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坐公交车,在一个城中村的路口堵住了,连续五六个红绿灯都没过去,车上的人纷纷抱怨,说着堵车的各种烦恼,各种造成堵车的原因。
其中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极深,他说:“农村人一下子变成城里人,还不太适应。”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却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直指造成堵车的根源。
细想一下,确实如此,在中国有好大一部分人从农村一下子变成了城里人,有的是拆迁占地得了巨额补偿款,有的是从农村到城里打工,即使是生在长在城里的人往上数三代也是农民。
三代才培养出一个贵族,所以我们的经济发展远远越过精神发展,所以我们就没有汽车文化,大家还和以前一样,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能不堵吗?很多问题都是这样造成的。
和一个很投缘的编辑聊天,她说她很喜欢我的写作风格,杂文,散文,故事,小小说都有涉猎,面很广,一点都不挑食。
我也很喜欢她的这个表达方式,用不挑食来形容写作面宽,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某天搭同事的顺风车,她一脸的愁郁,或许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儿了。路上她问我,你们是不是看我就像怪物一样,这么大年纪都不结婚。我说,没有,生活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鞋大鞋小只有脚知道。
在别人眼中的甜蜜不一定是真的甜蜜,在别人眼中的苦涩不一定都是那么不堪,他之蜜糖我之砒霜。
一个深谙世俗之道的朋友跟我说,在一个单位里,从别人对你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领导对你的褒贬。领导地你赞赏有加,非常器重,同事之间的交谈也是文质彬彬,非常和气。如果领导对你意见颇深,那么同事和你说话就没那么和气了。这个规律在行政事业单位表现尤甚。因为这样的单位不会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其实我想说,他这个理论可以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当别人对你言行不恭,出言不逊时,可以想想最近的某个事,定能找到些端倪。
别人对你的态度可以当成一个风向标,时刻提醒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刘志军/文)
发表评论