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传诵千年的爱情诗句出自于《诗经·邶风》,表达了人们对感情的坚贞不渝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而邶国指的就是如今汤阴县东南部的邶城村。
2017年7月,汤阴《邶城,千年爱情圣地》地名故事在全国“寻找最美地名故事”网络征集活动中获得三等奖,是河南省入选的三个地名故事之一。
地名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代代的传承中,老地名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浓浓的乡愁。昨日是七夕节,在传统节日里,我们移步千年爱情圣地——汤阴县瓦岗乡邶城村,思绪随之飘到了两千年前……
由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光明网承办的“寻找最美地名故事”网络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广泛征集“最美地名故事”。该活动征集最美地名故事3600余个,经专家评审委员会初步评选,150个最美地名故事入围。今年3月,网络投票启动,由网友选出心目中的“最美地名故事”,最终评选出100个最美地名故事。
今年7月,获奖名单公布,由李振宇撰写的汤阴《邶城,千年爱情圣地》地名故事通过层层筛选,在该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三等奖。另外,河南省还有两个地名故事分别获得优秀奖:由王学儒撰写的《孔子传道的孔庄》和褚建明撰写的《杜康村由来》。
其中,《孔子传道的孔庄》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位于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境内的化身台兴国寺流传下来的地名故事和美丽传说。而《杜康村由来》一文主要描写了发生在位于洛阳市汝阳县蔡店乡杜康村的地名故事,介绍了以人名命名地名的由来。
7月20日,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上,汤阴县民政局主任科员李振宇在发言中讲到:“地名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能够通过地名长久保存下来。我是主管这项工作的,我认为地名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大家能够研究出我们地名文化的内涵、丰厚的历史底蕴以及对应的地理符号,那么,就能反映出这个地方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地名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6年3月,《邶城,千年爱情圣地》就在我市民政部门举办的“寻找最美地名”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为提升汤阴县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不断挖掘和宣传汤阴县域地名文化故事和文化积淀,我们积极参与了全国‘寻找最美地名故事’网络征集活动。《邶城,千年爱情圣地》地名故事最终被评为三等奖。”汤阴县民政局地名办主任于海生说,地名是文化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新地名不断产生,老地名不断消亡,而此次活动就是为了让地名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引起共鸣,并将其传承下去。
“为了配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保护和传承老地名,我们面向全市举办了‘寻找最美地名’活动,广泛征集地名故事,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挖掘地名故事、宣传地名文化。”市地名办主任岳路说,去年举办的“寻找最美地名”活动是宣传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征集的“最美地名”主要以现存的、仍在使用的地名为主。短短两个月时间,征集的地名故事就有百余篇,参与度极高,很多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彰显鲜明安阳特色的地名,如小颜巷、高阁寺等受到人们推崇,该活动也征集到许许多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地名故事。
经过评审,《邶城,千年爱情圣地》这篇地名故事获得专家们广泛认可和极高的评价,获得一等奖,随后报送至省民政厅。“我们将获奖作品上报至省民政厅,省厅又筛选出一部分作品参与到全国‘寻找最美地名故事’网络征集活动中,《邶城,千年爱情圣地》最终不负众望获得三等奖。”岳路说。
“目前,我市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已完成对四县四区、高新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市本级验收,下一步将对普查的地名词条进行成果转化,共享已有的成果和数据。”岳路说,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对地名普查工作的成果转化,建立地名普查数据库,生成普查地名成果表及地名成果图,陆续编制地名志、地名词典等,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地名管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清理不规范地名,留住体现中华文化“根”与“魂”的“乡愁梦”。
汤阴县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漫步岁月长河,汤阴这块古老厚重的土地,孕育出了许许多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名故事和优美诗篇。
讲故事,而且讲的是汤阴地名故事,就不得不讲讲属于汤阴的专用字。汤阴地名专家肖永让解释到,在古汉语中,有两个字是汤阴的专用字,而且仅用于地名,一个是“羑”(yǒu)字,指的是羑里,文王推演《周易》之地;还有一个是“邶”( bèi)字,就是今天的邶城村,在汤阴县城东北十五里。像这样独用于地名的字全国为数不多。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核心内容,有160篇,是数量最多的,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一篇诗歌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但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吟唱,表现了民歌的特色,令人回味无穷。
《诗经·邶风》描写的是邶国之风,邶国,也就是汤阴县瓦岗乡邶城村。《邶风》的意思是产生、采集、流传于汤阴一带的诗歌。《邶风》共19篇,《静女》是其中的一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传诵千年的爱情佳句就出自于《静女》。19篇《邶风》,基本采自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汤阴地区民间,这些被广为传唱的优秀诗歌,正是以“邶”这个地域名称来命名的。
《邶风》历来受到后世文人学者的推崇,除了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徐悲鸿的画作《燕燕于飞》也源自《邶风》中的《燕燕》篇。我国历史上不朽的爱情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于《邶风》中《击鼓》篇。
这些流传后世且朗朗上口的诗歌,对后世诗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如今,瓦岗乡开展了“兴五风 温经典 打造书香瓦岗”公益晨读活动,是学生们诵读经典的方式之一,这得益于瓦岗乡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也彰显了其文化软实力。
不仅如此,当记者走进瓦岗乡邶城学校时,被校内围墙上悬挂的《邶风》19篇宣传版面所吸引,教学楼上方还有“诗经邶城 瓦岗邶风”几个大字用来宣传学校特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热情,瓦岗乡邶城学校不仅将该校建造为《诗经》特色文化学校,还将《诗经》作为国学经典课程融入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行为习惯中。
正是看到“千年爱情圣地”这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瓦岗乡在七夕节期间还将举行《诗经》文化节活动,活动中既有全县校园师生原创的诗歌诵读节目,还有融合了汤阴特色文化和地域风貌的歌舞表演,旨在以此为契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地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