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Q3财报一出股市连续暴涨创新高门店盈利的模型曝光早了?

2019-12-24 08:52:24  阅读 126 次 评论 0 条

  马云有句话很经典: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11月13日,瑞幸咖啡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股价随之迎来了一次狂欢,于14日大涨13.07%,15日又狂涨25.44%,报收于每股27.02美元,盘中每股一度攀升至27.31美元,创造了上市以来新高。

  瑞幸咖啡最新发布的财报数据非常亮眼,第三季度总营收达15.42亿元,同比增长540%;其中,由产品贡献的营收为14.93亿元,同比增长558%。

  另外一个亮点是:瑞幸咖啡第三季度不仅在门店运营层面首次实现盈利,门店扩张速度也未受此影响。截止Q3,瑞幸咖啡的全国门店数量为3680家,按照Q3门店总数同比将近210%的增速来算,年底4500家门店数的计划几乎没有悬念。

  4500家门店对瑞幸而言是个“坎”,越过这个红线意味着其将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第三季度瑞幸门店运营层面首次实现利润率12.5%,盈利1.86亿元。从看不见、看不起到看不懂,瑞幸模式正在掀起咖啡市场的大变革,当一众对手渡过“看不懂”阶段开始小心模仿之时,瑞幸Q3门店运营层面盈利的消息,正在让它们陷入“来不及”的第四层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Q3瑞幸虽然依然净亏损5.32亿元,但股市的信心明显大幅提振,这很大程度来源于瑞幸门店盈利模型的曝光,这为其未来的想象空间打下基础。因为投资者看的是未来。

  对手已经“来不及”模仿,我们却更应该看懂瑞幸的模式,因为读懂它就懂了一个新的消费时代。

  中国各大城市的繁华角落里随处可见肯德基、麦当劳,前两者为代表的美国现代快餐连锁在上个世纪横扫了全球。很少有人知道,现代快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二战后美国经济复苏,它的工业文明和全球扩张步伐加快,人们忙于创造财富而奔波,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具备速度和效率的现代快餐得到迅速推广并占领餐饮市场。

  不是肯德基、麦当劳带来了现代快餐的崛起,而是时代需要这样的餐饮模式来满足当时变迁了的消费习惯。它们跑赢了所有对手,因此霸占着现代快餐市场双雄位置直至今日。

  持续的亏损下,瑞幸股价依然“涨涨”不休,因为现今的中国也正处在时代的变化里。

  2018年末,瑞幸咖啡董事、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在接受新浪独家专访时,曾用“瑞幸是时代的产物”来回应外界此起彼伏的质疑声。

  提起瑞幸的崛起,业界会自然的想起一组数据,2018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6.2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仅为美国的1.6%和香港的2.5%。

  这是支持者和质疑者最争议的一组数据,支持者认为中国咖啡消费量低证明市场潜力极高;质疑者的理由是,国人不习惯咖啡,人均低并不代表高增长。

  截止今年Q3,瑞幸累计交易客户数增至3070万,同比大增413.4%,月均销售产品件数4420万件,同比增长了470.1%,咖啡越来越成为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瑞幸的产品也不断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全球咖啡消费的崛起与办公室文化是重叠的,在美国,很多企业都有“coffee break”(咖啡时间),在上班时间为员工提供咖啡和一小段休息时间,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办公室文化。

  随着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快速崛起,中国也正在进入“办公室文化”的车轮中。然而,传统的咖啡店并没有迎来相应的变革,价格昂贵、到店消费为主、店面分布稀疏等问题制约了中国白领咖啡消费的热情。

  美国的咖啡消费文化很难移植到中国,这是星巴克在中国20年才扩张不到4200店的根本原因。

  首先,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远低于美国,按照美国人均三、五千美元的收入计算,平均两、三美元的咖啡并不算贵。可中国人均收入在五、六千人民币,喝一杯咖啡三、四十非常奢侈。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到店消费符合该国的国情。而中国人口密度是美国的5倍上下,咖啡店时时人满为患,致使咖啡消费只能是小众人群的习惯。

  白领人群的增长,使得咖啡文化必然需要一个出口疏解。移动互联网和即时配送的发达,为该需求的“破局”带来可能性。

  2017年从咖啡外卖入手的瑞幸掀起了咖啡变革的大幕,疯狂开店,抢占的正是时代的风口。

  背负着“讲故事”“烧钱”等误解的瑞幸一路狂奔,两年时间完成星巴克20年的开店速度。即使在星巴克的最大主动投资者及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股东BlackRock选择投资瑞幸,仍不能制止国内的质疑之声。

  前瞻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7.01%,瑞幸用资本换取时间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科普完瑞幸的“故事”,再回到Q3财报,让社长感到惋惜的是,瑞幸的盈利模型暴露得稍微有些早了。

  想要对手“来不及”模仿,最佳的办法是,在它们“看懂”之前已经“大局已定”。

  据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到3680家,其中第三季度新开店717家,比二季度的593家也有明显的增长。三季度每家门店平均收入为44.96万元,同比增长79.5%。根据今年10月星巴克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财年星巴克在中国新开了600家新门店,目前在中国的门店超过4000家。

  以瑞幸的门店扩张速度,年底超过星巴克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可在尚未摘得“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桂冠之前,盈利模式的过早暴露,给予了对方追赶的一丝丝理论上的可能性,不过将双方的“代际”区别因素考虑进来,瑞幸的优势已经足够碾压所有对手。

  总结瑞幸门店盈利的模型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单点突破、多业务布局、模式裂变。

  单点突破:雷军有句经典的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选择咖啡作为切入中国白领人群生活服务是瑞幸想要革命白领“生活服务”的必然选择。

  在门店总数同比增长210%的情况下,瑞幸咖啡产品净收入同比增长了558%。中国办公室文化的崛起,为咖啡消费带来了“暴涨”基础,瑞幸依托外卖模式为起点,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迅速盘活了咖啡消费人群和人均咖啡数量的双增长。

  根据财报数据,Q3月均交易用户930万,同比增长398%;当季月均销售产品件数4420万件,同比增长470%。选对了单点突破的入口,瑞幸就像猛虎插上双翼,根据欧美等国家咖啡消费数据,这种增长将是一个持续的曲线。

  门店运营层面首次实现盈利,也是因为瑞幸乘上“风口”的自然结果,规模效应分摊了房租、人工、原材料方面的成本,效率带来盈利。

  财报电话会议上,瑞幸咖啡创始人、CEO钱治亚表示,门店数量、月均交易用户数和月均销售商品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净收入获得快速增长,也说明目前门店运营的效率和盈利能力提高。

  咖啡是快速增长的刚需,瑞幸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将用户沉淀在应用和小程序中。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瑞幸MAU(月活)在2019年Q3同比增长了460%。2018年1月至3月期间,活跃用户占总交易用户的平均百分比达到了70-80%,单点突破配合线上化运营,成绩显著,这一模式优势正随着瑞幸快速的扩张覆盖整个中国。

  多业务布局:时代的变化,会引起连锁的反应,选择单点突破是快速卡位的需要,在咖啡业务实现稳定增长后,多业务布局则是瑞幸的第二阶段。

  今年7月,瑞幸战略性推出新产品——小鹿茶系列,9月又宣布将小鹿茶作为独立品牌运营,并推出新零售合伙人模式。

  在Q3季度,瑞幸还推出了系列咖啡杯和周边文化衍生品,以此增强用户品牌的认同,产品线阵容得到不断的扩充。从数据上来看,非咖啡产品销量业务占比提升至44.9%,意味着瑞幸单店坪效不但被咖啡销量的增长拉动,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则成为增长的第二引擎。

  据钱治亚透露,瑞幸咖啡在未来会有计划性地增加更多SKU,除了会有坚果,后续与路易达孚合作的果汁产品也将推出,使瑞幸的产品更多地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咖啡新物种的瑞幸,Slogan是“从咖啡开始,让瑞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它从诞生至今还不足1000个日夜,可吹过的“牛”正在一个又一个的实现了。

  模式裂变:互联网思维的瑞幸,是在降维打击传统餐饮业。放眼整个行业,瑞幸一年半即IPO的速度,即使在讲究速度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仍实属罕见。在此之前,趣店、映客、拼多多和趣头条是跑步上市的代表,瑞幸又一次刷新了纪录。

  小鹿茶作为独立品牌运营,并推出新零售合伙人模式,是瑞幸实现模式裂变又一全新战略。三、四线城市不同一二线城市,大城市的用户结构和消费习惯比较统一,瑞幸自营店的模式,可以快速的盘活市场。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间无论用户结构和消费习惯并不是“铁板一块”,生活在本地的人对消费者的掌握远远比平台更深。

  因此,小鹿茶合伙人承担门店选址和装修、产品制作及交付,小鹿茶负责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运营系统开发迭代等。

  在许多传统咖啡品牌还在观望之时,瑞幸已开始在下沉市场进行模式的自我复制。对于瑞幸而言,目前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

  在资本趋冷下,看衰“烧钱”已成为新的ZZ正确,可质疑者都忽略了时代的因素。也许在外界压力下瑞幸盈利模型曝光为时稍稍过早,可纵观市场上的对手的商业思维仍停留在30年前,露出獠牙的瑞幸已经牢牢地夯实了先发优势。门店盈利可看做瑞幸的一次成人礼,在它的前方是一望无际的星辰大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91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