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强在忧患中磨砺成长——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格言隽语剖析(4)

2020-07-07 23:11:22  阅读 105 次 评论 0 条

  原标题:自尊自强,在忧患中磨砺成长——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格言隽语剖析(4)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收录了几首诗歌,在这个单元结束后的“日积月累”栏目又选收一组论诗的名人名言,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第一句是:“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这是我国著名现代诗人艾青所说的一句话。艾青在这里用诗的语言,道出了他所理解的诗歌的意义、诗歌给人类精神带来的抚慰作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而诗歌往往能够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第二句是:“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意思是诗歌与音乐一样,最重要的是节奏和韵律;没有节奏和韵律,诗歌和音乐就失去了生命。这句话出自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名著《诗论》,道出了一个重要的美学规律。第三句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其实是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对自己诗歌艺术特色的概括,也可视作他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特点的独特体察。

  这一单元“日积月累”栏目收录的四条格言也与人的品格有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先秦经典《周易》一书,意思是宇宙不停地运转,何其刚健!人理当效法自然,自尊自强,一刻也不可懈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该章全文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其意为:能了解、认识别人可称为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不怨天,不尤人”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不抱怨天,不责怪人,告诫人们要有独立意志和责任担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品格,往往是在忧患中磨炼出来的;这样的人才能愈挫愈勇,立于不败之地。过于安逸的生活环境则容易让人丧失斗志,前途堪忧。

  “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知读书迟。”出自唐代诗人颜真卿的七言古诗《劝学》。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如果少年时代只知贪玩,不好好学习,到老了就知道读书太少的害处了。“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是一句关于读书的谚语,意思是学习知识要有系统,读书贵在坚持,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如果中途间断,就会前功尽弃。“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也是一句谚语,告诫我们人的天赋可能有差异,有的人觉悟比较晚,学习基础也不扎实;但只要觉醒后奋起直追,也是可以大器晚成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既是一句劝学谚语,又是一句精辟的治学格言。“书山”与“学海”这两个词,最早出自汉代学者扬雄《法言·学行》:“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意思是百川因为奔流不息,所以才能到达大海;而丘陵静止不动,所以永远达不到山高,比喻为学要勤奋,方能有所进益,若是懒惰怕苦,则学业无成。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608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