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做客北大案例大讲堂分享创业故事

2018-01-15 14:37:18  阅读 128 次 评论 0 条

  朱勇先生讲述关于创业的线日晚,由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案例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十期《关于创业:过来人的线室举行,北京金冠方舟纸业物流公司董事长朱勇先生为在场师生讲述了自己创业多年的酸甜苦辣和人生感悟,他以过来人的身份和视角分析了创业者面临的别样挑战和独特收获。案例中心副主任杨东宁副教授主持了本期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一席“真心话”触动了听众的心,在真挚的交流中让北大学子获益良多。

  朱勇先生首先指出,创业并不是什么大事。许多人对创业有一种英雄情结,认为既然创业就应该改变某个行业的现状,甚至改变世界,但在当前这些都是对创业的误读。朱勇先生认为,创业只是一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它首先是在经营一起买卖,买卖做大了就变成一种生意,生意成功了才逐渐地开始追求某种事业。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摆正对创业的态度,是创业者首先需要做的功课。

  “边界”是整场讲座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朱勇先生强调,创业一定要注意边界在何处,边界是基于现实的定位,就是一种“止损”的心态,先把起点定好,继而再明智地投入,把能力、资源放在动态的时间轴中考量,不要急于一时一刻的输赢,而应持之以恒地发展自己的力量。朱勇先生慨叹,许多创业者把起点定得过高,把自己逼得太紧,每天痛苦地做企业,而非乐业,这实际上是没搞懂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朱勇先生继而强调人生同样需要边界,不知所止则难有所定,难有所定则未有所安,未有所安则鲜有所得。

  朱勇先生进而提出,创业最大的资源不是通常认为的资金、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外部客观因素,而恰恰是创业者自己、自己的习惯、个性和人格。所谓“天底下,人最大”,创业是否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创业者的人格高度与宽度。创业是在搭建平台与构造服务关系,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人不适合创业,对金钱过于在意以致无法驾驭的人也不适合创业。创业的过程是对人格的挑战,那些创业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技术专家,但一定秉持真诚宽容。因此,朱勇先生总结,创业的资源应更多地“内求”,而非“外求”。创业的过程是“自己”的秉性被凸显、被放大的过程,是在高压之下自我锤炼、修行的过程,而创业的结果并非盈利与亏损,金钱只是”符号”,创业的的结果是人格是否得到了提升,创业的收获是一个人去掉了几个毛病,体会到了人生的真滋味。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9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