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第一届中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召开。十九大代表、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傅小兰主持开幕式。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2018年1月18日,“第一届中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召开。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做题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的特邀主题报告。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在论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环节,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做了题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的心理学研究与实践初探”的主题报告。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中国网1月18日讯 (记者 苏向东) “第一届中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今天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召开,讨论的主题聚焦在普及全民心理健康知识,全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让百姓获得更多幸福感。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报社联合举办。来自中央综治办、国家卫计委、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公务员局、中残联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地区代表、心理学相关学术组织代表、心理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等1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十九大代表、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傅小兰主持。她强调,本次论坛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工作之一,旨在凝聚各方力量,交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工作经验,分享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的最新实践和研究成果,携手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做了题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的特邀主题报告,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和要求出发,就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做了说明。
王斌指出,当前我国公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巨大,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专业人才缺乏,心理健康服务规范缺乏法律保障,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后,行业迷惘焦虑……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组建社会心理服务专业队伍,引导行业规范发展。通过加强全民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公众教育,使每个人切实认识到“自己是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同时营造关注心理健康、消除歧视的社会氛围,培养良好社会心态,积极开展自助和互助。特别要重视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为贫困和经历重大生活变故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在论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环节,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做了题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的心理学研究与实践初探”的主题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对心理健康工作的要求与部署,提出中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发展中的工作,目前重点是广泛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未来应向更全面的、支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心理建设发展。她表示,当前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心理健康基础性研究、加强科学普及、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同时,呼吁心理学工作者重视在复杂社会背景中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尝试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提供心理学的系统方案。
江西省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玉福和河南省西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兴分别介绍了两地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工作经验。这两个地区均是中央综治办2016年在全国确定的12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各自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平台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值得推广的经验。
江西省赣州市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成效显著:社会心理服务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社会的负面心理得到有效干预,因严重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案(事)件逐年下降,其中全市自杀案件2017年比2016年下降26%,学生自杀下降4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大幅下降;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为1.12‰,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为1.1%,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论坛还开设了“社会心理研究”、“社会心理服务特色实践”等主题研讨环节。《社会心态研究与社会治理》、《行为决策助推社会发展》、《网络大数据预测心理行为》、《社会治理中的文化心理》等最新成果报告构成了我国科学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公职人员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探索》、《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的探索与实践》、《如何发挥社会工作在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等实践成果报告,为我国全方位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此次论坛在社会心理服务的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之间搭建了沟通和对话平台,对于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性、推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开展针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