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奖已辐射世界华人圈 烟花三月下扬州 是每个作家的梦

2018-01-14 14:23:13  阅读 118 次 评论 0 条

  今天,由中国作协《人民文学》杂志社、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市文联和扬州文化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典礼在扬州举行。本报昨第一时间对抵扬的嘉宾、作家进行了专访,倾听他们对扬州的感悟,感受他们对朱自清散文奖的情怀。

  昨天下午,刚抵达下榻的地点,《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就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赞叹:“这一届获奖阵容非常强大,获奖范围辐射到世界华人圈。”

  “朱自清散文奖”创设于2010年,是中国散文界最高奖项,由中国作协《人民文学》杂志社、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市文联、扬州文化研究所等联合承办,逢双年颁发,颁奖地永设先生家乡扬州。

  今天,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典礼、“中华散文与中国精神”高峰论坛将在扬州举行,施战军认为,“朱自清散文奖”是散文单项奖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奖项,两年评选一次,也是对两年内华人圈里散文状况的一次巡礼,会将这两年来最优秀的散文评选出来。

  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将于今天在扬州颁发,施战军感言:“这一届获奖阵容非常强大。”

  施战军举例说,王鼎钧是世界华人圈最资深、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家,被公认为海外华人领袖级的人物,可谓是当今散文创作的标杆,他获得“朱自清散文奖”意义非凡,将“朱自清散文奖”获奖范围伸向世界,辐射到整个世界华人的文化圈。

  著作作家阿来是小说家,年轻的时候是诗人,这几年来,他主要是非虚构式的写作和散文写作,其中,他动用了非虚构式的写作,从历史的缝隙深处,不断寻找有关川属藏民的生活记忆,并完成了20多万字的长篇纪实作品《瞻对》,在《人民文学》发表后,引起无数媒体报道、很多评论家点评,也入选了很多奖项。施战军赞叹“他是一个非常有影响、非常有见地的藏族作家,他也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我们是从众多文学大家中把他选出来的”。

  扬之水是文化学者,在施战军眼中,扬之水是学者散文的突出代表,最近央视推荐的“中国好书”中,就有她的作品《唐宋家具寻微》。而周晓枫和蒋蓝都属于新散文的杰出代表。

  如今倡导全民阅读,拿起手机掌上阅读给人感觉很方便。但是,施战军认为,还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纸上阅读,这才像读书的样子,尤其是书拿在手里翻页的感觉,是掌上阅读无法获得的。

  施战军建议市民,多读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多读经典书,例如世界名著、各种典籍等,“经典阅读让人内心有根基,读好书,可以明智明理,内心更明亮,生活更有自信!”

  车前子,原名顾盼,又名老车。出版有诗集《纸梯》《怀抱公鸡的素食者》和散文随笔集《江南话本》《鱼米书》《品园》《茶饭思》等。对于散文创作,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们的作品给我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哪怕二次阅读,他们作品的丰富性都让我收获很多。”第一次担任“朱自清散文奖”评委的车前子感慨道,本届几位获奖作家都是当代非常优秀的散文作家。

  《背影》《匆匆》等都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车前子说他最欣赏的则是《悼亡妇》,比起朱自清的散文,车前子更欣赏他的诗歌,“朱自清的诗歌很有特点,有他自己的语言方式,我认为他在诗歌上的成就不亚于散文。”

  谈到当下写作,车前子认为写作者自身创作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每一个严肃的写作者都能从自我出发,进行自我探索、实践和创作,形成了一种写作自觉。“通过这一届朱自清散文奖活动,很多文学方面的佼佼者脱颖而出,他们是优秀者中的精英,精华中的精华。”

  车前子生于苏州,常年居住在北京,去过那么多城市,他最喜欢的还是扬州。“有时我都觉得我怎么不出生在扬州呢?”

  他对扬州的情怀最终落在纸上,写成《扬州的月光》和《回忆扬州》两篇散文。他回忆道,那是在一个下午踱进了苏州一家新开的书店:“我看到了一本《扬州文化谈片》的书,作者我不熟悉,三联书店出版的。白色的封面,黑字,小开本,体态是这般纤弱、瘦长,一尘不染中含有万种风情。就这么一瞧,我就沉迷了:我像见到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那一片月光。”

  “我是第一次参加朱自清散文奖,但是对于朱自清先生并不陌生,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学习过先生的作品,尤其是《背影》一文,可以说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成长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李东华告诉记者,尤其是接触到文学之后,更加深深地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的伟大。

  “在朱自清的很多作品中,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一个扬州人的温柔气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温柔的扬州人骨子里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朱自清先生的风骨为世人所称道,更是我辈的楷模。现在有一个以朱自清先生命名的奖项,是每一个当下散文作家的幸事,同时获得朱自清散文奖也是散文作家的一种荣耀。”李东华说。

  “从小就听说过李白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当念起这句诗的时候总是幻想扬州应该是什么模样,当我真正第一次踏上扬州的土地,我感觉无法用语言去形容,这就是我一直梦想生活的地方,这里的人文气息,这里的文化积淀,这里的美食小吃无不吸引着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扬州人,其外柔内刚,气息上的丰润、骨骼上的坚韧,正是这样的扬州,才能走出朱自清先生这种文字温柔内心坚韧的大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扬州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扬州也走出过很多文人学者,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我相信扬州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家为世人所熟知,我希望扬州年轻的作家能戒骄戒躁,安心创作,同时也希望以后的朱自清散文奖的舞台上能出现更多扬州本土作家的身影。”李东华说道。

  这是张新颖第一次担任“朱自清散文奖”的评委,获奖作家的作品风格让他印象深刻。“以往大家一说起散文,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个固定的模式,这次5位作家的作品则打破了这种固有的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多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的张新颖,对散文的发展也有深刻的理解。他说,散文本是一种非常宽阔和自由的文体,很可惜的是有段时间散文的文体一度变得非常狭窄,让散文冠上只是记事的、抒情的、议论的等一些格式化的文体。“好在通过这几年的发展,逐渐地把散文的概念给扩大了,观念也撑开了,这是令人欣喜的一件事。”

  通过担任本届“朱自清散文奖”的评委,张新颖看了很多当代作家的作品,他觉得,这些作品风格正是他设想的散文形式。“就像一块田或者一片森林,应该种着各种粮食或绿植,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自然生态,如果只是单一的物种则不能称为生态。”

  张新颖认为,好的文学生态,具体到散文形式来看,也应该是有各式各样的散文。文体只有丰富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文学生态。

  “朱自清在散文上的成就是非常大的,他的文章被收录到课本中。实际上,朱自清的文章不仅是一种类型,就单看散文,也比我们想象中的丰富,他在写文章的时候,也不只是一个套路。”张新颖告诉记者。

  张新颖研究沈从文多年,代表作有《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精读》等。他告诉记者,沈从文跟朱自清的关系非常密切,交情很深。“1933年受教育部委托,沈从文离开青岛到北平主编《高小实验国语教科书》和《中学国文教科书》,两人从那时就在一起工作,一直持续到抗战爆发。”

  张新颖说,1948年朱自清去世后,沈从文用《不毁灭的背影》来回忆与朱自清的点点滴滴,他称朱自清是“君子”,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记者 车林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文学的大家、名家,我在上学时就曾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此后也读过先生的很多其他文章,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打通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的壁垒,使得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相通。”邱华栋说。

  邱华栋说,朱自清散文奖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这个奖项是中国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散文奖,通过朱自清散文奖获奖者的构成可以看出当下散文界的格局。今年的朱自清散文奖大师云集,新秀迭出。海外散文、小说家散文、学者型散文、女性散文、新散文都有非常优秀的作品出现。

  “这是我第四次参加朱自清散文奖的评奖,每次来到扬州感觉都不一样,都能体验到不同的美。我感觉扬州的发展非常注重民生,是一种亲民的发展。”邱华栋说,扬州城市生活的环境非常好,城市周边拥有多座体育休闲公园,这是市民的福祉。在里面运动的居民也非常多,这说明老百姓是真的觉得这个地方好,真心喜欢这里。“生活在扬州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城市,几乎没有一座城市可以跟扬州媲美。”

  在邱华栋看来,扬州这个城市有非常深的文化底蕴,是一座非常有文化的城市,无论是园林还是古街都体现了浓郁的文化内涵。

  ·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明颁奖 《人民文学》曾两推扬州行2016.04.25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7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