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枫:谁可以鉴定朱自清散文《背影》的真实性

2018-01-14 14:22:48  阅读 108 次 评论 0 条

  周晓枫:今天听大家一直在举朱自清的例子,我记得最早的时候是在郑州的时候,朱辉(音)提出过,谁可以鉴定《背影》的真实性。因为虚构的问题本身最容易上升到散文作家的道德水准上衡量,这是有意思的问题。我还是说《背影》,他说只有展台上的经常才可以说明父亲是不是翻过站台买橘子。我觉得当时朱辉就说,我们在座的没有一个人可以切实地肯定《背影》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如果不是真实的事件,中国散文史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滑稽和荒谬的事件。我自己做了一个恶作剧式的实验,我当时写了一个叫《桃花烧》(音)的散文,我写我在熨衣服的时候,我恶毒地写到了我熨的是女儿的衣服。我说这有什么改变吗?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多加一个字还是少加一个字吗?或者是作家有没有道德水准吗?这如何来解释。我们长期在散文的评价领域里一直混淆了两个词就是编造和虚构混为一谈。当一个写作者为了追求眼泪的效果说他是一个孤儿的身份和残疾的背景,我觉得是非常业余的,没有进入真正的写作状态,这种纪实的散文应该按照小型报告文学来界定。我们觉得自己被愚弄了,但是我觉得就此而讲一个虚构是一个被否定的词是很值得质疑的,因为我觉得虚构和一个作家的道德水准相关比较少,和一个想象力联系得更近。或者说想象力、虚构能力是一个作家成为作家的必要条件,文学史上的大师就是伟大虚构能力的人。我们一直在写小说和散文的混淆,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以为这是一个错的地方的时候我们就意味站在了正确的立场了。我们批判散文是否跟小说相象的时候,我们没有考虑到小说是不是更像纪实文学。所以我说写实主义的小说是一个劳动,像一个魔术,魔术是栩栩如生的,当我们面对魔术的时候我不觉得我接触了一个奇迹,我不会对魔术师感觉到愤怒。我说严丝合缝地写作散文有悖于艺术尊严。

  昆虫一样有生长期的时候,实际上散文自己文体的变化除了有千字文也有其他的尝试。我简短地说几句,我认为张老师的说法不精确,就是关于长短的问题。从来衡量一个文字应该是以好坏为标准,长和短应该这么说写长的散文对散文提出了更大的难度。但并不是写的散文长更有问题。如果提倡低碳的话,相对新闻来说整个散文写作都不能谈,新闻只要提供信息就可以了,写千字文都是浪费的。要回到在散文艺术上的探讨和可能性的创新上。我承认很多的散文缺乏减肥,但有时候后院的一段墙不是长城,这种长度的变化不仅仅是字数的累积有时候会带来结构意义上的变化,没有长度的情况下结构是没有办法形成散文的。我觉得有这样的补充更好,应该强调文字的有效的打击性,在你写不好散文的时候尽量不要谢长散文来浪费大家的精力,这样说更科学、周密和完整。因为大家都在强调百花齐放的问题。外在环境有很多的限制,是否可以放等开。我们自身的环境、散文内部的环境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呢?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您说了长散文不能成为经典,我觉得经典除了五言七律也有《资本论》。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7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