时光的匆匆里,这样写道:洗手时,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时,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踮着脚,伸着颈,只知道“等待”的人,他们事事都等待明天去做,今天却专作为等待之用;自然,到了明天,又须等待明天的明天了。

  1922年的某个暑假,朱自清带妻儿回家看望多年不见的父亲,几经敲门后,父亲朱鸿钧却怎么都不让他们进门。在家门口站了许久,父亲在家人的劝说才让步,但也并不理睬朱自清。《背影》里有一段说“但是后来经过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记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他们父子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两年的不相见呢? 朱自清原名自华,在北大期间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自清。北大当时作为五四运动的中心,对于中国产生的旧伦理是有很多反思和抨击的,父子间开始出现了一些观念上的冲突,青春叛逆期的朱自清渐渐有了挣脱父亲约束的想法,后来他也是这么做的。毕业后,朱自清做了一个决定,彻底激发了父子间的矛盾。 于丹也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期,也曾离家出走、住校不回家,父女俩都在北京,但就是不见面。过了很久,甚至是父亲去世多年,方能明白那个含蓄的背影里满满的爱。 也许父爱就是这样一种冷峻的存在,不如母爱细腻温柔,只是沉默寡言地张开翅膀,为全家挡风遮雨。等到自己慢慢长大,有一天也能碰到头顶的翅膀时,看见了年华衰老的父亲,才开始理解那种严肃写在脸上、疼爱藏在心里的,叫父爱。

  还有一种父爱如山,是稳如泰山般的存在。朱自清二十三岁时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在《儿女》里他把孩子比喻成拴住野马的缰绳,甚至还给叶圣陶写信:实在无法忍耐孩子的折磨,有时觉得还不如自杀的好。(孩子听了想打人)

  老大阿九两岁半的时候,特别爱哭,一不见了母亲抑或见了生人就哇哇哭,朱自清为此很是懊恼,有一回特地骗妻出门,关上门按在地上就是一顿打,不仅如此,老二阿菜也难逃“魔爪”,因为缠着母亲的缘故,刚满周岁的他被父亲按在墙角哭了三四分钟,还因此生了好几天病。(这可是亲爹啊)

  朱自清的第一任妻子与他一起走过短短12年的婚姻后去世,不知不觉儿女也已初长成,朱自清开始有了深深的忏悔和回不去的遗憾。于丹感慨,朱自清之所以美好,就是他坦然的亮出自己的不完美,他书信里的自责、忏悔贯穿了一生。年轻的时候,他对自己的父亲忏悔;而他自己成为长辈以后,又开始对孩子忏悔;前妻去世,他对前妻忏悔;甚至他离开自己年轻的续弦的时候,他心里对她也有遗憾和忏悔。 其实人生大体就是这样,被种种多情惹来的烦恼,提醒着你,曾真诚的走过这一生。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因信回响,只因念念不忘。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闰儿”之子朱小涛先生在故乡扬州回信,陪伴着故居,向世人讲述着像那潺潺的溪水一般,无声的滋养着后人的家风家训。

  7月13日,周蓉生(左)与朱小涛在朱自清博物馆门前合影。新华社记者陈君摄

  “我的母亲就是扬州人,是朱自清先生的妹妹,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与朱家后人相逢、相认。”台湾华视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周蓉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坐在身边的朱自清之孙、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朱小涛握紧了手。

  “我得叫您一声 表叔 。”朱小涛打开手机里的家谱照片,指点给77岁高龄的周蓉生观看,“我们寻访您这一支好多年,今天终于了了我父亲的一桩心愿。”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情系江南·精彩江苏——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13日走进扬州。上午参访团游览完瘦西湖,午间坐下交流,不经意间几句闲谈牵出一段两岸亲缘,促成了一个家族的团圆。

  “想不到啊,我参加情系中华系列活动这么多次,这是收获最大、最丰富的一次。”戎马一生,平日表情严肃的周老先生动情地说。

  朱自清先生写出了《背影》《荷塘月色》等清新淡雅的著名文章,他铁骨铮铮,一身正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荷塘月色》第一段中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 的 闰儿 就是我的父亲——朱自清先生的二子朱闰生。”朱小涛说。

  周蓉生的母亲是朱自清唯一的妹妹朱玉华。自从朱自清1948年去世,两家人已经不通音讯近七十载。此前,周蓉生也曾托人打听,但因为年久物是人非,没有结果。

  朱小涛说,中午他在家接到寻亲成真的电话,高兴得扔下饭碗,驾车一路赶到酒店与周蓉生相聚。

  “现在政府已经把扬州安乐巷27号的故居辟为 朱自清博物馆 ,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这就带您去看。”朱小涛驾车搭着周老先生一路驶往故居。

  经过修缮的朱自清故居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小巷里。推门进去,青砖黑瓦的小小院落,虽然局促,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朱小涛在前领着,为表叔周蓉生一一指点介绍。桌椅床榻,院里的陈设,再现了当年朱家生活的场景,同时还有朱自清生平事迹展,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到访瞻仰。

  走进朱自清父亲朱鸿钧的卧室,看到墙上朱鸿钧夫妇的黑白照片,周蓉生激动地说:“这是我的外公啊,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老人家,这是第一次!”说完,他向着照片,深深地三鞠躬。

  朱鸿钧就是散文名篇《背影》中在月台爬上攀下替儿子朱自清买橘子的老父亲,父爱如山,这篇文章感动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说到传统,我们要辨析的是何种传统,说到自由,我们要诉求的是何种自由。在纷纷攘攘的当...

  乾隆时威名赫赫的大帅福康安征西藏归来,曾有一户部小吏求见他,为了把一张名片递到这位...

  古人的纪月法实行的是“双轨制”。一方面,古人以序数标记月份,这便是我们熟悉的一月到...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7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