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错把“乐”读成“lè”引来多人批评他的实力究竟如何?

2020-11-01 08:51:53  阅读 85 次 评论 0 条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就连中国的汉字都被誉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汉字,虽然现在有很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汉字,但是都不能领略其精华。

  其实不光是外国人,就连我们中国人在很多时候都会造成误解,闹出很多的笑话。

  前段时间大家一直在说复旦大学的美女教授陈果走红后在一次公开授课中将“耄耋”二字错误念成“毛至”的发音,视频被传到网络,引起巨大争议。

  虽然耄耋二字确实比较复杂,但是很多人却认为一个复旦大学的教授是不应该将这两个字读错的,虽然在我看来,在公开授课中读错字确实是不太好,但是谁还没读错过几个字啊!

  就拿我自己举例子吧,有一次小朋友看见耗油,但是她不认识这个字,于是就问我这是什么字,我脱口而出“牦油”,说完之后我自己都尴尬了,为了不教坏小朋友,我连忙给她说刚才是我说错了,它不是“牦油”,应该是“耗油”。

  可能是因为名人效应和学历的因素吧,我们读错字可能大家笑笑这事就算是过去了,但是如果名人读错字就会被无限的放大,被一直抓着不放。

  而曾经余秋雨在一次节目中把“仁者乐山”这句古语中的“乐”读成“lè”,结果大概引来上万人打电话批评他:这字读“yào”。

  为什么余秋雨读错一个字,会引起这么大的阵仗呢?我想大概是因为他的文学地位吧!

  而且在我看来这个字就是念“lè”,为什么大家要说这个字为什么念“yào”呢?

  一代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金庸老爷子曾经说: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那你就去看看余秋雨和鲁迅。

  不仅如此,在1986年余秋雨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成为了当时全中国最年轻的高校校长。

  他认为“仁者乐山”在两千多年前确实是念“yào”,但是两千多年过去了,很多字不光是读音,就连字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如果一直拘泥于传统,那么跟回到两千多年前有什么区别?

  经过余秋雨的而这一番解释,确实是说服了一大批的人,我们生活在现在,自然是要说现在的话,总不能出门在外满口之乎者也吧!

  于是乎人们的质疑声也渐渐的没有了,即使还有人质疑余秋雨的文坛地位,但是他的作品仍旧在热销,可见是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而余秋雨的作品中最为出色的应该就是《文化苦旅》了吧,这本书是他在裸辞之后,用自己的一双脚,在古代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地方,用自己的笔流写出一串兼具文化和历史的文字。

  这本书在当时一出版就震撼中外,先出的10000册,很快卖空。用“洛阳纸贵”来形容,也不算夸张。

  《文化苦旅》在内容上包含了三个方面: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时间上从古代到现代,空间上从中国的内地到边陲,从国内到国外,从陆地到海洋到极地。

  不少中学生甚至到了高考语文考试前一夜,还在抱着余秋雨的散文捧读,只为考场上能仿写几个句子得到加分。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的才子气息扑面而来,每一段每一句都精心打磨,语言上近乎无可挑剔,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大散文风格。

  至于余秋雨的作品有没有文学价值,我想这个问题根本没必要解答,它的销量足以证明一切!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615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