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本朴实、有时代特点、励志的书作者:陶海粟感谢中央党校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谈谈我对《习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的几点感想。第一点,这本书是一本朴实的书。说老实话,这本书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
感谢中央党校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谈谈我对《习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的几点感想。
第一点,这本书是一本朴实的书。说老实话,这本书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没有什么高昂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拔高渲染。当事人村言土语,娓娓道来地讲了一些亲见亲闻,有一些陕北土话甚至不得不用注解来翻译一下。书里面反映出的当年艰难困苦的生活场景、陕北老乡的憨厚质朴和与知识青年的真情实谊,都是很多在陕北插过队的北京知识青年所亲历、所熟悉的。但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平凡事件的长期日积月累,铸就了不平凡的人格、气质和见识。正是那些和老百姓一起洒下的汗水、那些和饥饿的老乡一起分吃的糠菜干粮、那些在油灯下和农民兄弟姐妹拉的家常话,对习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行事风格和待人态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你能理解习在陕北和父老兄弟们过了七年什么样的生活,你就不难理解他在十八大以来的一些理念和举措:为什么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那么痛恨;为什么对贫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那么上心;为什么对改革那些对老百姓不公不义的问题那么急切;为什么坐在炕头上拉着农民的手聊天时会那么顺畅。作为一本朴实的书,我希望它能吹起一股清新的风,我们没有必要太多地谈论空洞的东西。真实、平实、踏实,才是最能进入人心的东西。
第二点,这本书是一本带有时代特点的书。毋庸讳言,习在陕北这七年岁月,正处在“”的时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家庭和他自己都深受错误路线之害,处于比平常人更困难的境地。而且,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许多是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比如,那时流行的口号是“知识越多越反动”,但习却如饥似渴地读书,汲取中外人类文明的养料;那时提倡通过造反、“反潮流”一鸣惊人、飞黄腾达,但习向来讨厌咋咋唬唬、哗众取宠,一直甘于默默无闻地和老乡一起做好日常的琐碎工作;那时号召“可教育好子女”背叛家庭,习曾受到压力,安排他在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发言,但条件是要在发言中公开表态和“黑帮”父亲划清界线,但习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他的态度是:即使不参加代表会也不能说关于父亲的一句违心话。因此,习在陕北的成长,是那片贫瘠的土地和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培育的结果,是当时延川县党组织抵制错误路线、为他创造环境条件的结果,当然更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第三点,这本书是一本励志的书。正如中央党校在前几天发出的关于学习这本书的通知中所说,这本书是当代青年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诚然,这本书中所讲的都是40多年前的故事了,40多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和我们年轻时的境况大不相同了。当年我们都希望能吃饱肚子变得胖一点儿,今天的年轻人可能更多地会关心如何减肥瘦身。但是,有些人生的宝贵经验是超越时代的,是历久弥新的。路遥和习一样也是从延川成长起来的,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被搬上荧屏热播,受到当代年轻人的极大欢迎。那里面讲的也是40多年前的故事了,故事主人公的改革创新只是一座简陋的烧砖窑而已,但他那种不屈不挠地和命运抗争的精神和当代年轻人是心灵相通的。我相信,中央党校出版的这本书中所讲的故事,同样会和当代青年心灵相通的。今天的社会生活条件虽然大不相同了,但人生在世还是会有种种的不如意。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习在陕北插队的七年经历可以提供很多的启示,如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定力、辛苦读书充实内心世界的勤奋、胸怀天下但又努力从身边做起的踏实态度、尊重他人诚恳厚道的品格、实事求是不张扬虚夸的精神。这些东西并不是专属于政治家的,对任何不甘平庸、渴望上进的年轻人来说,都是走向成功的宝贵品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