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南艺师生用艺术创作“致青春”

2022-08-11 06:09:21  阅读 35 次 评论 0 条

  近年来,南京艺术学院的师生创作出一个又一个饱含人文关怀的作品。近日,江南时报记者采访了其中五件作品的主创师生,带你领略光影中的艺术创想。

  答:我们的作品是不同于屏幕空间的三维影像作品,是在VR空间内360度无死角的场景搭建。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出现与火热,我们小组的毕业设计也尝试向元宇宙靠拢。作品以《桃花源记》为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以能源公司“甜蜜山峰”为实现“桃源计划”而开发建设周边城市,产生众多环境问题为故事核心,全片为线性叙事,游览路线重现《桃花源记》。此外,这六个场景也与中国社会时代变迁息息相关,构建一个理想层面的虚拟未来世界,引起人们对当前社会与自我的反思。

  答:这是一部以纪录片形式制作的视频作品,时长为20分钟左右。我们将镜头转向那些依旧固执地守护着纸媒的老人,以最真实的语言、最真实的镜头来展现“万物互联”的城市角落中的“孤岛”报亭,深入了解报亭老人们普通且缓慢的一天。

  在许翔老师的建议下,2022年1月,我们走访了南京、上海、连云港、徐州等城市的报刊亭。走访过程中,我们意外发现,这些城市的角落中都有着一家“顽强”的报刊亭和一群“顽强”的老人。报刊亭的收入早已无法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但是他们依旧每天五点去拿报纸,六点半开门,只为守护周围居住的那些孤独的老人。“报亭将成为历史”这一说法是悲观的,但也同样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报亭曾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也是最值得保护的“心灵避风港”。

  答:这是我们小组的毕业设计《海洋观察入门》的作品之一。《海洋观察入门》探讨的是关于海洋、环保、人类生活方式之间的复杂关系。

  创作缘起一条新闻——科学家在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了微型塑料颗粒。人类深陷于塑料制品构建起的彩虹般的消费社会梦境中,却忽视了其带来的污染问题最终会反噬自身。我们希望这个作品可以给观众一个提示,“塑料海洋”早已不是传说,如何处理海洋垃圾,如何在环保和消费之间保持某种平衡,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深思和重视的问题。

  整个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多样,既有直接拍摄的摄影作品和视频,也包括现成品、雕塑,以及对互联网图像的拼贴和挪用。之所以这样呈现,首先是因为出去拍照拍摄受疫情影响大。我们师生在沟通中,确定了采用拼贴挪用、现成品、摄影等多种媒介材料混合的创作方式。其次是在网上搜索灵感时,浏览到了数量庞大的彩色塑料,就想到了作品里需要这样一道“彩虹”——远看彩虹梦境般美好,放大近看则是海量塑料污染的严峻现实。

  答:因为电视剧拍得非常好。到目前为止豆瓣评分依然保持在9.2分,拍得真实,观众喜欢。当中的角色为了摆脱贫困使出浑身解数,洒下奋斗的汗水,互相扶持并收获自信,走上了康庄大道,这种精神很值得青年们去学习。

  话剧版《山海情》与电视剧在故事情节上、人物形象设定上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尽可能地将23集的电视剧内容浓缩为2个半小时的话剧演出。我们也采访了电视剧的一些人物原型,通过他们的讲述,深深感到,从十里无人烟的干沙滩,到今天的金沙滩,无论是为扶贫奉献自己的福建专家,还是当地坚持不懈奋斗的人们,都应该被铭记!

  问:您认为舞蹈与其他艺术相比,有何特色?创作《优戏》时有什么有趣的经历?

  答:舞蹈是用肢体语言进行述说。拿《优戏》来讲,作品取材于江苏徐州汉画像百戏图中的俳优,图像资料上的俳优形象是二维的,而舞蹈要实现二维到四维的跨度。

  《优戏》创排过程中最有意思的是,汉代的俳优往往是身材短粗、畸形丑陋、诙谐滑稽的形象,可我们学生平时习惯了长线条、舒展的舞蹈动作,起初非常的不适应。作为编导,我们首先引导学生从图像资料上的表情、身体姿态进行模仿,然后抓住俳优形象“短、丑、怪”的典型特点,生发具有俳优形象特点的舞姿形态,最终慢慢让学生适应角色、塑造角色,从而更好地体现作品。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632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