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_幼儿读物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 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 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 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 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 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 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 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 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 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 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 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 ,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 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 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 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 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 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 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 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 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 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 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 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 掌握绘画技艺很快, 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 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 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 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 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 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 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 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 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 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 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 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 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 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 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 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 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他也因此有些骄傲。 不过,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 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 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 《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 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 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 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 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 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 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 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 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 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 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 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 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 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 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 坚持不懈, 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 写出了 《资 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 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 。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 流传于民间, 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 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 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 字孔明, 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 ,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 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 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 ,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 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 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 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 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爱国名人故事1、 钱学森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 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 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 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 1931 年 9 月 21 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 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 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 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 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 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华罗庚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 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 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 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 1916 年 20 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 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 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 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 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 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 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 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5、董存瑞 1948 年 5 月 25 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守军防御 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 座炮楼、5 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 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 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 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 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 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 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 19 岁。 6、肖邦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他在国 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1837 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 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 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 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7、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 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 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 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 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相关作文: 文天祥复活 话说,公元二零零六年六月六日这天,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结业证书。哦,差 点忘记说一声:“我的身份是新闻记者”。 和公司已经签好了约, 领导通知我从明天开始正式上班, 也就是六月七日早晨 11 点整。 今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洗涮完毕,匆匆来到了办公室,刚到,就看见大家匆匆忙忙地在打 “文字”战。领导一把抓我过去,对我说: “小吴, 今天头一天上班,交给你一项重大任务, 你可要办好啊! ??”“什么?文天祥他老人家在科学组的基因重组下, 复活了?! ”“让 ! 我去采访他?!!”我是又惊又喜,于是一路加大油门,直冲北京国际大酒店?? 终于有幸见到了文老先生,不,应该说是抗元大英雄。在记者招待会上,我积极地提问 题,而文英雄也是慷慨激昂地回答我。 我:文先生,过了一生的戎马生涯,能讲讲您的感受吗? 文:其实,驱使我奋不顾身作战的根源就在于自小养成的“生无所息”的理念和习惯。 我:您能具体谈一下“生无所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吗? 文:非常乐意。1274 年忽必烈发 20 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朝廷一片混乱,次年, 任赣州知州的我,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1276 年,谢太后执意投降, 派我出使议和,我却表示要抗战到底,被扣留,后在镇江虎口脱险。1278 年底,在海丰北五岭遭元军突袭,兵败被俘,服冰片自杀未遂。1279 年到 1283 年,我在元朝统治者的再三 诱降下,终不肯妥协,而惹怒当权者,被处于绞刑??(文老先生黯然伤神,目光仿佛穿越 遥远的时空重回金戈铁马的岁月)。 我:文老先生真是大英雄啊!一辈子生无所息,为自己的抗元斗争奉献一生,甚至生命 也在所不惜,这种精神可真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学习啊!虽然您的生命被敌人消灭过,可您的 精神从来都没消失过,它像一盏灯,在我们国家遭受侵略的日子里,指引我们奋不顾身往前 去,它已连同您的名字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今天您想对我们这些后生说些什么呢? 文:不敢当!我只想对大家说八个字:“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时刻别忘了自己的追 求和肩上的责任,能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都是人间最快乐 的事情??(一阵哗然之后,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8、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 12 岁的少年叫詹天 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 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 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 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 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 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 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 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 4 年 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 对他由衷敬佩。 9、朱自清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 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 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 国和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 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 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 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 40 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 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 600 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 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 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 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10、廉颇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 仗。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用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 赵括代替他。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将军身体怎么样,是否还愿意为国效力。 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 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铠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 身手不凡。他对使者说:“你看我,虽然老了,可是能吃饭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万死 不辞,马上回去领兵参战!” 使者走了以后,廉颇日夜盼望赵王的调令,可一直没等到。原来那个使者接受了一个叫郭 开的坏人贿赂,故意在赵王面前说了瞎话,说廉颇饭量虽好,可一会儿工夫拉了三次屎。赵王 听了,认为廉颇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调用他。 廉颇为赵国的安宁奋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为国出力,对人说:“我真想有一天,还能率 领赵国的兵士冲锋陷阵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报效祖国。这就是爱国英雄们的本色。爱国名言: 1.个人如果单靠自己, 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 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 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 (前苏联)高尔基 2.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俄)列宁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4.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俄)巴甫洛夫 5.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俄)别林斯基 6.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法)大仲马 7.爱祖国高于一切。 ——(波兰)肖邦 8.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 ——(法)拿破仑 9.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法)拿破仑 10.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 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匈)裴多菲 11.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 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 美丽的东西, 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 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 行动中。 ——(前苏联)凯洛夫13.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 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 (前苏联)高尔基 14.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 闻一多 15.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16.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 —— (德)马克思 17.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 奥斯特洛夫斯基 18.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19.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20.活着, 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 滴水是有沾润作用, 但滴水必加入河海, 才能成为波涛。—— 谢觉哉 21.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 林耐 22.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 华罗庚 23.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朱德 24.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线.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法) 居里夫人 26.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古代礼仪故事中国古代礼仪故事四则: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 ,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 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 看见了,问道: “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 “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 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 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的道理, 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 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 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 说: “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 缅伯高拜见唐太宗, 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 便令人打开, 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 “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 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 “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 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 : 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 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 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 一日杨时、 游酢, 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 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 “啊,啊!他们两位 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 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 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 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 了另外两个书生。 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 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 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 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 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 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勤学故事孙康囊萤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 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 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 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 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 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 个大官。 车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 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 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 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 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 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 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 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 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朱买臣负薪 买臣负薪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家穷,喜欢读书,不管理产业,经常砍柴卖来维持生 计。担着柴,边走边读书。他的妻子也担着柴跟随着,屡次阻止朱买臣在途中唱歌,但朱买 臣声音唱得更大。他的妻子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请求离他而去。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 一定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之后再报答你。 ”妻子愤 怒地说“像你这种人,终究要饿死在沟壑中,怎能富贵?” 朱买臣不能挽留他,只好任凭 她离去。之后,朱买臣一个在道路上边走边唱,背着柴在墓间行走。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 坟,看到朱买臣又冷又饿,召唤给他饭吃。过了几年,朱买臣跟随上报帐本的官员押送行李 车到长安。到皇宫上送奏折久未回答,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粮食也用完了,上计吏 的兵卒轮流送给他吃的东西。 正赶上他的同县人严助受皇帝宠幸, 严助向皇帝推荐了朱买臣。 召见之后,被授予会稽太守。朱买臣于是乘坐驿站的车马离去。会稽的官员听说太守将到, 征召百姓修整道路。县府官员都来迎送,车辆有一百多乘。到了吴界,朱买臣看见他的前妻 及丈夫在修路,就停下车,叫后面的车子载上他们到太守府并安置在园中,供给食物。过了 一个月,他的妻子上吊而死。朱买臣给她丈夫银两,让他安葬。 李密挂角 隋朝李密, 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 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 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 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孙敬头悬梁 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太平御览》卷载: 。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 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 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 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 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这就是 孙敬“悬梁”的故事。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 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苏秦锥刺股 见于《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 苏秦,字 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少时便有大志, 随鬼谷子学习多年。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 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 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泊,都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 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 往自己的大腿上刺, 强迫自己清醒过来, 专心读书。 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 他再次周游列国。 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苏秦缔约六国,联 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 15 年之久。 宋代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范仲淹,一生大起大落,十分有成就,可他小时候生活十分清贫,父 亲很早就过世,母亲因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改嫁。范仲淹只好到庙里去学习。他每天用两升 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后便划成四块,早晚就着腌菜各吃两块,苦读成才。 司马光圆木警枕 司马光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每 当教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跑到院子 里玩。只有他不肯走,轻轻地关上门窗,集中注意力高声朗读,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读得 滚瓜烂熟,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一字地背诵,才肯休息。 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 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 的摆设。 卧具很简单: 一架木板床, 一条粗布被子, 一个圆木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 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 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 “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 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 “警枕。 ” ,孔子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 ,用火 烘干后在上面写字。 一根竹简上写字, 多则几十个字, 少则八九个字。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 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 “丝编” ,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 ,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 。像《易》这样厚重的书, 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 ,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 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 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送东阳马升序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ài)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 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sh è) ,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i)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 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 (bì)衣处(chǔ)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 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 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 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 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 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 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