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

2022-03-31 10:18:09  阅读 34 次 评论 0 条

  1、构思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材料零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线、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情、理、物、空间、文眼等)

  线索的特征: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抒情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杨礼赞》;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说理散文:如《鹿的穷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包括杂文和小品文;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写景状物把握“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进而把握所言之“志”(情);

  写人记事弄清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议论说理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情理交融,把握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和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态度;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语境。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二“联”】: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的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即本句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行了。 (节选自冰心《一日春光》)

  ?“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这个词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重要的句子”在文中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

  ?弄清句子结构:抓住主干和限制成分,句间关系 ,句子的重心????表达了什么含意

  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考虑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看句子的位置: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中心句、关键句,考虑其表达的内容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品味其含义、考虑所用到的艺术手法理解其深刻含意

  注意:所谓理解句子含意包含三层意义:第一,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第二,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第三,句外之义,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的意义。

  5、摘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判断句间关系(并列、因果、转折、偏正、条件等);

  6、看说话的人,是文中人物说的,还是作者说的,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感情;

  “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 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线分)

  答题要点: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民间工艺遭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的现状的忧虑和无奈。

  一棵被雷电烧空了躯干的洋槐,斜斜地贴着水面长出去,亭亭玉盖下,一张方桌,几把木椅,用宜兴紫砂壶泡着的半壶龙井茶冒着袅袅香气。一位鹤发老者正坐在方桌旁品着茗,一脸的安详和惬意。我突然悟得,其实老人正在品味的这种梅妻鹤子的悠然人生正是千年来中国文人追求的极致。古人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聪明的隐士总是不忘了隐居的首要条件是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陶渊明们虽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却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只有如这位老者一样,选一个宁静的所在,比如同里,虽然与世无争,却也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着实令人艳羡。

  答案:通过“陶渊明们”和“同里老人”的生活情态的对比,否定了“陶渊明们”的没有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小隐隐于林”的生活,赞扬了“同里老人”们梅妻鹤子(与世无争、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的“大隐隐于市”的悠然人生。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节选自《天目山》)

  答案要点: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存已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

  解析:该句是过渡句,须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了一个人”的含义。“为了一个人”在①⑥两段可推断出。

  二看表达技巧(远近高低、色彩、动静、虚实、点面、正侧面、白描、衬托、象征、刻画人物技巧等)+形象特点和感情;

  整句:对偶句、排比句;结构整齐、典雅精致、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五看整体的语言风格(清新、质朴、平实、华丽、幽默、辛辣、自然、口语化、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地方色彩较浓等)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反衬、对比、设问等),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例题:(2015山东卷)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极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答案:⑴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⑵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⑶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⑷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1、表达方式:记叙(倒叙、插叙、叙述的人称技巧)、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等;

  2、表现手法:象征、抑扬、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衬托、渲染、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动静结合等;

  4、谋篇布局:线索、过渡、前后呼应、铺垫、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由物及人、卒章显志、结构严密,完整匀称、主次详略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等。

  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1、解读题目法:有些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如《湖殇》《白杨礼赞》;有些即使没点明主题,也与主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文章通过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抒发了的感情,体现(表达)了作者的心志(观点、观念等)。

  记人叙事类散文:所诉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叙事时需饱含感情;人物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裁剪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3、形象的外显方式(表达技巧),包括象征、联想和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2、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如《彩色的荒漠》《纸上故乡》

  命题的重点落在对情感、人生的探究上,或表达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或指向人类共同的某种情感,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628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