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艺报》迎来创刊70周年,谨表示衷心的祝贺!《文艺报》创刊以来跟新中国文艺一起走过光荣的道路。《文艺报》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站在文艺的第一线,与党中央政治上保持一致,褒扬佳作,扶植新人,传播正能量,执行“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扩大我国文艺工作者的世界视野,活跃不同观点的文艺批评,为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为弘扬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我国文艺攀登新的高峰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希望在新的起点上,《文艺报》能够继续发扬优良的传统,更广泛地关注新人新作,从理论的高度更深刻地总结社会主义文艺的丰富经验,帮助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繁荣文艺建立新功!
仲呈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的人生哲理名言。人生如此,刊物亦有相通之处。《文艺报》走过70个春秋,理应从文艺培根铸魂所欲而不逾文艺规律之矩。
回想40年前,我由蜀入京,师从朱寨先生治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他给我的第一个任务,便是通读细研自《文艺报》创刊以来的全部刊物和报纸(中间曾改刊为报)。我通读细研,获益匪浅,深感它从重要方面忠实记录了一部既波澜壮阔又曲折反复的中国当代文艺史。我据此学习、整理、出版了当时填补空白的《新中国文艺纪事和重要著作年表》,并遵师嘱,撰写了后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的第一、二、四次文代会重要章节。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位智者。可以说,《文艺报》教我学习和研究中国当代文艺史。不仅如此,《文艺报》还把我培养成为一名文艺评论工作者。我的不少文艺评论拙作,都是在《文艺报》上经编辑润色加工后面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文艺报》大学”毕业的。
叶 辛:我从小就喜欢《文艺报》,因为爱好文学。中学时代,我常在上海南京路上买《文艺报》来看。那时《文艺报》不是报纸,还是像活页文选一样的杂志。1984年1月我的小说《基石》出版,《文艺报》的长篇评论第一句便是“小说紧扣时代的脉搏,深切地关怀人民的命运……”这是我的作品在《文艺报》上的第一篇评论,激励和鼓舞了我的写作,这份报纸我一直珍藏至今。新中国成立70年了,今天的作家队伍已经比我年轻的时候庞大得多。希望《文艺报》继续为作协的会员做好服务,及时反映文学界的动态。祝《文艺报》越办越好!
迟子建:1988年我在鲁迅文学院求学时,在《文艺报》发表了创作谈《遥远的境界》。30多年过去,《文艺报》依然承担着文学淘金者的重任,去沙取金,激浊扬清;而我也依然在文学之河徜徉,捕捉能打动我的潮汐。当年我在《遥远的境界》结尾写道:“真正的艺术是腐烂之后的一个骨架,一个纯粹的骨架,它离我们看似很近,其实十分遥远。”这段话依然是我想说的。没有文学血肉的蜕变与升华,又怎能洞见艺术的不朽?
周大新:我是从1979年开始读《文艺报》的,也是在这一年开始发表作品。40年间,《文艺报》给了我太多的支持,我的很多作品是经《文艺报》向读者推荐介绍的,我的一些文章也是在这块园地上与读者见面的。作为《文艺报》的一个读者和作者,我对其怀着很深的感激之情。在她70年的成长历程中,有40年时间我与她同行,我为此感到非常荣幸。愿她在今后的岁月里永葆青春,继续以宽阔的胸怀和宽容的心态,给更多的作品和更多的作家、艺术家以关爱,成为文艺界最美丽的一块苗圃。
曾镇南:《文艺报》是中国作家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既是探访文艺百花园有用的导游图,又是展示当代文学大军风采的阅兵场;它既是汇聚文学常识、文艺思潮的工具箱,又是现在乃至未来的文学研究工作者所必需的原生资料库。希望《文艺报》继续关注、全面反映文学和文艺现场,发出自己独特的文学声音。
孟繁华:《文艺报》是中国文学的旗帜报,它特殊的地位使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报刊。它建构的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国家话语,表达的是国家对文学艺术的态度和立场,因此它是一部当代中国文学活的历史。杂志时期的《文艺报》厚重、权威,许多名重一时的大学者、大批评家都曾在《文艺报》上发表过文章,曾是我学习的重要对象;改为报纸后的《文艺报》活跃、迅速、敏锐,是了解当代中国文坛的风向标和晴雨表。1978年《文艺报》复刊时,我还是一个大一学生,从那时开始,除了报社后来的赠送,我一直是《文艺报》的订户。它对我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重要无比。后来我成了它的作者,每年我都有很多文章发表在《文艺报》上。在《文艺报》创刊70周年之际,祝愿《文艺报》青春不老,老当益壮。
汪 政:作为一份文艺类的综合性报纸,《文艺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集新闻、理论、评论、创作于一体,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如今已走在融媒体的发展大道上。作为行业的权威平台,她在引领舆论导向、表达文艺家心声、推介新人新作、繁荣文艺研究、畅通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当代文艺经典化等方面更是功不可没。70年的光荣与梦想铸就了中国文艺的精神高度,《文艺报》已经深度融入了当代中国人的文艺生活,她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写出更为精彩的篇章。
张燕玲:在文学场域中,报刊不仅是媒介,更是磁场。中国作协主管主办的《文艺报》,更是中国文学的航标和港湾,是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晴雨表。在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的历程中,《文艺报》为中国文学史的良种库提供了70年的文学良种,为当代文坛描绘了70年学术而时效、理性而鲜活的文学现场,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与批评家的成长与成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