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清:身残志不残的“独臂支书

2018-02-25 15:59:47  阅读 129 次 评论 0 条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这是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经典语录,也是独臂乡村医生、离任支部书记朱大清的人生座右铭。他也把这幅名人名言挂在自家客厅里,时刻提醒自己:就算只有一只手,就算人生的路再坎坷,也要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为云贵交界处大山深处的村民服务。

  44年前,朱大清出生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麻乍镇新水社区,一生下来就患上左上肢先天性缺失。因为先天残疾,朱大清的童年生活是十分艰辛的,周围的人都用歧视的眼光看他,同龄的伙伴也不和他玩,他做任何事也要比常人多付出几倍的努力。面对这样的困境,朱大清心里曾经失衡过,也曾经自卑过,但最终他没有被命运打垮,在父母的教导和关爱下,他接受了命运的不公平,内心变得坚强起来,平日里,他不仅学会了普通人能做的事,普通人不能做的很多事情他也做到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大清在困境中慢慢地完成了学业,主动选择了挑起生活的重担。由于自己童年的不幸,他心地特别善良,经常热心帮助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跟随父亲出诊,学到了很多中医方面的知识,成年后,朱大清便选择了学医,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的朱大清,本来有很多机会到山外发展,但他却选择了留下。曾有人不解的问过他,这个44岁的汉子微微一笑没有言语。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子承父业的朱大清在10年前父亲去世后,就坚定地背起父亲的老药箱,行走在云贵交界的乌蒙大山里,至今已有20余年。

  1991年正式获得乡村医生就业资格证以来,朱大清建立了新水社区第一所卫生室,只要有人登门求医或是电话约诊,他都会如约赴诊,从不耽误。村民黄德荣告诉记者:“有时来看病的人因为一时拿不出医药费,朱医生都会先把病看好,所欠的医药费从不登记账本,久而久之,都忘了哪些人欠了医药费。”只要提起朱大清,方圆几十里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他是“良心最好的医生”。

  一口老药箱、一把老花伞、一双雨鞋、一个孤独的身影,朱大清总是匆匆行走在大山里。有时云贵交界处的马摆河水暴涨,为了绕近路前往河对岸的云南省得禄乡去急诊,朱大清只得绕开2公里外的小桥,涉水过河。哪怕雨季来临河水暴涨时,他会一次次冒着被河水冲走的危险,行走在马摆合两岸医治村民的病痛。20多年来,朱大清已经记不清楚出过多少次诊了,他说,经他救治过的因服农药寻短见的病人就有100多例,还有误食有毒野果的病症也有几十例,当地村民称为乌蒙大山里的“生命守护神”。

  后来,被当地村民称为乌蒙大山里的“生命守护神”的朱大清又有了新的身份——新水社区党支部书记。2010年底,时值第七届村支“两委”换届,因原任村支书年逾花甲,无力再承担村支部繁重的工作,朱大清顺利当选了新一届新水村党支部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朱大清为了帮村民摆脱贫困的局面,他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想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新水社区距威宁自治县麻乍镇政府所在地近15公里,当时,属麻乍镇较僻远、交通最闭塞的村民组之一。“每次去临近的云南得禄赶场(乡村市集)都是两头黑。”村民们回忆到。村民们所描述的“两头黑”意思是说:每逢赶场天,他们早上天没亮就从家里出发,天黑了才能赶回到家。就算是去最近的哲觉镇居乐村赶场,往返也需要走近5个小时的山路,而去得禄往返更是需要走8个小时的山路。

  2010年年底结婚的村民黄应欢谈及自己的婚事颇为感慨,原来新娘子家是云南宣威的,离当地有数十公里路程,因为娘家喜嫁爱女,特意打发了满满一大车嫁妆,有皮沙发、等离子电视、冰箱、洗衣机、组合大木衣柜等家具。“因为没有路直达这里,这些嫁妆只能请来村里10多名大汉,硬是用了1天时间,到宣威去抬了回来。”黄应欢苦笑着说。

  “饱受交通闭塞困扰的新水社区村民们,多渴望一条能有通往山外的公路啊!就算是一条泥巴公路也行。”朱大清回忆着说。2011年年初,朱大清从朋友口中得知,与麻乍镇毗邻的哲觉镇正在修建通村公路,在项目完成后还剩下3公里的工程指标。于是,朱大清主动找到当时哲觉镇的副镇长李世稳,并积极联系麻乍镇政府,千方百计把这三公里路的修建指标争取过来了。

  经过多次争取与协商,修建新水社区筲箕凹的最后三公里路指标,总算批下来了。可是,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新书村的村民常年居住在山里很少跟外界接触,思想比较保守,对自己土地看得比命还重要。“要修建公路,就必须要村民们让出土地来。”朱大清说,根据国家相关修路规定,修建乡村公路,掩埋和占用的土地,是极少有补偿的;而在修路过程中,倾倒和路坎塌下来的土石会掩埋了公路下方农民的土地。“村民期盼修路,但总不能拿自家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来牺牲。”

  公路开始动工的第一天,新水社区的村民早早地就堵在了村口。村民回忆当时说:“挖掘机所能到的地方,全部站满了来阻止修路的人。”这下可把朱大清难住了,公路第一天的开工修建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回到家里,朱大清彻夜难眠。第二天鸡刚叫过第三遍,朱大清带上手电筒就出发了,从新水社区到筲箕凹需要走近4公里的山路。“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去,村民们才都在家,没有外出干活的。”朱大清说道。敲开第一家门,第二家、第三家……朱大清均一一说明来意。为了说服村民,朱大清把修路的好处一遍又一遍的诉说,更是积极联系一位贵州省国土厅工作的朋友,争取到了部分土地复垦项目资金。

  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大清终于打消了村民的疑虑,新水社区筲箕凹的“最后三公路”断头路修建也有了眉目。朱大清的妻子帅银莲对记者说:“很少喝酒的他,主动要求好好炒几个小菜,喝下了半杯白酒。”第二天妻子在给朱大清换衣服时,发现原来穿着很合身的衬衫,这次却显得有些大。于是,帅银莲拉着丈夫一去称才明白,为了修路的事起早贪黑劳累奔波的朱大清,这半个月来,足足瘦了5斤多。

  如今,路修好了,村民们出行方便了,原来到得禄乡去赶场来回需要一天时间,现在坐上自己的摩托车、面包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一个来回。

  为了彻底改变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朱大清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自己掏钱往各个单位跑项目,争取各类资金和项目。在他的努力下,付出得到了回报,2011年来争取到新水河河堤治理工程,新增耕地286.5亩;筲箕凹小规模土地开发治理工程新增加耕地180亩;新修通组公路2公里,结束了全村所有村民组不能进出汽车的历史。对130户危房进行改造,新修新农村生态家园建设108户,群众居住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朱大清又自筹资金,先后多次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优质烤烟、优质核桃等种植技术。2013年种植优质核桃2500余亩,魔芋1000余亩,扶持能繁母猪和黑山羊养殖大户57户,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900余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1元,与2010年比翻了一个倍。

  由于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全村群众的支持,村民们都说,这得感谢我们的好支书朱大清。每当这个时候朱大清却总是腼腆地笑道,这是大家的功劳!

  作为一名员,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特别是一个先天残疾的“独臂支书”,朱大清同志克服了重重困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践行着一个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四年过去了,2014年12月,作为家中的主心骨,家中年迈的老人身体大不如从前,还有正在读书的小孩,一边要帮助群众看病就医,一边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此时的他觉得身上的胆子更加重了,责任更加大了,怕由于自己的原因影响了村集体的发展,最终,提出申请辞去了支部书记一职。

  辞去支部书记一职后,朱大清每当有空闲时间,就习惯性的跑去村公所,去和现在的村干部畅谈地方的发展、去帮助调解矛盾纠纷、去和党员干部交心谈心、去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离职心不离。当地村民们都说,朱大清不只是一名好医生、好支书,更是一名好榜样,值得广大党员去思考和学习。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88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