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苦难注定要来,然而如果它是人类伟大梦想必经的一个部分,那么一时的挫折就不会是彻底的失败。
在当下纷乱压抑的活动之上,有一些看似遥不可及但却会渐渐清晰起来的目标。在这些目标中,你不是孤独的个人,而是引导人们走希望的大军中的一员。
一个人很容易沉迷于自己的追求,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上,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做的事在全部人类活动中仅仅是沧海一粟,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事并不因我们的所作所为受到丝毫的影响。
因此,无论你多忙,无论你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获得多大快乐,你都应该保持一份追求“闲情逸致”的心,让自己时不时跳脱出来,反观这个更广阔的世界。
人生在世,时日不长,一个人需要对这个奇特的星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保持一种最基本的好奇,了解一切他应该知道的东西。只有把自己手里的事与一个广阔的世界图景勾连起来,他才能获得踏踏实实的快乐。真实的世界充满了悲喜剧,英雄层出不穷,怪事迭出,令人称奇。那些对世界赋予的壮观景象缺乏兴趣的人,就像是上了戏院而不听戏一样,无疑是放弃了人生赋予的特权和优待。
闲情逸致,能让我们时不时走出来,看看不相干的人在做什么,看到你从未曾注意到的另一个世界。这除了是一种休息之外(我们经常在追求快乐的同时感到疲劳,闲情逸致能让我们换换脑子,甚至不用动脑)还能让我们获得平静。
譬如说,哪怕是在最幸运的生活中,事情有时也会变糟。除了单身汉,很少有人不曾和自己的妻子吵过架;很少有父母不曾为自己的孩子的疾病而忧心忡忡;很少有商人不曾遇到过经济难关;也很少有专业人员不曾面对过失败。这时候,能把自己的兴趣转向忧虑事情以外的品质,是一种极好的品质。在这种时候,即除了忧虑之外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去下棋,有人去读侦探小说,有人迷恋上普通天文学,还有的人去阅读关于巴比伦发掘情况的材料。这四种人的行为都是明智的。反之,那些不以消遣来分散心思,任凭焦虑紧紧攫住自己的人,其行为是不明智的,一旦需要采取行动的时刻来临,他却再也无力应付了。
恰当的做法是将它引入新的渠道,或至少是一条远离当前不幸的渠道,然而,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向来只沉溺于一个领域,而这少数的领域现在又充满了悲伤,那么他就很难转移其思想。厄运降临而能承受,明智的方法莫过于在快乐的时候便去培养相当广泛的兴趣,使心灵能找到一处宁静的所在,在此它能唤起别的联想和思绪,而不是那些使现在难以忍受的痛苦的联想和思绪。
因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小小角落,我们都容易变得过分激动,过分紧张,过分看重。这种对我们自身重要性的过分激动和过高估价,是没有一点益处的。这时人们为了一两件要事而忘了其余的一切,并且认为在追求这一两件大事的时候,对其它事情的附带性损害是无关紧要的。对于这种狂热心理,最好的预防莫过于对人的生命及其宇宙中的地位多一些了解。
举个例子说,文明社会中的完美主义者,经常把自己在做的事想象一幅肖像画,一旦有什么东西要来亵渎这幅画时,主人便会恼怒起来。对这种恼怒的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不要设想一幅图画,而要将设想扩展成一个画廊,遇到什么情形便挑选什么图画。另外,“角色感”遭到破坏也是很多人恼怒的原因,当然,如果你能完全忘却自我,而不扮演任何角色,那确实令人称羡。然而,如果扮演角色已成了第二天性,那么你应想到你是在演出全部的节目,而非仅有的一场,这样可避免砸场的担心。
效率至上的学说经常使我们把个体的目标看得过分重要,而忽略了拓展人类思维和心灵空间的这一根本目的。如果你心中的视野仅仅局限于当前利益,你就很可能会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依赖这些手段,目前你可能取得计划中的胜利,而未来的结局很可能是一败涂地。反之,如果你头脑中装满了人类的过去,人类从野蛮状态进化出来的缓慢而片面的文明过程,以及与天文年龄相比之下人类的短暂的存在——如果,我想,这些思想已经变成了你的习惯性感受,那么你将认识到,你所从事的暂时的斗争,其重要性决不至于值得我们去冒如此之大的危险,以至于有可能重新退回到我们奋斗至今才得以慢慢伸出头来的黑暗中去。
一个有胸怀的人,不会把世界看得过于狭小,不会有一种使人难逃厄运的世界观,让一次或数次的失败就击倒。你还能承受住眼下的失败,是因为你知道失败只是暂时的,这样你就不愿使用那些卑鄙无耻的武器了。在你当下的活动之上,你会看到一些具有某些虽然遥不可及,但却会渐渐清晰起来的目标,在这些目标中,你不是孤独的个人,而是引导人类走向文明生活的大军中的一员。如果你拥有了这种看法,某种伟大的幸福便会永远伴随着你,而不管你个人的命运如何。
命运中最大的失败乃是死神将至,我们全部的情感都受死神的主宰,但是,我们的生活范围不应该变得如此狭窄,以至于把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和理想听凭偶然性的摆布。尽管纯粹个人的希望是无法避免破灭的命运的,然而如果个人的希望只是人类的伟大希望的一部分,那么个人希望的破灭就不会是彻底的失败。只要他关切的是人类的命运,而不仅仅是自己能否参与其中。这时,生命将变成与历代伟人共享的圣餐,而个人的死亡只不过是一首小小的插曲。
一个人一旦懂得了——不管多么短暂,多么简略——使灵魂变得伟大的东西之后,如果仍然卑鄙偏狭,自私自利,仍然为渺小的不幸所困扰,仍然惧怕命运的安排,那他决不会是幸福的。凡是具备伟大灵魂的人,其心胸都是开阔的,能让宇宙间八面来风自由吹入。在人类受到的限制范围内,他将尽可能本真地认识自己。生命和世界;在意识到人类生命的短暂易逝和微不足道的同时,他意识到已知的宇宙所具有的一切价值都凝聚在个人的心中。而且他知道,心灵反映出整个世界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和世界一样伟大。一旦摆脱了任凭命运操纵的恐惧感,他就可以体验到某种深沉的快乐,在经历外部生活的一切沧桑之后,在灵魂深处,他仍然是个幸福的人。
1872年5月18日,出生于英国蒙茅斯郡特雷勒克附近的雷文斯庄园。1874年,罗素的母亲安伯利夫人逝世。1876年1月,罗素的父亲安伯利伯爵逝世,接着对其遗嘱产生争议,以自由思想家作为其子的监护人被否决,改由祖母和罗洛监护,居住在彭布罗克寓所。
1883年开始,从其兄弗兰克学欧几里德数学。在家庭教师辅导下学习。开始哲学思辨,尤其在宗教问题上。悄悄写下自己的想法在一家杂志发表。1890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大学前三年,他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的第七名。1894年,参加伦理学荣誉学位考试。完成研究论文《论几何学的基础》。被指定为英国驻巴黎的名誉参赞。与阿鲁丝·史密斯结婚。
1895年,访问德国,研习于柏林大学。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讲授德国的社会民主制。选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管委会。1896年偕夫人访美,到霍普金斯大学和布赖恩-莫大学讲学。1898年 在剑桥大学讲授莱布尼茨。与G.E.穆尔一道反驳康德和黑格尔。
1900年,出席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哲学会议。1903年,罗素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
1905年,描述理论首获成功。1907年竞选议员失败。1908年成为皇家学会会员。1910年,任剑桥大学讲师。在与A.N-怀德海合作撰写《数学原理》长达10年之后,该书第一卷问世。因受其不可知论观点的影响,未能获得自由党提名为议员候选人。
1911年,担任亚里士多德学会主席。与夫人阿里斯分居。1913年,在高等社会研究学院讲授数理逻辑的哲理重要性,在三一学院向异教人士讲演柏格森哲学。
1914年,又任剑桥三一学院研究员。同年加入工党。在牛津大学赫伯特·斯宾塞讲座讲演哲学的科学方法。在波士顿洛威尔讲座讲演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撰写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小册子和进行公开反战讲演。
1915年,向曼彻斯特哲学协会讲演物质的基本要素。1916年,因撰写小册子批评对一位拒服兵役者被判两年徒刑的埃弗里特案件而遭罚款100英镑。变卖图书偿付罚金,朋友们为其买下图书。失去在三一学院的讲师职位。
1918年,在伦敦开设一个含八讲的课题,讲述其逻辑原子论,承认过去四年曾受维根斯坦的影响。由于在一篇文章中引述美国国会对使用军队对付罢工者的调查报告而被判处六个月监禁;狱中待遇由第二级改为第一级,在布里克斯顿狱中完成《数理哲学导论》一书。
1920年,访问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1921年,与阿鲁丝离婚,同多拉·布莱克结婚。访问中国和日本。在伦敦和中国讲演心之分析。儿子约翰出生。这期间罗素已经因为参与反战活动而被校方开除,他通过出版各种有关物理、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书籍谋生。
1922年,成为工党议员候选人。为M.D.康韦纪念讲座作《论自由思想与官方宣传》的演讲。1923年,女儿凯特出生。1924年,在美国巡回演讲。以《布尔什维克主义与西方》为题,面对争取公众参议社团人士,同司各特·尼尔林辩论。
1925年,在三一学院塔纳的讲座讲演物之分析。1927年在美国巡回演讲。在彼得斯菲尔德附近的塔山开办学校,自任校长,夫人多拉任女校长。在巴特尔塞市政厅为全英非宗教人士协会南伦敦分会演讲《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
1929年,在美国巡回演讲。在伊利诺州埃文斯顿的西北大学为当代思想班学员演讲《通向世界的三条道路》。
1930年,在纽约同约翰·库柏·波伊斯辩论现代婚姻是不是失败?1931年,在美国巡回演讲。同舍伍德·安德森辩论家庭是否将消亡?其兄弗兰克逝世,承袭爵位成为罗素伯爵第三。但是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这么称呼自己,或被别人这样称呼。
1935年,与多拉离婚,退出所办学校,离婚后,勃拉克独自把友前希尔学校办到1939年,并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1936年,在泰恩河上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学院为格雷伯爵纪念讲座演讲宿命论与物理学。与海伦-帕特里夏·斯彭斯结婚, 两人也生有一个儿子。
1937年,其子康拉德出生。1938年在牛津大学作系列讲座语言与事实。访美并旅居到1944年。与T.V.史密斯和保尔·道格拉斯在广播上谈论驯服经济力问题。任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至1939年。
1939年,搬到美国,并很快被任命为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参加芝加哥圆桌广播讨论,谈安全感在增长吗?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俱乐部演讲现代世界中知识分子的作用。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举行讲座直至1940年。
1940年,在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讲座演讲探寻意义和真理。由于伯特兰·罗素案而丧失纽约市立学院的任命。
1941年,在宾夕法尼亚州梅里恩的巴恩斯基金会演讲哲学史。与亨廷顿·凯恩斯、阿兰·泰特和马克·范·多林共同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增长知识节目谈黑格尔哲学史。与雷克斯·斯托特在WEAF电台作话说自由节目的广播谈线年,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增长知识节目与雅克·巴曾谈笛卡尔的《方法谈》,与司各特·布坎南和马克·范·多林谈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后又与凯萨琳·安·玻特谈卡洛尔的《艾丽丝漫游奇境记》。在美国空中论坛谈印度如何了?
1943年,终止巴恩斯合同,顺利了结五年合同的终止诉讼。1944年,在纽约的兰德学院讲演,在WEAF电台谈论与苏联合作问题。返回英国。再次被选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管委会,年度课目无论证的推论。
1947年,在同仁寓所向全英图书会社讲演哲学与政治。1948年,在去挪威的特隆赫姆作讲演防止战争的途中飞机失事,身穿笨重大衣游泳十分钟后得救。在英国广播公司里恩讲座作头几讲,谈权威与个人。
签名1949年,被授予勋章。为威斯敏斯特学院演讲原子能与欧洲问题。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51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马切特基金会讲座演讲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为哥伦比亚广播电台的第三节目撰稿,谈美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科学方法的性质与根源,以及怀疑主义与忍让。
1950年代,他广泛撰写有关战争危险的文字,并越来越感到需要行动。他于1955年争取到爱因斯坦的支持(爱因斯坦在同意信寄达前不久逝世),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或称《爱因斯坦--罗素宣言》)。他还向各国著名科学家征集签名,召开了一次世界性会议,商讨采取什么实际步骤来应对由原子武器出现面临的危机。由于签名的科学家很多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该宣言造成了很大影响。其后,该会议逐步演变为《维也纳宣言》。
1958年,为促进核裁军活动,而后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20世纪60年代,罗素出版了自己的三卷自传,并参与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调查。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于1967年5月和萨特一起成立了一个被称为罗素法庭的民间法庭,以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1970年2月2日,罗素在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逝世,他的骨灰被撒在威尔士的群山之中。其爵位由他与多拉·布莱克的儿子约翰·康拉德·罗素继承,为罗素勋爵四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