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2022-10-06 19:19:50  阅读 12 次 评论 0 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光荣使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自强不息是中华文明兴盛之源。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归根结底在于中华文化中蕴含勇毅前行的奋斗精神。

  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优良美德,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质。这种自强不息勇毅前行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绵延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使中华文明赓续传承、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近代以来,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团结带领人民在痛苦磨难中顽强抗争,在历史转折中走向觉醒,在不懈斗争中获得独立,凝聚和锤炼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一系列精神,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艰难困境,中国人民没有被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核威慑”所吓倒,反而激发起愈是困难愈向前的勇气和骨气,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

  中国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奋斗目标,领导全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奠基,在改革开放中跨越,在新时代迎来光明前景。从王进喜高喊“宁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到“两弹一星”科技人员“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壮举,中国人民横下一条苦干心,拧成一股奋进绳,缔造出前所未有的成就和惊艳世界的辉煌,凝聚和锤炼了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现代中国精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深厚持久的爱国传统密不可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代仁人志士把个人命运与国运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诗经·秦风·无衣》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成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爱国基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将爱国主义传统空前发扬光大,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使命,始终与中国革命步伐同频共振,高举反帝反封建旗帜,不畏强暴、不惧牺牲,前赴后继、顽强斗争,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历史篇章。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求知”被看成是塑造理想人格所必备的美德,把“开智”与强国相统一,形成了“民智者,富强之源”的重要理念。《礼记》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彰示善学之人应广学博识、审时度势、慎终追远、明辨是非、笃行不怠,体现了注重实践,知行合一的治学理念。在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大多数家庭推崇的家训经典,从德和知两方面言说了人们应该操守的立身处世之道。从古至今,中华文明史上涌现了诸多“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至理名言和人物典故。

  中国人接续了中华民族求知报国的光荣传统,把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改变国家民族和个人前途命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出路。在17岁时,便怀着求学变革的理想,写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铮铮誓言;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又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全国中小学生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励志格言。

  中华民族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诸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民本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哺育了一大批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成立之后,以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人,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指出:“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诚信和廉洁,崇尚诚实无欺、言行相符,重义轻利、修身倡廉。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几千年来,“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佳话不绝于史,“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成由勤俭破由奢”等称颂诚信和守廉的金句名言,浩如烟海。这些思想不断革故鼎新,完善发展,使中华文化虽历经几千年,依旧传承不衰,绵延发展。

  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知规守廉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早在延安时期,就要求全党同志“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曾多次讲到员应该“襟怀坦白,忠诚积极”“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不懈加强廉政建设,在全党开展了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主要内容的“三严三实”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带头“讲规矩、知敬畏、严自律、重廉洁、强作风”,在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作表率、树形象。教育广大青少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作者单位:西和县汉源中学礼县东城小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634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