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作为教师这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职业的专属节日,一直是学生答谢师尊教诲最好的感恩日,也是一年中唯一能让同学们集中对老师的辛苦付出和严谨治学再一次深情回顾其三尺讲台、儒雅人生的有声复读日。
悉数回顾我们走过的岁月,发现我们已征途过的人生道路上除了自身流过的汗水外,每一次成长经历中都有一位教师职业或非教师职业的老师陪你一同度过的足迹,或是婴幼儿时的父母、或是孩童时代的老师、或是高考冲刺时的班主任、或是思想启蒙时的大学导师、或是职场上的领导与下属……
工作前,一直认为只有学校里讲课的老师才能称为老师。虽然上中学时学习的人生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论语》(节选),从中早就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先辈们的人生格言。但个人贪玩、不喜欢学习,经常因为背不下课文而被语文老师全天候的“伺候着”,别的学生的中学时代是“教室、操场、回家”,而我们捣蛋类学生的记忆里往往是“教室、老师门前罚站+抄写十遍英文单词+长天背课文+回家”的情景。
记得当时的农村学校还没有全季意义上的住宿制,只是在冬季时为一些非常偏远的山沟里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就是典型西北砖瓦房式的旧教室,只有一个简单的铁炉子和一板到底没有隔档的大通铺,上面铺一些农村人用两个化肥袋全包的干麦草做成的“草包”,而偷偷在炉子里烧一颗土豆绊着吃是那时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的幸福。
别的同学的书包里是各种要学习的课本中夹杂着一两块干粮;而我们的书包里是一包在秋季里东方肚白未露时的大雾中偷来的一堆苹果里压着一本语文书……冬天的校园里,大雪纷飞的时候,我们带着第二天早上课文怎么背过去的惆怅式的害怕躺在真草包上啃着苹果像极了另一个“草包”,或许那时的老师们都认为我们是社会的负担,智商有限,但为了以后能和常人有个正常的交流,混口饭吃不至于成为生活障碍者,学好国语就不错了!
工作后,随着进入社会这所新的大学熔炉里不断地去历练,才貌似好像知道了一些祖先们的名言之深意,研读“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马。”“疾学在于尊师。”“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片言之赐,皆事师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传世经典,才慢慢知晓原来人生征途中的老师里不仅仅只有博雅塔里的伟岸身影与学富五车,还有生活与工作中的积极向导和贵人指点,要尊重人生路上的老师,更要敬畏三尺讲台的师言。
有次下乡,恰巧碰见一对爷孙正在河水潺潺的青山里牧羊。蓝色苍穹托着飞舞中的白云、清风拂过成熟麦穗上尽情鸣叫的知了扑闪着翅膀、大柳树下的灰狼狗正在伸喘着舌头、可怕的青蛇还在河水的石头缝中继续搜寻着青蛙……小孩约莫五岁,协助着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一起吆喝着羊群,跑在领头羊的前面,斜堵着头羊不要跑的太快或跑错了方向,七十岁左右的爷爷则跟在最末的一只羊后,耐心地等着其啃完可口的青草后,鞭策着其追赶前方的羊群,爷孙间不停地轻喊着听不懂的方言,貌似时时沟通着牧羊的技巧。现在想起来,场景中的爷爷或许就是对小孙子即将进入学堂接受正规教育前的一种言传身教,牧羊老者的身份或许也是一种师者的形象。
如果说,用一句话总结学生时代的收获,我会说小学时收获的是快乐,因为农村的小学放学后就是玩;初中时学会了背课文,因为凭智商,只有背点课文才能保证有一门考试及格;高中时学会了写作文,因为只有在写作文时,才没有人说你做的是错的;大学时学会了批判和思考,因为老师为了培养你,鼓励你研读精品、吹毛求疵。
如果说,一时的成功来自于偶然,不如说曾经的经历奠定着成功的必然。初中时的死记硬背促成了对古文的意会,初中的流水账在高中时被熟记的语言词汇所代替,走向职场的公文写稿来源于脑海里的LPU,工作之余帮朋友教写作文,这貌似没关系的各种事件细究起来才发现都是人生征程这条佛串上的粒粒念珠,而穿线的源头与起始则是课堂上、生活里、工作中的遇到的“老师”。
进入职场,记得第一次坐飞机时,环境的陌生、心理的胆怯让自己无所适从,同行的同事会带你走过安检;第一次公众演讲时,心跳、腿抖、声小、低头,生怕给单位丢脸时,董事长告诉你,没事,一回生、二回熟;第一次商务谈判时,听不懂、无头绪、不接茬,自觉尴尬时,身旁的老师对你说“第一次不会、第二次不会,第三次要是还不会,连你自己都不相信……”
如果说征程是一张白纸,那么在诸多老师的指点下,你的人生也能写成传世佳作;
如果说征程是一曲音符,那么在诸多老师的指点下,你的人生也能唱响气壮山河;
如果说征程是一段坎坷,那么在诸多老师的指点下,你的人生也能走向平步青云!
作者:张志凡,笔名璐珩,一位生长在农村、求学在农大、耕耘在农业的“三农子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