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罗晓晴:追忆余光中

2022-11-29 05:50:26  阅读 13 次 评论 0 条

  1999年9月中旬,渴慕“蓝墨水的上游”久矣的诗坛泰斗余光中先生,终于应湖南省文联、省作协之邀,踏上了筹谋多年的湖南之旅。短短12天里,他徜徉于楚山湘水之间,呼吸于当代现世,顶礼往哲先贤,留下了一段难得的文坛佳话。而我,也终于有幸近距离瞻仰这位名噪天下的“乡愁诗人”,有幸亲耳聆听他那充满智慧而又妙趣横生的传经布道。

  我第一次听到余光中这个名字,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家父还在隆回县文化馆工作,某一年的某一天,著名诗歌评论家李元洛先生突然来访,随身携带几大本《诗美学》的书稿,征求家父的意见。当时我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小少年,站在一旁默默倾听两位长者的谈话,并时不时翻阅一下《诗美学》。在李先生的叙述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余光中”“洛夫”“席慕蓉”……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李先生对余光中格外推崇,赞誉他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的文学巨匠,是“屈原和李白的传人”。兴之所至,李先生还声情并茂地背诵了余光中的成名作《乡愁》。这首诗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与当时一统天下的朦胧诗迥然不同。诗歌居然可以这样写?我感到很讶然,也很兴奋,自那以后,我就有意识地去搜寻余光中的作品赏读,有意无意地去学习甚至模仿他的创作手法。

  1999年9月上旬,时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的李元洛先生给家父打来电话,说他将于近期陪同余光中夫妇访湘,最后一站到张家界,请张家界市文联、市作协协助省里做好接待工作。家父于11年前调到张家界日报社工作,眼下兼任着市作协主席的职务,余光中来访张家界,是张家界文艺界的一大盛事,自然要盛情接待,更何况是李老亲自交代。家父一高兴,就把余光中要来张家界的消息告诉了我,我当时就在琢磨,如果能够参与接待工作,陪同余先生到张家界各大景区走一遭就好了。然而,事与愿违,毕竟这是一个高规格的文化交流活动,哪有我这个藉藉无名的文学青年参与的份。眼瞅着仰慕已久的偶像不远千里蹈海而来,却要与我硬生生“擦肩而过”,令我着实懊恼了好几天。

  湖南省对余光中先生访湘十分重视,湖南卫视、湖南经视全程报道。通过这些新闻媒体,我对余光中夫妇探长沙、吊汨罗、访巴陵、揽胜桃花源、俯仰张家界的游踪了如指掌。余先生在岳麓书院演讲的现场直播轰动一时,在湖南师大、岳阳师院、常德师院的演讲也因妙语如珠广为传颂。于是,我暗暗期待,余先生将在张家界的武陵大学来一场堪称压轴戏的精彩演讲。经向家父询证,果然有此安排,时间就安排在余先生离开张家界返回长沙的那天上午。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的那个兴奋劲儿,甭提有多高了。

  余光中先生演讲的时间说来就来了。那天早上,天一放亮,来不及吃早饭,我就蹬着自行车往武陵大学赶。我以为自己去得很早了,结果当我赶到武陵大学时,却发现操场上早已座无虚席,而且坐席外也站满了人,真可谓“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在翘首等待余先生的到来。

  那天,太阳也早早地赶来旁听余光中先生的演讲,而且特别地热情,阳光比往常炙人。上午八点半,在李元洛、水运宪等文坛大咖的陪同下,余光中先生一脸肃然地走上讲台。跟电视里舌灿金花的形象大不一样,现实中的余先生身材瘦小,面容清癯,不苟言笑,显得十分拘谨。这是我对余先生的“第一印象”。李元洛先生作为主持人,在对余先生做了简单介绍后,指着高空的秋阳说:“现在正是九月,余光中写九月的阳光,有诗曰‘鹰隼眼明霜露警醒的九月/一出炉就从不生锈的阳光’,阳光从不生锈,是余先生的首创。他今日在武陵大学的演讲,也是一场永不生锈的演讲。”短短几句话,引来台下掌声浩荡,全场气氛之热烈瞬间如同热烈之气候。

  余光中先生在武陵大学的演讲,果然是一场永不生锈的演讲。虽然时间已经过去23年了,但是对于余先生的此次演讲我依然记忆犹新。我记得,余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旅游与文化》,之所以取这个题目,大概是因为张家界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而武陵大学是以培养旅游人才为特色的新型学府吧。余先生以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为切入口,结合自己71年的人生经验,为听众解读文明史上的旅游文学以及旅游中的文化情怀,进而带领人们重新认识旅游的意义。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余先生从东方的《大唐西域记》《西游记》《徐霞客游记》,到西方的《奥德赛》《堂吉诃德》《马可波罗游记》,细数旅游文学的源远流长,中西典故信手拈来,风趣幽默的表述让现场的听众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阵阵笑声。例如,他一本正经地说,“《西游记》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文学,唐僧就是最早的留学生。唐僧是一分为二的,他坚强的意志分裂为孙悟空,感性的肉身则分裂为猪八戒。”又如,他郑重其事地鼓励大家“拥抱铜臭”。他说,钞票上大有文化,并逐一趣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包括印度纸币上的甘地头像、澳洲纸币上的牛仔、苏格兰纸币上的老鼠与玫瑰、荷兰纸币上的名画家、希腊纸币上的海神……他表示,“铜臭”无法掩盖文化的芬芳,建议出国旅行者可收集各地钱币、邮票等,于旅行中见文化。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说法,无不引来听众的会心一笑。

  在互动环节,余先生应听众要求,朗诵了那首早已在神州大地众诵的《乡愁》。在回答听众提问时,余先生回顾了创作《乡愁》的时代背景。他说,他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思乡情切之下,便在中国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写完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沉吟良久。当听众问及他游览张家界的感受时,他对张家界赞不绝口,夸张家界砂岩大峰林“出尽风(峰)头”、张家界山水“美得莫名其妙”,他还说,“我在《乡愁》一诗中有‘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之句,而现在已不是这头那头了,而是在美丽的天堂的上头。”足见他对张家界风光赞誉至高。有听众提出,余先生在岳麓书院、贾谊故居、屈子祠、岳阳楼、常德诗墙等地均有题赠,不知他对张家界有何表示?余先生不假思索地答道,他在游览武陵源景区时,已经为湖南卫视记者题辞“精神求其年轻,智慧求其成熟”,愿以此与武陵大学的师生们共勉。你看,这哪是什么“拘谨”的小老头啰,分明就是一个谈笑风生的智者嘛,台下听众无不被他的睿智、幽默、才思敏捷所折服。

  然而,老天总是妒忌英才。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因病去世,到天堂与母亲团圆去了。余先生仙逝后,他的《乡愁》被海内外读者一次又一次提起,一次又一次传播,真可谓“诗人已逝,乡愁犹在”。

  真希望,有一天我将乘坐高铁,去阿里山、日月潭旅行,去余光中先生坟前,点燃《乡愁》,边祭拜边念叨:“别了,乡愁。”

  罗晓晴,男,汉族,祖籍隆回。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钦点智库专家、北京中宣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湖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葛根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爱好诗歌、散文、电影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出版有诗集和经济学专著各一部。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638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