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风:家家都要提“做人”好民风来自好家风(组图)

2021-12-13 01:40:35  阅读 54 次 评论 0 条

  自从“扬州家风”征文活动启动以来,已收到近千封投稿。昨天上午,本报与市文明办在何园共同举办了“扬州好家风座谈会”,邀请了名人之后、科技工作者、扬州好人、社区当家人等一起共话“扬州好家风”。

  “家风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每个人都能对号入座。”市文明办副主任强学民说,“我认为家风是祖上传承下来的一种共同的价值,是当代人的一种价值追求,以及对后代的一种殷切希望。每个家庭的家风都不一样,家风要在生活实践中去建设,身体力行地做,就像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只有一代代地传承,才能形成好家风。家风好了,社会风气也就好了,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就提高了。”

  “家风是一家之规,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告诉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林斌说,“古人云: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有的家风是形成文字的,如名人的家训,但更多的是一种身教。《弟子规》就是很好的家风读本,教会人们做人、做事、共处和学习的道理。当然,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好的家风要传承,新的家风要汲取。”

  扬州文化研究专家朱福烓说,过去,大户人家、知识家庭都有家风,诸葛亮的《诫子书》、朱伯庐的《治家格言》,这些已经成为社会的财富。在扬州,许多名人家风归纳出来就是—读书明理做个好人。“比如个园黄志筠的儿子藏书极多,在他身上,我们就看到一种文化学术的传承;皮市街耿家巷,耿耀庭不仅医术高明,对待穷苦的病人也很关怀。儿子耿鉴庭不仅继承了他的医术,也承继了他的为人处世,体现了一种很好的家风。”

  扬州文化研究专家许凤仪说,“我父亲是篾匠,以前家里特别贫困,但与乡邻的关系也很好,记得有家人失火烧了房,其他乡邻轮流给那家人送饭,直到他们把新房建好。”好的民风来自每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失守了,就会带来各种社会问题。所以,发扬好的家风,守住优秀的传统,把好家风的发扬提高到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层面上,是最明智、最重要的事。

  座谈会上,阮元第八代孙阮荣、朱自清之孙朱小涛,戈湘岚之子戈宝楗和“何家千金”,先后讲述了名人之家的好家风,“做人”成为提及最多的词汇,而家风也是祖辈留给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氏家训》是何园主人在何氏族谱上记载的家训十一则,即孝敬亲长、隆师亲友、鞠育教养、节义勤俭、读书写字、出处进退、待人接物、饮食服御、量度权衡、撑持门户之规和保守身家。详尽规范了家族成员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之道,凸显何氏家族的文化渊源、道德理想与生存智慧。”“何家千金”刘月圆说,除了“家训”十一则外,何芷舠第四代嫡孙何祚宏还提炼了47字家风,即“为人正直,有正义感、责任感,有民族自尊心、爱国精神,有不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重视科教文明,关注社会进步”。

  著名画家戈湘岚的儿子戈宝楗在座谈会上说,“今年是我父亲戈湘岚诞辰110周年。在老家东台,新建了戈湘岚纪念馆。作为子女,我们感到无比荣耀。文章华国,忠恕传家是我们家族的家风,也正因此,我们这个家族里出现戈公振、戈湘岚、戈宝权等多位文化精英。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戈湘岚就以社会上各种事例教导我们,做人,要做正派的人,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事不要有功利心,不要总是想着追逐名利,甚至不择手段。”

  阮荣说,“目前,各种媒体上,都在进行家风问题的讨论。我们几个阮元后人,也趁这个机会,根据阮元一生的政绩,家庭教育以及为人为事等方面,归纳出16字阮家家风—清廉守礼、诗书传家。信义重德,孝悌乐助。”

  朱小涛说,“李广田曾写过一篇散文《最完整的人格》,评价我的爷爷朱自清先生。我归纳出一句话就是做人要正,做事要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家风。在做人方面,朱家人素来就有家国情怀。父亲说,每个人不能只想到自己,要想到他人,想到国家,要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

  座谈会上,社区主任、扬州好人、麻袋哥代表讲述了他们的家风,在他们的眼中,家风是一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最质朴的道理。

  “家风其实就是潜移默化的一种自然养成。”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连福社区主任范燕如遇到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社区举办的“社区道德大讲堂”,邀请一些名人来主讲,听听他们好的故事、家风。

  “父亲做了几十年的好事,没有人知道他。做好事不为名,这就是父亲传给我的财富。”扬州好人徐明峰来自安徽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但父亲还坚持让他们读书,从老山前线当兵回来后,是徐永珍等很多扬州好人帮助他创业,从而有了今天的事业。懂得感恩的他,继承父亲做好事、做好人的传统,帮助仪征后山区69个孩子,入选2013年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榜”。

  “麻袋哥”之一、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1001班学生庄国昌说,“我是从贫困地区来的大学生,一路走来,受到很多人的资助,特别是原扬大党委副书记梁隆圣老师,一直资助我到现在,内心对他们充满感激。”

  里下河农科院研究员顾克礼说,他20多年来都在进行“仿原生态免耕栽培技术”(麦套稻)的研究,大多数时间都在与农田打交道。“我觉得家风与民风密不可分,只有家风好了,民风才淳正。家风体现在我的身上,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影响。我长年在外工作,家中里里外外全靠妻子一人操持。没有她全力支持,我不可能全心钻研,干好工作。”来源扬州网-扬州晚报)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626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