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连吃饭时眼睛都不舍得移开。季羡林的散文集《谈人生》,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一位耄耋期颐老人写的文章,不见絮絮叨叨,更绝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只是一个饱受了人生风雨、参透了世态炎凉的仁者智者跟你讲述他的经历,他的想法,你在与不在,他都那样讲述。这才是真正放开了一切,真正的智慧。
季羡林认为人类虽有很多问题,但总会变好的。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路上,每一代人都要跑一段路。所以他一生读书翻译写作不止。
我很赞同季羡林对于人生的基本看法:人活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于人与大自然,他多次引用恩格斯的警告“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以及我国宋代大儒张载的话“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对待名利,季羡林坦承,总要吃饭穿衣这些基本的开销,当教授也总要有些像样的文章,所以“爬格子有没有名利思想呢?坦白地说,过去是有的”。到了老年,他追求的完全是活着的意义、动脑筋的快乐,当然也有劳动后收获果实的快乐——工资不高,可是他每月都有不菲的稿酬,补贴全家人的生活,还供保姆的小孩上学,所以他每次收到稿酬单都会开心。
烦恼,谁都有。季羡林坦承即使在求全之毁一个没有、不虞之誉纷至沓来的老年,也有生气的时候,自己也不是气度多么大的人,只是他克制自己,宽恕别人。季羡林常念“忍”与“真”两字。忍,使他能够包容人世间,宠辱不惊;真,使他心怀坦荡,活得从容平静。这两字延长了他的生命,更成就了他对国家教育和文化的贡献。从这两字上来体会季羡林说的“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就好理解了。
对于生死,季羡林最欣赏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庄子“万物方生方死”。他自创了“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不生闷气)。他这里说的不锻炼,并非反对锻炼,而是反对刻意、过度的锻炼。他也是有锻炼的,每天步行往返图书馆,在家附近散步。他总是动脑筋,认为动脑筋对身心也是很好的锻炼。
对年轻人如何对待成功、老年人如何对待变老、人们如何对待走运与倒霉,季羡林都有朴素而令人信服的论述。这就难怪每天他都收到不少请教的信件,男女老少都有。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