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名片

2020-03-14 14:11:41  阅读 93 次 评论 0 条

  在石梅湾,洁白的沙滩上留下了我们浅浅的履痕,陪伴我们的还有那片静静的青皮林。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其中一个年轻军官忙碌的身影,给我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

  这位青年军官的名字叫做佘正斌。他军旅的履痕,青春的诗行,是行动,是付出,是心灵深处的真诚流露。及至不久前,佘正斌说他要出版一本个人诗集《如果爱着》,我认为是水到渠成,一点也不感到惊讶。其实,他的诗集就是他给我们亮出那一张青春的名片。

  每个人都是多重性格的组合,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也扮演了多重角色,但不管是哪类角色,为善为美为爱,才是人生这出戏的主旋律。作为一名军人,一个特殊群体的一员,佘正斌又必须比常人付出更多,要求更高,而且军旅生活又不如常人那样丰富多彩。但作为社会的个体,他身上亦同样兼有着诸多社会性的东西,故他更懂得用爱去感悟,去捕捉,去表现。他的诗集《如果爱着》,这是他用爱去填写青春的表格,展现青春的魅力,同时也很完美的实现多种角色的转换。作为一个军旅诗人,他的诗有着军人的刚毅、无畏,向善向上的标高:一双眼睛就是两道锐利的强光/一道射向左,接近黄昏的太阳/以锋火的名义/舒展希望的翅膀/摇晃时光的盆火/一道射向右,抵达黎明前的黑夜/用身躯抵御黑幕的入侵/将极度的惊恐驱散/为国人撑起又一个骄阳天(《哨兵的双眼》)……

  当然,他更是乐意醉心于“橄榄花丛”,做一名小蜜蜂或园丁,采蜜、酿蜜,呵护和滋润花丛,也能及时地发现花丛中别样的美,此时,他的情感同于常人而又超越常人。佘正斌军旅诗的优势就在于他善于发现,善于俯拾那些常人忽略的东西,并能从中挖掘它的美,其中也彰显了诗人强烈的美学倾向,如上所举的《一本老花名册》,在平常之中发现其不凡之处,使我们能看到其高度、厚度、深度、广度,也了解到我们鲜有所知的一段历史,这与传统的军旅诗那种依赖豪情壮志去获取读者的风格大相径庭,从而回归到诗的本位,这样诗更能震撼人的心灵,深入人的内心。

  佘正斌老家在安徽,服役在海南。作为一名离开故土的游子,他亦有常人一样的情感,有浓浓的故乡情结,有着挥之不去的“乡愁”。有道是“谁不说俺家乡美”,在每个游子心中家乡都是最美的。佘正斌也不例外。在他笔下,故乡的美,只能是通过怀恋的方式来表达,其中糅杂着对土地的热爱,对亲人思念,对初恋的回忆,流泻出诗人纯真而又深沉的情感,比如他写母爱:“母爱,是一艘永不沉没的大船/从年少到年青。直至暮年”(《母爱》),再比如怀念“初恋”:“小镇 上演/初恋的剧本/记忆 在小镇追溯/人影 月色 树荫/为爱轻奏远古的缠绵/把初恋复印”(《梦忆小镇》)。

  诗人善于利用空间距离和时间场来激涨他的这种爱,把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愫不露声息的表达出来。因为有亲人,家园永远是那么亲切,永远是那么的美。

  安徽是佘正斌的生身之地,海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怀恋故乡的同时,享受着“椰风海韵”的沐浴,海南阳光与大海的洗礼。年少的他从安徽走出,走来了海南,从稚嫩走向成熟,故其对海南有着深深的情感。他的诗也展现了海南的美和对海南这片热土的爱:

  海韵哺育的椰林,在我/朝思暮想的海岛/散发着清香,冲淡了/梦的苦涩//三年,一段长长的相思/随潮高涨/越过一深层水域/抵达胸口底部的/土地//迎风冥冥张望/五指的山峦,绵亘成/心灵深处的一道长长的/屏障,汹涌的万泉河/流淌哺育过我的/母亲的乳液/三年,遥望的那片热土/母亲默默守望在村口/黑发变成银丝/娘,白发亲娘//海岛,母语的音域/在文字无法到达的地方/我默默张望《遥望那一片热土》。

  这是诗人离开海南到广州读军校后,思念海南的所感所悟,可谓情真意切,让人感怀。在其他抒写海南的诗作中,这种浓浓的爱亦毕现其中,或感触或思考或怀念,都能让人感知到诗人大海一样的胸怀和阳光一般的热度。

  佘正斌在《如果爱着》的最后一辑《为诗歌呐喊》收入了他近年来写的诗歌评论,能深入浅出,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与其创作互为参照,可以看出其审美倾向,为其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内力动力的可能性。作为一名军旅诗人,他能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不跟风,不随流,且不时有惊人的发现,确实不易。他还年轻,以后的路很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走得更远,写出更加亮丽的青春诗行。我们期待着。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602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