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了由七个中学女生组成的校园组合“Sunny”的青春及25年后重逢的故事。
二十五年前,转学生娜美一口方言,遭遇了其他同学的嘲笑,却得到了班上“大姐头”夏春花的保护,继而也认识了夏春花身边的其他女孩:胖女孩金江美,爱骂人的黄珍熙,文学少女徐金玉,梦想有一天成为韩国小姐的俞福熙和美丽冷艳的郑秀智。娜美迅速的成为了这群少女团队的一部分。展开了一段热血、自由的浪漫青春时光……
二十五年后,生活美满的家庭主妇娜美在去医院探望母亲时偶然重逢了身患绝症时日不多的春花,春花的心愿就是“Sunny”的重聚。娜美找到江美,两人委托私家侦探寻找当年的伙伴,而那些关于青春、友谊与初恋的回忆,在一个个熟悉的名姓后面被唤醒。
在春花的葬礼上,“Sunny”成员完成了25年前未完成的舞蹈,也等来了团员中最后一人的出现。
当初,导演姜炯哲在看到母亲年轻时的一张照片后萌发了创作灵感。照片中的母亲正值花季,笑容中洋溢着青春的无限可能。于是,姜炯哲决定创作一部怀旧的女性青春电影:昔日姐妹偶然重聚,一起追忆青春年华。所以《阳光姐妹淘》在对女性的审美角度上与青春口吻里暗藏着一种母性韵味与年代写实感。
大多数青春电影都是以男性视角展开回忆而叙事的,男性视角下的女人有两种极端面:“女神”和“女巫”,女性特别是初恋成为了男性青春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陪衬,被动地印证男性的生理成长特质与性别权威性,所以大多数的青春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都过于符号化,极端也扁平,在青春的表达中缺失了女性本有的青春话语权。
《阳光姐妹淘》就是一部以女性立场为主,拒绝被男性及社会道德定义,表达女性视角下的青春、初恋与年代记忆的佳作,私密、真挚而唯美。
社会中男性定义了女性,女性命运悲剧的造成中男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促成性因素,但电影中没有对男性进行怨妇般的抨击或是控诉。电影巧妙的把女性回忆架构于一个男性缺席的语境中,哪怕出现的男性都是被轻微调侃的:滑稽侦探、暴力教师、虚伪主管……甚至父亲、丈夫乃至公公等家庭男性成员也集体缺席,这就形成了一种“反家庭”的内在叙事逻辑,这就构成了一种女性精神描写的自由性与真实性。
而被调侃的男性身份也是社会道德、定义女性的“执法者”,男性权威与父性文化的代表。但正如开篇说谈到的母性韵味,电影能够用一种母亲的角度看待所有男性,于是在反家庭的叙事逻辑中却形成了以家庭关系为本的亲情辐射与关联,这就产生了一种调侃但不控诉、讨论但也包容的母性口吻。
两性关系在电影结尾做了一次象征性的总结,律师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捍卫者与执行人,姐妹淘们把身上的外套扔向律师,律师“大跌眼镜”,站在一旁鉴证着这场纪念青春的仪式。所以电影更多是一种女性主义的独立思索而非女权主义的极端争夺。
《阳光姐妹淘》这部电影正如它的片名sunny一样,用一种接近阳光的温度,普世、透彻的将都市社会的女性主流高度的类型化概括。职业上从成功女性到失足妇女,在私人情感里有贤妻良母也有婚姻不幸。过去时空中展现了少女性格的样式与青春的不同色彩,现实时空中展现了当下都市女性命运的全貌,既有人生的选择,也有困境的表达。两个时空的故事交织在青春的主题中,预言了每一位女性成长过程中必定会面临的处境与悲喜。所以在两个时空的交叉叙事中,构成了女性的集体记忆,也更好的形成了对比性,随即产生了观影的参与感、认同感。也把对女性的尊重与歌颂表达得温和,细腻而透彻。悲伤而不哀怨,怀旧但不消极。
女性的柔弱、细腻与人类固有的精神理想有着一致性,所以将人生历程中的关于初恋、友谊、感情、梦想、命运甚至死亡的洞察与伤痛承载于女性身上,更能体现人生、命运的起伏感与时光荏苒的视像性。
女性视角的青春更为贴近青春的本质面貌,更能流露对青春的感慨与缅怀。而女性人到中年时蕴藏着母性本能的安详与悲悯,折射出了温暖、湿润而豁达的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这不仅是《阳光姐妹淘》对女性的解构与重塑,更是对女性审美的提升与对青春温和、积极而诗意的定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