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寒门学子的励志故事:“留守儿童”也迎来了春天

2018-01-20 08:43:15  阅读 112 次 评论 0 条

  或生于贫瘠的大山里,或生于困苦的家庭中……他们寒窗苦读12年,梦想便是用知识去改变自己、改变家庭的命运。

  身体残疾,他不向生活低头,始终孜孜不倦求知;被父母遗弃吃百家饭长大,她从不怨天尤人,一盏油灯陪伴着学习;父亲遭歹徒杀害母亲病逝,她心中没有憎恨,只是更加上进努力……在三湘都市报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连续12年的走访中,多少寒门学子的励志故事让我们眼角湿润。

  今年,又有哪些学子正在等待帮助?他们身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本报利群阳光助学直通车再度出发,首站开进湘西大山里的麻阳苗族自治县,讲述贫寒学子的励志故事,传递温暖,播撒阳光……

  “贫穷又怎样呢?我觉得没什么。”说话的声音很小,模样看起来也非常内向 ,17岁的邓亦婷其实很有自己的主见。家境的贫寒从来不能影响她,倒是磨出了一副勤俭坚强乐观的好性子。

  今年高考,她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到首都以后,就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这个报考了化学专业的女孩笑称,贫穷根本不能阻挡自己在学海上下求索。

  “明天我就去贵州,打暑假工,学费就可以解决一些了。”看到记者后,邓亦婷便“解释”为什么自己要在第一天第一个接受采访的理由,因为第二天就要出远门了。

  “打工”这个词,对邓亦婷来说很熟悉,也很亲切,父亲一直在外面打工,母亲也带着弟弟在打工,这才有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等。虽然这次去贵州干的是洗碗工,她还是很开心,自己至少已经走上了自力更生的第一步。

  “主要是家里负担太重了,爷爷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奶奶又干不了活,还有叔爷爷、叔奶奶也是有精神疾病的,都靠着爸爸来扶养。”对于家里的困境,邓亦婷也很坦然,她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好的未来。

  跟着邓亦婷回麻阳老家的路上,表姐为没有吃午饭的她送来几个卤蛋和包子。邓亦婷在路上囫囵吃完了包子,却把卤蛋一直留着。

  回到家之后,瘦弱的奶奶在门口等她,而患有精神疾病的爷爷则被锁在屋里。邓亦婷打开门,爷爷似乎并不认识她,开始大声地训斥人。“不好意思,他是一个病人。”邓亦婷仍旧笑呵呵地迎上去,将手里的卤蛋放到爷爷手中。

  “爷爷奶奶太苦了,平时吃的穿的都不好。”邓亦婷在门前的泥地里走了一圈,有些黯然,家里一到下雨就漏水,外面也满是泥泞,她很想让爷爷奶奶早日住上好房子。

  “不过也不久了,等我大学毕业了,和爸妈一起存钱,就可以建房子了。”贫穷只是暂时的,邓亦婷坦言,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这可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动力。

  杨坤的家乡,在麻阳苗族自治县粟坪村细山坑。“直到现在手机依旧没有讯号,你就可以想象有多偏僻了。”为什么取名为“坑”,用杨坤的话说,是因为那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

  生在这样贫瘠的地方,父母为他上学拼尽了全力。如今考上了大学,杨坤心里的第一个愿望,便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快些替父亲扛下生活的重担。

  听说助学直通车要来资助儿子,杨坤的父亲杨再礼早早等在了家门口。“谢谢你们啊,太感谢了。”瘦小的身材,花白的头发,不到50岁的年纪,这个父亲外表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些,看起来老实巴交。

  他向记者介绍家里的情况,这个山坑里田地少,村里的村民多半都出去打工了。自己也曾经尝试出去打工,却发现完全不适应外面的环境,连基本的语言都不通。干了几年烧木炭这样辛苦又廉价的活后,杨再礼身体吃不消,只好回家了。

  西瓜、香瓜、李子……现在的每个清晨,杨再礼就去地里摘自家种的瓜果,然后挑着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到镇上去售卖。“每天都在劳作,可还是没办法改变这样的境况。”出去打工的邻居们好些都回来建起了小洋房,自己家却还是三间土坯房,杨再礼多年来一直很内疚,总觉得亏待了妻儿。

  “我倒不这样认为,爸爸确实尽力了,主要是我读书花了太多钱。”杨坤坦言,母亲没有出门工作的能力,父亲每天劳作,种田种水果挣钱养家,他已经尽力了。而自己从初中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学费生活费花去了父亲所有的积蓄。

  “除了我崽,我们这一片山村,没有哪个孩子参加过高考,更不要说考上大学了。”对于自己的付出,杨再礼觉得非常值得,让儿子远离这个贫瘠的山村,过上比自己好的生活,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这么多年来,杨坤很清楚父亲的心愿,所以他刻苦认真,才有今天的好成绩。“考虑到麻阳离重庆、四川等地近,我报考了四川大学。”如果报考太远的学校,路费等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以后原地就业也不方便照顾家里。按照杨坤的计划,他会用高考的劲儿继续努力几年,早点替父亲挑起生活的重担。

  19日下午,杨坤告诉记者,因为享受到边远农村招生优惠政策,他已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作为麻阳苗族自治县的文科最高分获得者,符雅隽不但有一个雅致的名字,还写得一手好字,画画更是她业余的“特长”,用班主任张和鸣老师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散发着“文艺”味儿的女孩子。

  父母多年来在外地打工,为了符雅隽和姐姐的学业一直奔波;符雅隽则一直和奶奶生活,符雅隽也被笑称为一个“留守儿童”。如今,这个对自己要求严格且“全面”的“留守儿童”终于迎来了春天,即将翻开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符雅隽的成绩自小学时就拔尖。她尤其喜欢语文、英语等语言类科目。这次填报中国人民大学的志愿,她也打算继续就读语言类专业。

  父母在外地,没人管着自己的学习,符雅隽没事就练字、画画,业余生活过得非常“文艺范”。上高中的时候,她也没有“冷落”自己的爱好,学好文科知识的同时, 经常参加书法比赛,硬笔书法还曾多次取得麻阳苗族自治县学生书法比赛的奖励。

  “其实这并不影响学业。”班上的同学都把爱好当作浪费时间的玩意儿,一头埋在题海中,符雅隽却庆幸自己成为了一个有爱好的人。

  家庭贫困,老屋早已不能住人,符雅隽放假就寄居在伯伯家,这样的困境成为她向上的动力。

  出生在湘西大山里的她,不但打算走出大山,还计划着某一天能走出国门。“人民大学出了很多外交官。”符雅隽坦言,自己希望成为一个“语言大师”,或者走出去当外交官,或者去外贸公司工作,看看外面的世界。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66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