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友背后的励志故事 看七旬老人用运动改变生活

2018-01-27 20:01:07  阅读 125 次 评论 0 条

  11月5日上午,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在雨中进行。在这场跑步爱好者的狂欢节中,只要有耐心去倾听,几乎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励志故事。

  今年的城墙马拉松赛定于9点开始,为了能多接触一些跑友,11月5日上午不到8点记者便抵达南门广场,没想到他们来得更早。南门广场上跑友们摩肩接踵,能看到“阎良区长跑队”、“陕西健身跑俱乐部”等旗子,跑友们拉着旗子合影留念,记者也抓紧时间和跑友们开始交流。

  刚进南门瓮城,便看到十多位老年人在城墙马拉松的宣传牌前留影,记者抽空和一位聊了起来,“我叫王玉民,今年63岁了,从唐山来,专门为了参加这次马拉松赛,能跑步还能看看西安的古城墙,挺好的!”和王玉民一起从唐山来的有19人,都是唐山老年体协田径队的,他们在网上报名后一起乘火车于4日凌晨5点半抵达西安。王玉民老人曾经到吉林参加过全国老年人运动会的万米跑,前不久还参加了今年的北京马拉松赛,用4小时30多分钟跑完全程,当记者对他竖起大拇指时,王玉民摇摇头说:“嗨!我这算啥呀,我们的大明星在这呢!”一边说一边将另一位老人推到记者面前。和王玉民一同从唐山来的董丽梅老人附和道,“就是呀,我们的刘宝来老先生你可得好好采访采访。”

  72岁的刘宝来看起来精神矍铄,去年赴厦门、大连、北京、上海、张家口、东营、郑州参加了7次马拉松比赛,今年来西安参加城墙马拉松之前,还分别赴郑州、内蒙古科尔沁和北京参加了全程马拉松赛。参加马拉松赛,刘宝来对成绩看得很淡,北京马拉松赛他用4小时55分钟跑完,“这次来西安跑,打算用两个半小时跑完,我不争名次,只要感觉跑得舒服就行了!”令我震惊的是,早在1984年,刘宝来的胃就被切掉了四分之三。从1998年开始,刘宝来开始长跑,几乎每天都要跑一万米以上,参加马拉松比赛之前的一个礼拜还要跑一次三万米。因为精神可嘉,刘宝来被唐山老年体协田径队推举为队长。顺利跑完城墙马拉松后,刘宝来说:“1992年我到西安参观过大雁塔、小雁塔和兵马俑,这两天我得抽空再去这些地方看看,快二十年了,变化应该挺大的吧!”

  冒雨跑完城墙马拉松五公里比赛后,一位肩扛“西安黄河长跑队”旗子的老人俨然是一位体育明星,被现场采访的记者们包围起来。其实,就在比赛开始之前,本报记者已经和这位老人进行了交流。

  肩上扛着“西安黄河长跑队”的旗子,手里还拿着许多小旗,这些旗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经过攀谈得知,拿着旗子的老人名叫周保年,77岁的他原来在陕西黄河集团工作。1960年,年纪轻轻的周保年被提干,这使得他工作更加拼命,“起早贪黑的,因为很少顾家,孩子几乎都不认识我了。”高强度的工作使周保年的身体消耗很大,“36岁那年,我的肝、脾、胃都不行了,前后两次住院差不多六个月时间,一次吃的药差不多有一两,我感觉自己都成‘化工库’了。”后来,周保年在杂志上看到,长跑是很合适的健身运动,于是便深度开始跑步,“刚开始是数电线杆,从轻工市场跑到原来的搪瓷厂再返回,慢慢地越跑越长。”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西安市元旦越野赛开始,周保年还参加过陕西省职工越野赛、西安市工人运动会以及全部十七届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等,他曾获得过陕西省职工越野赛的冠军,城墙马拉松赛曾获得过第九名的好成绩。

  如今周保年每天都要跑10多公里,即使连过年和雨雪天气也不错过,“从公园北路出发,有时候跑到大雁塔,有时候跑到玉祥门,有时候跑到浐河大桥。”在周保年的带动下,和他一起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了,就连他经常跑步的沿线环卫工人都认识他。和周保年一起参加城墙马拉松的张红利说:“他可是我们那片的‘大名人’,只要说一个经常跑步的人,附近的人都知道!”谈到周保年对于跑步的热爱时,他的孙女李真毅打开了话匣子,“来参加比赛前几天,他就开始制作旗子,我们全家人也帮着他一起做。在爷爷的影响下我也爱上了跑步,不过我可真没有他厉害,经常都是和他一起跑着去,然后我自己坐车回来。”李真毅补充说,“我的名字也是爷爷起的,希望我能像爷爷一样,做一个真正有毅力的人。”李真毅介绍,周保年退休之前在工作中受过伤,至今钻头还留在脖子里,“爷爷真是太坚强了!”

  比赛进行中,雨越下越大,当许多参赛者已经离去时,一位中年人和一位少年才慢慢跑至终点,他们换完被雨水和汗水浸透的衣服后,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这是我儿子,今年上初一,这次是我给他报的名。”周先生在高新区一家企业从事设计工作,平时自己很喜欢运动,“我一直认为体育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对磨炼意志、提高自信、改善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正因为这样的理念,周先生对孩子的体育运动非常重视,“在他上幼儿园时,我只要有空,便陪他运动,骑自行车、爬山、跑步,只要是户外运动他都喜欢,孩子玩得也很高兴。”令周先生遗憾的是上小学后,运动对孩子来说成了奢望,“孩子也喜欢运动,但根本没有时间,别说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就连每周课程表上的两次体育课也很有水分,不过就是让孩子玩玩而已,根本算不上体育运动。”

  今年暑假,周先生带着小学毕业的孩子开始跑步,“晚饭后,我带着孩子在公园跑,一开始跑三四百米就喊累,为了让他坚持下去,我可是‘威逼利诱’呀!”在一次去海边旅游的“诱惑”下,周先生的儿子坚持跑了一个多月。“这次是我给他报的名,报了五千米,我对他的要求就是跑到终点,慢可以,但一定要坚持到底。我也报的是五千米,我随着他的速度跑,刚开始一直要求他不要跑得太快,后面我不断鼓励他,总算是跑到终点了!在我看来,这就是最大的胜利,比赛前他自己都觉得没信心跑完五千米。”和儿子手拉手冲过终点时,周先生另一只手冲儿子竖起大拇指。“我自己心底里把这次比赛当成一次‘励志课’,就是希望磨炼孩子的意志!”

  跑步让原本自嘲为“化工库”的周保年老人成为周围人眼中的跑步“大名人”,改变的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生活。因为喜欢跑步,周保年老人对各种健康健身知识特别在意,自己甚至还在小区的宣传栏内搞了个《健身俱乐部》专栏,自己掏钱买来笔和纸,写上关于健康健身知识的内容贴到宣传栏内,希望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能影响更多人。谈到健康知识时,周保年老人滔滔不绝,睡觉的朝向、吃饭的时间等等他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现在有医保了是好事,但不能只靠医保呀,健康知识更重要。”谈到跑步时,周保年老人还讲了段有趣的故事,因为经常跑步,周保年老人看到的东西要多一些,热心的他经常把看到的事情报给新闻媒体,因此也成了《西安晚报》的爆料员,“陕西三套还招过报料员,100多个人里只取10个,我就被取上了,我问人家为啥录我,人家说‘因为你经常跑步’么!”

  在采访中,记者还遇到了打着“西门环城跑友队”旗子的十多位参赛者,据其中之一的沈建华介绍,西门环城跑友队共有60多人,平时分晨跑和夜跑两批,大多是自己跑,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六早晨5点50,跑友们在西门集中,绕城墙跑一大圈。“我们大多都是跑步认识的,一个人跑的时间长了有时会枯燥,大家一起跑就更容易坚持下去了。”六年多来,西门环城跑友队的人数从刚开始的十来人一直增加到现在的60多人,跑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内容。

  因为和运动爱好者接触多了,再加上日渐明显的亚健康状态,沈建华参与运动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最终选择了最简便易行的跑步。想要为跑步留出时间,无谓泡在网上的时间自然减少了,有意无意间也总会留意一些与跑步有关的知识,几个月跑步下来,不仅身体情况明显改善,生活也悄然改变。采访城墙马拉松赛时,一些熟悉的跑友见到我时直呼网名,在他们眼里,我首先是一名跑友。生活中,我又多了一重身份——跑友。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71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