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青春剧《少年派》开播之初,因其极具现场感的“母女互怼”家庭日常以及琐碎高中生活的校园日常,迅速收获了青年观众的认同。虽然类型化的校园爱情仍旧是电视剧的核心部分,但该剧却也接驳了近年来国产校园题材对青春类型的某些新表达。从叙事角度上看,这些新变化改变了国产青春剧类型中的某些惯常结构,将现实生活中关于校园的真正主题从被偶像、爱情与消费都市景观化了的青春中凸显出来。
然而,在《少年派》内部,还存在着一组家庭叙事与校园叙事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正是由于这组内在张力的剧烈冲突,导致了电视剧后半程突如其来的口碑崩塌。
这些新的表达并非是从《少年派》开始。在剧中饰演教导主任赵荣宝的演员张磊甫一出场,便引发了弹幕评论的高潮,纷纷欢呼“潘主任”的回归。张磊曾在网络剧《最好的我们》与《你好,旧时光》等系列中饰演振华中学教导处潘主任,因对角色略显势利的滑稽形象与内心对学生真诚关爱的细致拿捏,收获了观众的好评。“振华三部曲”后,他还曾在另一部高分青春剧《忽而今夏》中出演名校海城三中教导主任。与《少年派》中赵主任供职的精英中学一样,振华中学与海城三中也是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
就这样,“潘主任”在《少年派》中颇具穿越感的登场,如“电影宇宙”般连接起了一个跨文本的荧屏“重点高中联盟”,而这些被弹幕联系起来的教导主任们有着共同的动力:高考升学率。这个颇不浪漫的人物动机,构成了“潘主任宇宙”的基石,使这些跨文本校园中的男女主人公相遇、相识与相爱的戏剧性,因为始于这类不够浪漫的机缘,而显得更为现实与日常:《最好的我们》的故事缘于“学渣”耿耿因受“非典”影响的中考而幸运进入振华高中,才得同“学霸”余怀相遇;与耿耿的经历相似,《少年派》中的林妙妙也因为姨父的关系被破格分入精英中学的实验班;《忽而今夏》中的何洛曾被校长劝退分流,却立下了考取清华的誓言,由此开始了日常而不平凡的高中生活。
在这波“潘主任宇宙”青春剧的剧作结构中,叙事动机基于文理分科、分班考试与高考志愿等话题具体展开,人物关系也是围绕“入学排名”而确定的“学霸”与“学渣”生态所形成。于是,通过对学生生活中“学习”的核心地位强调,并将学生的故事返还校园空间,使“潘主任宇宙”在青春类型剧的实践中成为一股“清流”。它流经荧屏上的“重点高中联盟”,汇成近年国产校园青春的全新表征。
这一表征可以被看作是对本土校园青春剧中某些惯例的协商。对新世纪以来的校园题材青春剧起到建构作用的,无疑是2001年的《流星花园》。随后,《红苹果乐园》对《流星花园》模式的复制,再次确立了这一类型以爱情童话为内核的叙事惯例。这类电视剧中,男主角通常是符合消费文化所有符号化期待的“高富帅”;女性角色则时常展现出易使观众产生代入感的“平凡”特质。这一范式在新世纪以来的网络文学影响下,从“现代灰姑娘”发展为本土的“玛丽苏”故事,成为青年消费文化中喜闻乐见的叙事惯例。
此后,青春剧一方面打开了更多的亚类型探索,将诸如运动元素(如《篮球部落》)、音乐元素(如《非常女生》)与校园题材结合;一方面在近年的青春叙事中主动对接亚文化,逐渐实现了如《微微一笑很倾城》般在校园空间与网络游戏世界间的任意穿越与切换。但在《微》的叙事中,校园空间中的人物关系是依据游戏空间来确立的:电视剧首先展示了男主角“一笑奈何”是游戏排行榜中的第一高手,然后在校园空间中对应地展示了“高富帅”兼“学霸”的肖奈。可见,尽管青春剧的主角们已经在十年间完成了代际轮换,转向了文化经验独特的“网生代”群体,但不变的是校园空间在其中依旧是从属性、被其他剧情元素所主导的。
在各种版本的青春爱情童话中,校园都只承担故事展台作用,因之,学校的空间特质从未能参与决定青春叙事。而青春剧越来越丰富与冗余的叙事元素以及类型扩容,也是对校园空间的持续挤压。青春剧热衷于接驳新的社会、文化议题,回应“外部”热点,却也在不断抽离教室、宿舍与操场的意义,使校园环境趋向真空。
“潘主任宇宙”带来的新变化,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现状而言的。通过将“高富帅”的“社会人”花泽类转码为“天才学霸”余淮与钱三一,这类青春剧基于与中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学习生活,逆转了校园空间在青春故事中的边缘地位,打开了全新的叙事地图,也为真正与少年人有关的故事提供了舞台。
用早读课、广播操、拖堂的数学课与晚自习填充起来的日常,相较真空的校园而言显然更为真实丰满。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变化是率先在网络剧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年轻化的网络剧观众对日常而真实的校园生活的认可,成为青春剧新变化的基础。然而,当“潘主任”不仅跨文本,而且跨媒介地穿行到电视剧《少年派》中时,却遭遇了新的阻力。
这种阻力,可以在另一组跨文本形象中发现:饰演主人公林妙妙的演员赵今麦,曾在热播剧《小别离》中扮演面临中考的初中生琴琴。《小别离》是典型的家庭题材,并同《虎妈猫爸》等剧一起组成了以“子女升学”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叙事类型。
显然,《小别离》中展开的是典型的成人故事,它围绕子女教育问题,着墨刻画成年人在面对婚姻危机、家庭重组与事业困境时的重重焦虑。这一叙事视角,与《少年派》中的“潘主任宇宙”发生了冲突。“振华三部曲”系列的原著作者八月长安是哈尔滨市高考文科状元;《忽而今夏》的作者明前雨后不仅与她是高中校友,两人此后也都考取了北京大学。相似的求学背景,使振华高中与海城三中的教导主任被刻画得有血有肉;相似的升学经历,也使这些琐碎的校园故事能够真正围绕“学霸”的日常组织起来。而《少年派》编剧六六的创作则长期聚焦于70、80后一代的现实。从《蜗居》到《小别离》,是都市一代青年立业、成家的奋斗历程,依照这一创作谱系,《少年派》显然是对《小别离》的延续,是琴琴们进入高中后的续集。也正是因此,在《少年派》校园青春剧的类型背后的,其实依旧是基于中产焦虑的家庭剧底色与焦虑叙事。
这便能解释为何《少年派》在播出过程中突然遭遇了口碑下滑,因为造成电视剧剧情崩坏的原因,正是其不断犹疑的叙事角度。它时而通过“潘主任”去唤起观众对“学霸故事”的期待,并承诺一个校园版本的“玛丽苏”童话;时而又通过闫妮饰演的“虎妈”的暴走,去宣泄成年人的焦虑情绪。从这个意义上看,《少年派》中被观众吐槽最多的“母女精神分裂”桥段,恰恰是这部电视剧自身症候的诊断。
“潘主任宇宙”在从以青年受众为主的网络剧向以大众受众为主的电视剧进行媒介跨越时遭遇了困境。看来,文化经验尚不能如《微微一笑很倾城》中所描绘般随意在网络与现实间穿越切换,而《少年派》中校园与家庭的空间争夺,可以视为两个代际对青春故事的叙事产生了差异。
2019年高考放榜后,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顺利考取清华大学的消息刚出现不久,一篇题为 《你只看到武亦姝被清华高分录取,没看到人家爸爸4:30关手机》文章便迅速在朋友圈传播开去,重点表达了父母在 “学霸养成”过程中的自我修养与艰辛付出。看来,围绕着“学霸”这一媒介形象,两种代际话语的叙事差异还将持续下去。(赵宜)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政治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国家安全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特有的民主形式,具有与西式民主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换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两会”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真扶贫扶真贫”到“真脱贫不返贫”,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观念、激活动力、稳定收入来源等方式,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增强其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