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高考是场青春电影,播放每个人的独家记忆。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6月7日全国高考大幕开启,不久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采访电影《小情书》的导演乔梁时,他坦言,这部校园青春片的故事主线就是高考。在青春电影这一长盛不衰的类型片之中,高考主题几乎是开采不绝的“富矿”,江海洋拍的《高考1977》,是关于1977年恢复高考最权威的一部电影;方中信主演的《全城高考》,讲述四个不同家庭在面临高考时发生种种的情况;秦海璐主演的《青春派》是关于一位“高四”复读生在高考前夕经历的青春故事。每部关
有人说,高考是场青春电影,播放每个人的独家记忆。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6月7日全国高考大幕开启,不久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采访电影《小情书》的导演乔梁时,他坦言,这部校园青春片的故事主线就是高考。在青春电影这一长盛不衰的类型片之中,高考主题几乎是开采不绝的“富矿”,江海洋拍的《高考1977》,是关于1977年恢复高考最权威的一部电影;方中信主演的《全城高考》,讲述四个不同家庭在面临高考时发生种种的情况;秦海璐主演的《青春派》是关于一位“高四”复读生在高考前夕经历的青春故事。每部关于高考的电影无论票房高低与否,但基本上都会有人泪奔,因为高考是铭刻在我们灵魂深处的青春回忆,甚至电影里一句似曾相识的台词,都会让你瞬间穿越回到18岁。
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票房突破7亿元,从那之后,中国的青春片市场便开始呈现井喷状态。随后,又推出了《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影片,票房成绩均不错。但是,日趋套路化的拍摄方式也让影迷吐槽为“青春片有三宝:堕胎、车祸、难到老”。在充斥着性与暴力的青春片市场上,不少关于高考的电影是犹如清流一般的存在。
最近刚上映的新片《小情书》就是一道典型的清流,该片在成都首映时,观众大都是刚考上大学的年轻人,记者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这部电影的喜爱,现场爆笑连连,学生观众们对影片中描绘高三生活的奋进、叛逆、成长等元素兴趣尤为浓厚,在映后纷纷赞赏《小情书》:“电影很写实很有共鸣,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中生活,拍出了真正属于我们的青春岁月”、“新颖不狗血,抒情不矫情,和那些做作夸张的电影相比,这才是我的青春”。
这部电影并没有邀请能带来大量流量的明星出演,全部启用年轻的新人演员作为主要阵容。导演乔梁说,因为是青春片,所以特地从大学里找了年轻的演员出演,主角是科班出身的学霸,演起戏来“天然去雕饰”,演技绝对有保证。在谈到选角标准时,导演坦言,自己有一条硬性标准,那就是“拒绝整容脸”,力求保证演员青春的自然状态,让观众更加有代入感。
大多数大学生抑或是高中生都知道一本畅销书,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2016年该片由姚婷婷拍成了大银幕作品,由白敬亭、郭姝彤、李宏毅、王鹤润、丁冠森、赵文龙等主演。电影很忠于原著,讲述了“好学生”林天骄和“学渣”高翔,从偏见到和解,再到互有好感,反映青春期学生成长烦恼的故事。
《谁的青春不迷茫》里有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高考前夕,老师在教室里问学生的理想,前后排分化明显,林天骄目标是清华,最后一排的胖子是三本,而人们眼中的“学渣”沉迷于做飞机模型的高翔说想飞。当所有人都将这当作一个笑话,他真的飞了,无所顾忌,即使接下来面临的是撞树,但这也是他的生活态度,选择自己的人生,真实纯粹。
在若干关于高考的电影中,有一部不得不提,这就是2009年上映的《高考1977》,这部由王学兵等主演的文艺剧情片,以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东北某农场知青的经历,折射1977年恢复高考为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上映时取得了不小的轰动。40年前的一场变革,直接影响到500万年轻人的人生。40年后的今天,他们绝大多数人已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具有意义”是电影《高考1977》里的经典台词。导演江海洋称,自己拍《高考1977》是为了反映那时知青的生存状态以及渴望通过高考改变人生命运的过程,让现在的年轻人审视他们父辈所经历的那段艰辛的奋斗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走好脚下的人生路。
时隔8年,江海洋在回忆当初拍摄这部电影时还说:“拍这部片子总共花了1500万元。原本想着这样的题材叫好不叫座,估计是要亏本的。但没想到有3000多万票房。我去了武汉、南京、北京等21所高校,发现大学生对这部片子反响很强烈。看着学生们有着如此浓厚的高考情结,我号召他们回家多买两张电影票,送给父母,陪同他们一起观看这部影片。没想到,就在北大第二次放映的时候,观众席上来了好多三口之家,他们一起缅怀与高考有关的青春。我想,这便是高考的力量,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6月是中国的高考季,日本、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也存在类似中国高考的制度。日本的高考不是一试定终身,而是分为两次考试,第一次为全国统一考试,第二次为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在日本不少青春片中,也有不少励志题材的作品和高考有关,其中最有名的一部是《垫底辣妹》,这部电影也于2016年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沙耶加的女中学生,本来是个只懂得吃喝玩乐的差生,却在母亲和家庭以及辅导老师的影响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考上心中理想学府的故事。
泰国的大学录取制度是相对科学和全面的,高中三年的各科分数和综合表现分,占录取总分数的20%;高中基础知识考试占30%,此外泰国还学习美国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模式,把高考改为“一般能力倾向测试”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每年可以考3次,分别为3月、7月、10月。2007年上映的泰国影片《高考人生》就是反映四个泰国高中生如何面对高考的故事,当年中央6套放过这部影片,不少观众至今都还记得那四个孩子在高考结束后,坐在海边围着篝火畅想未来,还有就是全家人围着电脑查高考分数的场景。
美国虽然没有严格意义的高考,但有ACT考试与SAT考试,它们既是美国大学的入学条件之一,又是大学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美国高中生一样在毕业前会经历考试阶段,但不会像亚洲国家高中生那样有着严峻的压力。也有不少美国青春电影是讲述高中生升学之路所经历的坎坷,2003年的《风雨哈佛路》是最典型的一部。该片讲述了出生在贫民窟的莉斯有着非常糟糕的父母,父亲有自闭症,母亲吸毒患上艾滋,并在她15岁那年去世。如同孤儿的莉斯并没有向命运投降,而是凭借努力进入最好的高中实验班,一边打工一边用两年的时间读完四年高中课程并最终考进哈佛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