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演讲用名人名言

2018-01-17 23:16:17  阅读 118 次 评论 0 条

  我这些天参加座谈、发表演讲和接受采访比较多,和印度各界广泛接触,就南海仲裁案、中国的安全外交政策以及中印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交换看法。我引用了一些名人名言特别是印度的谚语,以便更好地说明中方的立场。经常看到印度朋友点头表示赞同或者会心一笑,这种效果令我欣慰。

  我引用了甘地的话,“弱者从来都不会宽容,宽容是强者的特质”。借以说明,在南海问题上不存在以大欺小的问题。事实上,往往出现小国欺负大国的情况,特别是小国因为内心虚弱而狐假虎威,引入域外势力对付近邻的大国,这种作法只会把气氛搞坏,把事情搞砸。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是受害者,仍然坚持和平解决争端,与中小邻国平等谈判,体现了最大限度的宽容和克制。

  印地语和泰米尔语都有类似中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俗语。我告诉记者和听众,南海仲裁庭的法官们挣的是菲律宾等国的钱,菲方不敢公布这个账目。有菲律宾媒体表示这笔钱数目很大,希望有个域外大国能帮菲律宾付了这笔巨款,因为菲律宾提交国际仲裁符合这个域外大国的利益,事实上也是由这个国家推动和导演的。

  我引用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一次不公的判决,比多次不法的行为为祸犹劣,不法行动弄脏的不过是水流,而不公判决则将水源污染。”我说,仲裁庭的判决就是培根所讲的情况。既然如此,中国不参与、不接受的立场恰恰是在维护法治。这样的仲裁理应遭到普遍反对。

  有美国朋友问到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是否会威胁南海生态环境?我回答说不会,我进一步提到,其实对南海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有个国家曾在这个地区发动侵略战争,“橙剂”等的破坏力至今没有消除,几代人因之受害。有个国家在南海海域和周边地区搞炮舰外交,不知制造了多少碳排放和海洋污染?

  当有人表示,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对外战争,为此他对“中国一向主张和平”有所质疑。我首先讲到,汉字的“武”包括“武力”、“动武”和“英武”等意思,它跟英文或梵文都不一样,这个字是可以拆分的,即以“戈”止“武”,意思是武力是用来制止战争的,这个字反映了中国人的和平文化。历史上中国对外动用过武力,但不是为了占领他国土地或搞殖民,而是为了“以战止战”,即遏制不义和侵略。这是中国战略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被问及中国的国际责任问题时,我引用了印度前陆军元帅马内克肖的话,“什么是真正的领导力,那就是诚实、公平和正义。”我接着说,有些国家天天嚷嚷着要做世界领导,但后面这三个词它一项都没有做到。中国从来没想过去当世界的“头”,但这三个词都全力以赴地去做,而且言行一致。

  在被问及中国对待周边热点问题的态度时,我说,印度的传统医学很发达,和中医一样强调对症下药,尽可能不伤病人的元气。亚洲地区一旦发生战乱,有关邻国是首要和最大的受害者。有的国家只管当“外科医生”,也只会“开膛破肚”,不管病人伤口愈合和术后康复,经常开完刀之后看着情况不妙,甩手就走,这已经不是一例两例了。我们不允许在中国的家门口生乱生战,强调只能通过和平对话方式解决问题。

  我还讲,甘地说过:“找到你的目的,方法就会随之而来”。如果真正想让亚洲地区的热点降温,有关国家首先要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本地区必须实现和平稳定,当事国必须通过和平方式谈判解决问题,任何一方都不要采取令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不要让事态轮番升级。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讲,“以眼还眼会使整个世界都瞎了”。

  我在印度高级国防学院演讲的最后说,中印都是文明古国,我们的古人积累了很多很多的智慧。今天两国应该一道把这些智慧传播给世界,将之运用在维护亚洲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伟大实践之中,这是中印两国共同的责任。印度哲学家辨喜讲“我们是自己命运的缔造者,种瓜得瓜”。亚洲的未来,还是要靠中印等亚洲人民自己的创意和努力。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62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